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8月30日 12:46消息,SaaS巨头加速布局AI Agent,垂直行业智能化迎来爆发临界点,变革正在发生。
在资本趋于理性、客户付费习惯逐步成熟以及商业模式持续迭代的背景下,中国SaaS行业正步入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曾经依靠“烧钱换增长”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是对产品价值、客户成功与技术深度的重新审视。如今,AI的崛起正在为这一行业注入新的变量,推动SaaS从“流程工具”向“智能代理”跃迁。
2024年盛夏,上海张江科学会堂迎来一场主题为“一起迈入HR的AI时代”的人力资源行业盛会。北森控股高管团队携手多位客户代表,共同分享了过去一年多在AI Agent落地实践中的探索成果。这场会议不仅是北森的技术展示,更像是一场行业风向的集体宣告:AI正在真正进入组织管理的核心流程。
当前,SaaS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深刻重构。如果说过去十年的“云化”解决了软件交付方式的问题,那么如今的“AI Agent化”则在重新定义软件本身——它不再仅仅是辅助人类的工具,而是开始承担具体任务、具备一定决策能力的“数字员工”。这种转变,标志着SaaS 2.0时代的开启。
在这一变革前沿,北森的路径极具代表性。这家深耕人才科学(People Science)近二十年的HR SaaS企业,在过去18个月中,从最初的七个AI助手快速演进到如今的10个AI Agent,服务客户超过500家,AI相关签约额突破2000万元。这一数据背后,是AI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商业落地的重要信号。
这并非孤立的成功案例,而是中国SaaS行业整体转型的一个缩影。AI Agent正逐渐成为企业服务的新基础设施,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在重塑组织运作的方式。正如OpenAI联合创始人兼CEO萨姆·奥特曼所言:“如果我们能看到未来十年、二十年后,每个人借助AI所能做到的事情,那一定会令今天的我们震撼。”这句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所印证。
2023年,北森联合创始人、CEO纪伟国带领团队迈入公司成立的第20个年头。这一年,他邀请外部咨询机构进行战略复盘,并提出一个核心问题:“有哪些技术、经济或政治变化,将对HR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答案清晰指向人工智能。不同于以往的功能叠加,纪伟国明确要求研发团队交付“端到端可盈利产品”,这标志着北森从技术探索转向商业化落地的决心。
2024年上半年,北森推出首批AI助手;同年9月,蒙牛与京东方对“AI面试官”进行了人机一致性测试,结果显示其评估结果几乎与资深面试官持平。这一结果让纪伟国称之为“突然醒过来”的时刻:“如果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整个面试流程将被彻底重写。”到2024年12月,使用AI面试官的企业已超过百家,显示出市场对AI驱动招聘变革的高度认可。
进入2025年初,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引爆市场,北森的AI商业化进程全面加速。与此同时,团队敏锐捕捉到AI在E-Learning领域的巨大潜力,迅速完成对酷学院的收购。这一战略动作不仅补足了其在培训场景的能力拼图,更强化了“学用一体”的闭环逻辑。纪伟国在收购后公开表示:“抓住时代机遇,这是我们双方共同的愿望。”这句看似简洁的话语,实则透露出企业在关键节点上的战略清醒。
如今,北森的AI Learning产品已构建起由AI学习助手与三大AI教练(专业能力、通用胜任力、领导力)组成的培养体系,践行“三分学、七分练、满分用”的理念。这种设计不再停留于知识传递,而是聚焦技能转化与行为改变,真正实现了从“学了什么”到“用了什么”的跨越。这正是当前企业培训最迫切的需求——可衡量、可落地、可复制的能力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AI热潮中,不少厂商仍停留在将通用大模型简单嵌入业务系统的阶段,产品多为“功能演示”,缺乏真实场景穿透力。而北森的实践表明,只有将大模型的通用智能与垂直领域的专业Know-how深度融合,才能打造出真正可用的AI Agent。这一点,在8月28日第三届用户英雄大会上的现场演示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从AI面试官到AI学习助手,再到AI领导力教练和AI绩效助手,北森展示了AI如何系统性重构HR的工作方式。客户代表的反馈显示,这些AI Agent已在招聘筛选、能力评估、培训辅导和实战演练等环节发挥实效,显著提升效率与质量。尤其在销售团队增员培训等高压力场景中,AI的标准化输出与即时反馈优势尤为突出。
为什么HR领域能率先跑通AI Agent的商业化路径?一方面,招聘、培训、绩效等流程高度结构化,适合AI介入;另一方面,HR长期积累的人才测评数据与组织发展经验,为模型训练提供了宝贵的“垂直养料”。北森的成功,正是建立在“People Science×AI Agent”的技术路径之上——将200多名心理学专家的方法论系统化输入模型,使AI不仅“会说话”,更“懂人心”。
纪伟国总结道:“AI大模型技术×垂直领域Know-how与数据训练×专业服务能力陪跑,三者缺一不可。”这一判断极具洞察力。当前许多AI项目失败,往往是因为只具备其一或其二。而北森的做法提醒我们:真正的智能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专业经验的数字化封装与规模化复制。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HR很可能成为AI Agent化的“先行沙盒”。未来,CRM、财务、供应链等同样具备标准化流程的SaaS领域,有望快速跟进。麦肯锡今年1月发布的长达47页的报告指出,AI在工作场所的长期应用潜力,可带来约4.4万亿美元的全球生产力提升。这一数字背后,正是无数个像北森这样的企业正在书写的现实。
回顾SaaS发展史,1.0时代解决的是“软件是否可用”的问题,而2.0时代则要回答“AI能否替你做事”。北森的案例清晰印证了这一转向。作为目前HR SaaS领域唯一实现AI规模商业化的厂商,它的突破不仅是自身的技术跃迁,更是整个行业信心的提振。
根据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HCM SaaS市场规模达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4%,预计2029年将突破1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6.4%。这一增长曲线背后,是企业对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迫切需求。而在更广泛的SaaS市场中,过去依赖“烧钱换规模”的模式已被资本与客户理性淘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行业深耕、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
生成式AI的兴起,为SaaS从“流程管理工具”向“智能决策中枢”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北森的探索,正是中国SaaS企业在技术周期与市场周期双重压力下的典型应对——不盲目追风,也不固守旧路,而是以客户价值为锚点,用专业能力驾驭技术浪潮。
“现在远不是AI Agent的极度成熟期,这个市场才刚刚开始。”纪伟国的这句话,既是对现状的冷静判断,也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的确,当前的AI Agent仍处于早期阶段,存在可解释性不足、场景适配复杂、组织接受度差异等问题。但正是这些挑战,构成了下一轮创新的空间。
中国SaaS行业的未来走向,不会由资本热度或技术口号决定,而将由一个个真实的客户场景回答。北森的尝试,或许只是万千探索中的一例,但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唯有将技术深度、行业理解与商业落地能力结合,才能穿越周期,赢得未来。在这个意义上,AI Agent不仅是工具的进化,更是SaaS本质的回归——为客户创造真实、可持续的价值。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