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8月25日 15:06消息,海关新政助力进口矿产快速通关,出口锂电池增速超八成,贸易效率大幅提升。
8月2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期间海关在守护国门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在发布会上,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公众对此高度关注。在“十四五”期间,海关在保障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实质性进展?
对此,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作出回应。他表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不仅关乎国家经济运行的稳定,更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海关始终将质量安全作为国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从“创机制、强监管、保安全、优服务”四个方面协同发力,全面提升监管效能。
首先是机制创新,提升风险防控效率。海关已构建起覆盖全国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如同布设在国门之上的“预警雷达”,能够实时捕捉境内外商品质量安全隐患。一旦发现潜在风险,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做到早发现、快处置。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关已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35个国家(地区)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形成跨国协作的监管合力。同时,国内层面,海关与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部门建立缺陷产品协同处理机制,推动形成跨部门、跨区域的共治格局。
其次,强化监管是守住国门安全底线的关键举措。自“十四五”以来,海关累计检验进出口商品超过900万批,对不符合国家环保和质量标准的矿产品、再生金属等实施退运处理达1万多批。坚决落实“洋垃圾”零容忍政策,退运固体废物4000多批,立案侦办走私废物刑事案件589起,有力遏制了非法入境行为。在危险品监管方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查发伪报、瞒报行为9000余起,检出不合格危险品13万批,有效防范了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第三,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海关紧盯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商品,如服装、家用电器、婴童用品等,持续加大抽检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检出不合格商品1.2万批,涉及不合格进口汽车6.8万辆。这些产品或存在设计缺陷,或不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一旦流入市场,可能对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海关坚决将其拦截在国门之外,真正做到了为百姓“守好门、把好关”。
第四,优化服务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在严监管的同时,海关也在不断探索便利化改革路径。通过创新监管模式,进口矿产品的通关时长压缩超80%,出口锂电池等高附加值产品也实现快速验放。对进口大宗商品推行智能化查验系统,不仅提升了监管精准度,还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整体增效达18亿元。此外,海关查发进口商品“短重”(即重量不足)问题3.9万批,协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100亿元,切实发挥了“国门卫士”兼“企业帮手”的双重作用。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海关联合相关部委共同推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促进行动”,以质量为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跃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监管手段的升级,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主动作为。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唯有以质取胜,才能赢得国际市场持久信任。
从风险预警到执法打击,从民生守护到企业服务,海关在“十四五”期间展现出更强的系统治理能力与责任担当。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理念,也反映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随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智能化和国际合作的深化,海关在保障商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防护网”必将织得更密、更牢。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