新规实施,首都机场充电宝每日自弃人数显著减少。
8月15日,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正式开始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对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目前,各大机场以及乘客是否已经全面了解新规定,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往首都机场进行实地调查,机场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与6月28日近7000个不符合规定的充电宝被旅客自行丢弃的情况相比,如今每天仅有个位数的充电宝被丢弃。大多数国内旅客已经了解新的充电宝携带规定,反而是不少外国旅客因不熟悉相关规定,导致自弃率有所上升。
“我知道,特地购买了带有3C标识的充电宝,朱先生准备带着孩子出国旅行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早就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最新的安检规定,因此特意更换了此前不符合规定的充电宝。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旅客已经充分了解充电宝的新规,主动避免携带没有3C标识的移动电源登机。 随着安检政策的不断细化,旅客对相关规定也越来越重视。3C认证作为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标志,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使用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秩序。此次新规的实施,既是对旅客出行安全的进一步保障,也反映出监管部门在提升航空运输安全方面的持续努力。旅客的积极响应,也体现出公众对安全意识的普遍提升。
等待赴厦门旅游的姐妹花王同学,此前通过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了解了安检相关规定,她在临行前网购了符合规定的充电宝随身携带,并向记者展示了充电宝上的3C认证标识。
机场值机柜台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国内航班已经完全强制执行电池新规,但国际航班暂未实施。因此国际航班值机时,有些工作人员会提醒旅客注意充电宝的标识是否合规,如果不够合规,或可能要求其自弃该移动电源或电池,如旅客不愿意则要签署相关免责条款才能带上飞机。
在一次采访中,恰好有三名意大利旅客在乘坐国内航班前往张家界之前,发现他们携带的充电宝没有3C认证标识,因此只能选择丢弃。首都机场的工作人员向他们说明了新的规定,并表示除了丢弃之外,他们也可以通过快递的方式将充电宝寄送到张家界使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近期多家国际航空公司对机上移动电源的使用规定进行了调整。8月14日,阿联酋航空宣布,自10月1日起将全面禁止在航班上使用各类充电宝。尽管该航空公司允许乘客随身携带一块充电宝登机,但在飞行过程中,乘客不得在客舱内使用充电宝,包括不得用其为电子设备充电,也不得通过机舱内的电源为充电宝充电。 这一政策的出台反映出航空安全标准的持续收紧,尤其是在电池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充电宝虽然方便,但其潜在的火灾风险不容忽视,尤其在密闭的机舱环境中,任何安全隐患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限制或禁止使用充电宝,是出于对乘客和机组人员安全的考虑。不过,对于旅客而言,这样的规定也增加了出行的不便,如何在便利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仍需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国泰航空同样规定,乘客不得在机舱内使用电源为充电宝充电。航空公司出台此新规,目的是减少在飞行过程中使用充电宝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