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7月19日 11:47消息,墨迹天气为航司打造气象智脑,助力飞行安全迈入AI预警新时代,提升航班运行效率与安全保障水平。
雷雨季节的到来使得航班延误问题愈发严峻,而提前预判天气变化,已成为航空公司优化运营、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内航空公司逐步从依赖日本气象服务转向本土企业,墨迹天气凭借其创新气象服务崭露头角,成为吉祥航空、春秋航空等多家航司的合作伙伴。
在7月1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墨迹天气高级副总裁晋取表示,公司推出的AeroMetis航空气象系统可为航空公司每年减少10%的返航备降率,提升8%的航班正常率,并带来10%至15%的综合经济效益提升。这一SaaS平台标志着墨迹天气从“预报天气”向“决策输出”的战略转型,正迅速在航空、物流等B端市场扩展,非广告收入占比从5%跃升至20%至30%,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墨迹天气CEO金犁同日宣布启动国际化战略,目前产品已完成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语言适配,进入能力验证阶段。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墨迹对全球市场的野心,也反映出其对摆脱广告依赖、向专业化气象服务商转型的决心。
航空业作为受气象影响最深的行业之一,对精准气象服务的需求极为迫切。吉祥航空运控部气象经理汪刘冉指出:“每延误一分钟,损失数以万计。”因此,一个能够提前预警航路、机场气象情况的“智慧大脑”,成为航空公司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
墨迹天气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其服务的实际价值。例如,为西藏航空定制的拉萨机场分钟级雷雨预测方案,帮助其将高原机场46%的天气相关返航备降率降低了5%;又如,为四川航空提供基于十年历史数据建模的降水风险调整建议,提前72小时预警降水风险。这种从“告知天气”到“提供应对策略”的转变,正是天气经济的核心所在——数据只有嵌入具体场景,才能真正释放价值。
然而,墨迹天气所宣称的效益数据多为理想化推算,实际效果仍有待市场验证。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指出,气象信息应是渐进式预报,气象企业需提供递进式服务,毕竟天气变化复杂,难以做到完全精准预测。墨迹在算法精度与场景适配能力方面的表现,将成为其竞争力的关键。
墨迹的转型还面临商业模式的挑战。此前广告收入占比高达95%,如今虽已降至70%至80%,但公司仍需推动气象服务收入(B端+C端付费)超越广告收入,以实现盈利结构的优化。尤其是在“双碳”风口下,风电、光伏等能源领域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墨迹若能抓住这一机遇,或可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从C端流量逻辑转向B端价值逻辑,墨迹需要更强的技术壁垒与市场拓展能力。为加速转型,墨迹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CEO金犁认为,海外用户付费意愿更高,气象服务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国际市场并非一片“蓝海”,AccuWeather、The Weather Company等国际巨头早已深耕多年,技术积累深厚,数据资源丰富。
尽管金犁强调,国内气象服务在智能化发展方面并不逊色,甚至在“AI+气象”探索的广度与场景边界上有所超前,但AI模型的准确性高度依赖高质量数据输入。在海外数据获取成本高、合规风险大的背景下,墨迹的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是否具备破解数据壁垒和实现本地化落地的能力。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