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财经脉搏,洞察投资热点

专业财经资讯平台 实时追踪全球金融动态

激活消费新动能,十部门出招推动农产品销售热潮

激活消费新动能,十部门发力点燃农产品销售新引擎

财经那些事2025年07月27日 11:38消息,促进农产品消费,十部门联合发布23条措施,助力乡村振兴与消费升级。

   据农业农村部7月27日消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提振消费的决策部署,切实推动农产品消费增长,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制定《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全文如下: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相关部署,切实推动农产品消费增长,进一步优化供给体系,创新流通方式,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多样化、高品质、差异化的消费潜力,引导供需结构持续升级,现就促进农产品消费制定本方案。

   一、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一)提升“三品一标”水平,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持续提高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及原料基地建设标准,深入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同时强化对认证后的监管,确保质量不滑坡。应加快构建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推广良好农业规范,提升整体生产管理水平。此外,还需搭建“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宣传展示平台,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推介力度,进一步引导消费者关注品质,增强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认可度。 观点:当前,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三品一标”已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通过系统性地推进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能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加强证后监管和质量体系建设,是保障“三品一标”含金量的重要手段。未来,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宣传引导,让高品质农产品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二)推进农产品品质评价与质量分级工作,积极适应消费趋势,加快制定和修订相关质量等级标准,并推动其有效实施,强化质量分级与流通环节的有机对接。鼓励牛肉主产省份开展品质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助力优质牛肉消费发展。同时,制定一批地理标志水果的质量分级标准。大力推广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等高质量标准,推动实现优质产品优价销售。

   (三)开发新型食品加工产品,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机构协作,推进人工淀粉、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型食品配料的研发。以市场需求为引导,开发种类丰富、风味多样的休闲食品和营养健康的饮品,稳步推进食药物质等保健食品原料的复方配伍备案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高质量产品供给。同时,加强气调保鲜、精准保鲜、品质调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鼓励研发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即食、即烹、即热类产品。

   (四)创新地方特色食品。立足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强加工适用型原料品种培育,优化原料品质和加工性能,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鼓励地方开发手工制作、传统酿制、养生药膳等加工体验项目,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蕴含民俗文化的“伴手礼”产品。

   二、促进产供销精准衔接,拓宽线下消费渠道

   (五)创新节庆展会消费平台。持续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促销、“土特产”集中推介等系列庆丰收促消费活动,带动各地培育一批特色农事节庆品牌,活跃城乡消费市场。支持各类展会及行业协会组织“百展千县万品”购销活动,推动形成以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为引领、行业性展会为骨干、综合性展会为重点支撑的多层次产销衔接、消费促进平台矩阵。组织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开展“地道风物 乐享生活”主题促消费活动,加大时令农产品上市期营销促销力度。实施“广告助农”行动。

   (六)丰富农产品消费场景。结合“购在中国”活动,针对节假日消费市场,以丰收市集、农业嘉年华等形式,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等主题活动,让城乡居民沉浸式体验丰收喜悦。结合“跟着赛事去旅行”、“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等品牌活动,鼓励体育赛事配套举办本地“土特产”展示展销、乡村美食品鉴等活动,实现消费联动。支持各地结合特色促消费活动,嵌入“土特产”消费主题活动。支持各地农产品经营企业深入对接餐饮等消费细分领域,突出产品特色品质,满足婴幼儿、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等人群多样化需求。

   (七)提升城乡消费设施水平,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农产品产地,应重点支持完善农产品市场、冷链集配中心等现代流通体系,增强区域性预冷烘干、贮藏保鲜、分等分级等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打通生鲜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通道。同时,推进“千集万店”改造提升,推动农(集)贸市场、乡镇大集等传统消费场所提档升级,持续激发农村消费活力。 在销售端,应鼓励对菜市场、生鲜超市等进行标准化改造,支持蔬菜直通车等便民设施进入社区,推广“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移动“菜篮子”等新型模式,提升居民购物便利性与服务质量。此外,应积极引导源头直采、订单生产,推动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观点看法:** 当前,城乡消费设施的优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流通体系、推动消费升级,能够有效激活农村市场潜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未来,还需在政策落实、技术创新和市场引导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地见效,惠及更多群众。

   三、发挥电商平台优势,提升网络消费质效

   (八)挖掘网络销售潜力。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深化拓展“数商兴农”,组织各地围绕兴农主题,因地制宜开展网络扩消费活动,引导电商平台升级服务,全面提升用户消费体验。引导电商平台结合县域消费需求,发展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业态,拓展生鲜超市、便利店等本地零售供给。推动优质农产品企业、以棉毛麻丝为主要原料的纺织服装企业与电商平台强化合作,顺应国风国潮,针对年轻主流消费偏好,打造畅销产品,开展首发首秀等活动。

