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7月25日 08:09消息,电动自行车新标即将实施,3.8亿辆存量车将全面换新,推动全链条升级。
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政策”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新的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相关情况。当天,《意见》与发布会内容同步在互联网上发布。
《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和服务端等“五端”出发,提出了相关工作要求。在生产环节,明确要求根据新标准实施日期(2025年9月1日)倒排新产品开发和生产进度;在销售方面,设定了销售过渡期,即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出厂或进口的、不符合新标准但符合旧标准的产品,可继续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此外,为稳妥推进在用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更新换代,《意见》强调各地相关部门应积极向同级党委和政府提出建议,加大以旧换新政策的宣传和补贴力度,并进一步细化补贴的具体规则。
不过,电动自行车的淘汰置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全国在用的电动自行车数量约为3.8亿辆,其中仍有不少是老旧车辆和改装车辆。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推动新国标落地、加快符合标准的新产品供应是关键,但在流通销售环节仍面临一定困难。同时,短期内,符合新标准的关键零部件也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从当前情况看,电动自行车的更新换代不仅涉及技术标准的调整,更关系到产业链的协同与市场供需的平衡。要实现有序置换,需在政策引导、企业供给、消费者认知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尤其在新国标实施初期,如何保障零部件供应、降低用户更换成本,将是影响整体进程的重要因素。
电动自行车新标准即将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已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目前,距离新标准正式实施仅剩一个月左右。为加快推动全产业链各环节按照新标准要求进行调整和适配,促进形成符合新标准的产业生态和监管体系,《意见》从生产、流通、消费、管理和服务五个方面入手,明确提出七项工作要求,包括严格规范电动自行车的生产与认证管理、加强销售监管、规范登记管理,稳妥推进现有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逐步更新换代,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等。
其中,在严格电动自行车生产管理方面,《意见》提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发挥符合规范条件企业模范带头作用,加快《技术规范》实施。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引导列入规范公告名单的企业根据《技术规范》实施日期(2025年9月1日)倒排新产品工期、制定推进计划,建立符合《技术规范》产品落地进度计划台账并持续更新,对于进度缓慢的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帮扶,推动企业抓紧按照《技术规范》改造升级生产线。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意见》中提到的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发布会上表示,《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已于去年4月发布。制定《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并推行行业规范公告管理,也就是“白名单”制度。
据何亚琼介绍,自去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序推进电动自行车“白名单”扩围增效,已累计公告两批共30家符合规范条件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名单,涵盖当前主流的14个电动自行车品牌,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60%。近期也完成了第三批“白名单”企业的遴选工作,网上公示已经结束。
在严格电动自行车销售监督方面,《意见》提及,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出厂或者进口的不符合《技术规范》但符合旧版本标准的产品可以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销售环节监督检查,严查非法销售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未获得CCC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依法从严整治非法改装车体结构、电气线路、限速装置以及擅自更换蓄电池等非法改装行为。
对于相关时间节点,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从新标准对铭牌的区分进行了解读。杨新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技术规范》提及的铭牌有电助力自行车,也有电驱动型的电动自行车。“这种区分需要各个城市来支持和响应,其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变化,比如开电驱动型电动自行车‘应戴’B类头盔,而骑电助力自行车‘宜戴’自行车头盔。”杨新苗表示,“而相关时间节点的设置,就是给了各个城市时间去做相关的工作,利用宣传工具、管理工具、行政手段等方式来进行落实。”
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孙毅军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国在用的电动自行车数量约为3.8亿辆,其中仍有不少是老旧车辆和经过改装的车辆。自去年以来,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已淘汰了超过1200万辆老旧电动车,但与整体3.8亿辆的保有量相比,安全性能较高的新车比例仍然较低。同时,市场上仍有部分非法商户提供改装服务,进一步增加了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安全隐患。
为稳妥推进在用不符合《技术规范》的电动自行车更新换代,《意见》提到,各地有关部门要积极提请同级党委政府加大以旧换新政策宣传和补贴力度,细化补贴规则。
《意见》指出,鼓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运用地方财政资金,对将老旧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交回并换购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的个人消费者,给予补贴;对名下没有电动自行车且首次购买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新车的个人消费者,也可给予补贴;对交售报废老旧电动自行车并换购符合《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生产的新车或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新车的个人消费者,可适当提高补贴力度。
标准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环节协同推进。在流通销售环节,企业必须构建新的营销体系和定价策略,并有效对接以旧换新政策,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我认为,企业在面对标准更新时,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调整,而应从整体战略出发,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升市场响应能力。同时,政策的衔接与执行力度同样关键,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推动标准真正落地并发挥实效。
宋向清表示,要推动新国家标准的实施并加快符合新标准的产品供应,在流通和销售环节仍面临挑战。目前全国范围内仍有大量旧标准产品库存,经销商在“清理旧货”与“推广新产品”之间可能陷入两难,容易引发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同时,短期内符合新标准的关键零部件可能出现供应紧张,进而推高整车成本。
事实上,为加快新标准电动自行车的量产和上市,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实现新旧标准车辆的平稳过渡,《意见》指出,在主要产业聚集区域开展《技术规范》的宣传与贯彻工作,定期跟进重点生产企业在新产品车型设计、零部件采购、样车试制及检测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指导企业尽快停止研发符合旧标准的产品,尽早推出符合《技术规范》的新车型,并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
何亚琼介绍,目前,雅迪、爱玛、台铃、绿源这四家企业已经取得了14张符合新版标准的CCC认证证书。这一进展表明,这些企业在产品安全性和合规性方面达到了国家新的要求,也反映出行业在标准化建设上的持续进步。随着更多企业通过认证,消费者在选购时将拥有更可靠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整个电动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强化检测认证保障。何亚琼表示,相关部门正指导指定实验室加快能力建设,取得CMA资质,指定的认证机构也严格按照新标准和认证规则对电动自行车进行CCC认证,及时满足企业产品的检测认证需求,为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尽快上市提供安全评估支持。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