   (九)提升直播电商的发展水平,应鼓励电商平台以公益形式支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潜力的乡村,培育扎根乡土的农民主播。引导电商平台开展“乡村乡味”等主题直播活动,丰富短视频内容创作,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直播专区。同时,推动电商平台建立常态化、系统化的助农机制,提供包括运营指导、流量扶持在内的专项资源包,对集中上市的生鲜农产品给予重点支持。鼓励电商平台优化算法推荐机制,提升优质产品的曝光度,促进优质优价,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我认为,直播电商在乡村振兴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商平台的介入,不仅能够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能帮助农民提升品牌意识和营销能力。然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平台在机制设计上更加注重长期性与系统性,避免短期行为。此外,算法推荐的优化也至关重要,只有让真正优质的农产品获得应有的关注,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四、开展产销区域合作,加强协作帮扶促消费

   (十)创新省际产销衔接合作。推动省际间建立产销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制定产销主体和产品服务清单,形成开放共享、高效协同的产销生态,消除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制约。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开展协作帮扶促消费专项工作,推动东部8个省(直辖市)将优质购销主体、规模采购需求、网络营销资源精准导入西部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顺应“南菜北运”、“西果东输”等大流通格局,推广以共享市场体系、生产体系、仓储物流、研发创新为核心的合作模式。

   (十一)协同推进产销对接帮扶工作。举办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地区的推介周活动。深入开展品牌扶持行动,支持脱贫地区经营主体申报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落实相关评价与认证费用的减免政策。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持续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以及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引导更多平台企业深入乡村,发挥资源对接、宣传推广等作用,培育乡村消费新方式。

   五、组织专题科普宣传,倡导营养健康消费

   (十二)加强营养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制定学生餐饮方案,优化膳食结构。推动豆制品和优质豆奶进入养老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鼓励各地扩大学生饮用奶的推广范围。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研发和推广营养健康食谱,重点引导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促进膳食纤维丰富食物的消费。

   (十三)强化健康消费宣传引导。深入推进“健康饮食 合理膳食”专题科普宣传,积极开展“减油、增豆、加奶”和“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水产品摄入”宣传。围绕践行大食物观,开展“顺时而食——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食物”等系列宣传活动,多形式引导居民营养健康消费。开展健康饮奶公益宣传,推广科学饮奶知识,普及灭菌乳国标,培育健康饮奶意识,提高国产奶制品认可度。推出奶类、牛肉等美食地图,宣传各地奶及奶制品、牛肉及其制品等风味特色,推动农产品消费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

   六、强化品牌引领,增强消费信心

   (十四)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公布第四批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健全跨部门培育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发布品牌消费指引和消费地图。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设立精品品牌专馆,推动电商平台设立精品品牌专区,组织精品品牌专场直播和推介活动,促进品牌农产品消费。探索打造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组织“锻造农业精品品牌”宣传活动,讲好品牌故事。

   (十五)强化品牌目录的消费引导作用。完善省级农业品牌目录,提升目录的整体质量和权威性。指导各地发布一批省级目录品牌消费指引,推动品牌目录转化为消费指南。鼓励各地结合节气特点和本地特色资源开展品牌创意策划,拓展联名、定制、首发等多样化的品牌消费形式,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组织开展“十城联动共享美食佳饮”活动,广泛宣传本地品牌农产品目录。

   (十六)提升品牌营销服务水平。鼓励各地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整合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促销活动和品牌推广等资源,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加强市场消费研究,推动销售渠道优化与升级。加大品牌主体培训力度,增强营销技术、模式、业态和场景的创新能力,开展多渠道、跨渠道的营销活动。指导企业及行业协会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组织开展“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支持农业品牌的培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七、推进农文旅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

   (十七)深化游购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开展“乡村四时好风光”、“游购乡村”等主题活动,推出乡村旅游产品线路、年俗节庆活动及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入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举办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介活动,评选并推广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促进农产品本地生产与销售。推动乡村民宿提升服务品质,拓展多元业态经营,延伸农产品销售、特色文化体验及农副产品加工等综合功能。结合当地特色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镇”,开发农事体验、手工制作、科普研学等项目,带动本地食材的销售。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产业发展,传承传统农耕技艺,培育和打造“农遗良品”品牌。

   (十八)办好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鼓励各地开展村跑、村舞、村BA、村歌等充满乡土气息的“村字号”活动,组织美食品鉴、非遗集市、农事体验等项目,全面展现乡村的自然风光与文化魅力,进一步丰富乡村的消费场景。开展非遗促消费活动,支持非遗工坊、旅游景区等场所推出一系列非遗产品和互动体验。实施“文艺美化乡村”行动,建设一批以绘画、风筝、乐器等为主题的文化艺术村落,通过“村艺工坊”等载体,推出更多文化创意产品。

   八、加快内外贸一体化,促进消费内外联动

   (十九)畅通外贸企业拓内销渠道。办好“外贸优品中华行”系列活动,在全国重点城市举办外贸产品展销会,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展销平台,推广“外贸优品”IP,引导外贸企业拓内销与国内促消费联动。办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境内国际性农业展会,助力农业企业拓展内外贸销售渠道。支持各地培育内外贸一体化采供对接平台,支持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内销市场。

   (二十)促进内外贸规则机制对接。推动出口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国内“三品一标”体系衔接,支持企业通过“同线同标同质”认证,实现内外贸产品双向流通。发挥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设内外贸融合发展制度高地。培育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优质主体,指导企业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标准衔接、品牌营销、渠道布局能力。

   九、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

   (二十一)各地要充分认识到促进农产品消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统筹规划,确保相关政策措施能够快速落实并取得实效。应不断提升对农产品消费的监测能力,深入分析消费趋势的变化,为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适时组织经验交流活动,推广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成功案例。同时,要强化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执法力度,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农产品消费生态。

   (二十二)强化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引导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按照相关要求推进仓储保鲜、加工销售、品牌宣传等产后环节建设,增强农产品上行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展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业务,加大农产品营销推广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消费与餐饮消费、文旅消费、体育消费、健康消费等各类消费举措统筹规划,提升融合消费政策的综合效能。

   (二十三)推进全链条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保鲜、储存、运输过程中使用的防腐剂、被膜剂、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的管控。试点实施产地准出分类监管制度,推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由部省联合开展风险监测工作。深入治理重点问题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推行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部门间协作,推动有条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准入系统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接,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底线,增强消费者信心。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特别推荐
AI干活将爆发?王兴兴:这是变革前夜

2025-09-14 09:40

2025全球总部经济峰会引爆北京,楼宇经济新未来启航

2025-09-14 09:39

与巨头争锋:追觅如何突围大家电红海?

2025-09-14 09:35

我国制造业十五连冠背后的新动能

2025-09-09 11:13

中金预测:2027年国内智能影像设备市场将突破231亿大关

2025-09-09 09:36

输配电价将迎大变革,新机制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025-09-09 09:32

锐科激光突破技术壁垒,首推万瓦级近基模光纤激光器

2025-09-03 09:43

护航出海路,上海企业获合规体检新礼包

2025-09-03 08:34

3万亿净利背后的产业升级密码:5432份中报揭示中国经济新逻辑

2025-09-03 08:29

康养生态再升级,新华保险副总裁秦泓波畅谈未来布局

2025-09-01 00:11

AI赋能未来出行:佳都科技王凯揭秘智慧交通新图景

2025-09-01 00:05

中信证券:AI浪潮引爆光纤革命,空芯光纤暗藏千亿级新风口

2025-08-30 12:54

一天狂开四店、SKU破5000!京东折扣超市闪电落地宿迁

2025-08-30 12:53

一库清水润万家:丹江口探索生态经济双赢新路径

2025-08-30 12:47

SaaS巨头竞逐AI Agent:垂直行业智能化革命爆发前夜

2025-08-30 12:46

进口矿产闪电通关,出口锂电提速超八成——海关新政引爆贸易新速度

2025-08-25 15:06

破局‘缺陷检测’困局:创锐光谱携颠覆性技术引爆泛半导体赛道

2025-08-25 15:05

日系三强财报揭密:关税压力下利润分野,中国战场成胜负手

2025-08-21 13:26

智慧养老新范式:腾讯SSV与姑苏共筑社区互助养老未来

2025-08-21 12:24

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新高地,浙江启动数贸改革新篇章

2025-08-21 12:20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与这些优秀平台共同构建财经信息生态

科金社
www.wjgs222.cn 访问网站
科技快讯
news9999.cn 访问网站
文化潮流网
www.kouc.cn 访问网站
量子财讯
www.360shoulu.com 访问网站
查看更多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持续增加中,欢迎与我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