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回应21:8月底前完成免费学前教育准备工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8月7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相关情况。这一举措标志着国家在教育公平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又迈出重要一步。随着社会对早期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推动学前教育的普惠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免费学前教育的逐步实施,不仅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也为更多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起点,对促进社会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自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公办幼儿园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用将予以免除。民办幼儿园则参照当地同类公办幼儿园的免除标准,相应减少保育教育费用。
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经测算,仅今年秋季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约200亿元,相应地,家庭支出将减少约200亿元。
离秋季开学仅剩一个月,财政部与教育部表示将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相关教育保障政策落到实处。随着新学期临近,相关部门正加快工作节奏,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资金及时拨付、政策有效执行,切实减轻学生家庭负担,提升教育公平水平。在当前形势下,政策的精准落地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也直接影响到广大学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各部门需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真正惠及需要的人群。
在吹风会上,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说,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实质上,是将原来由家庭承担的教育支出转换为政府来承担,是对家庭教育支出做“减法”,同时也是对国家和政府责任做“加法”。要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民生福利,真正做到免到位、补精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精耕细作。确实,现在距离秋季开学不到一个月,时间很紧。财政部将继续与教育部密切协作、通力配合,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确保免费政策落实落地。
一是尽快拨付中央补助资金。财政部已全额安排了中央财政应承担的免除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相关资金将于近日下达。
二是指导地方抓紧制定细化工作措施。指导各省结合地方实际,分类细化省域内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标准,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其中,部分地区此前已经实施了学前教育资助的,也要做好政策衔接。
三是督促地方落实免除保育教育费的补助资金。各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需统筹安排中央拨付的资金以及地方相关资金,确保省域内幼儿园免收保育教育费的财政补助到位,并及时拨付,保障幼儿园在实施免费政策后仍能正常运转。
四是强化资金的监督管理。各地应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加大检查力度并推进信息公开,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安全且高效。对于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拖延拨付补助资金等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财政部将联合教育部持续关注政策执行情况,加强动态监测与评估,并推动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按照规定适时开展督促检查。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指出,教育部在推进政策实施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统筹考虑。
一是加强部署落实。在各地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后,要迅速推进实施,倒排工期确保政策按时落地。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指导各地对幼儿园园长及资助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切实提升政策执行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各地将在8月底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大班儿童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即可享受政策带来的实惠。
二是夯实数据基础。依托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幼儿园在园儿童学籍信息的管理,严格审核在园儿童的数据及资助信息,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对接与交叉核验,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不重不漏,为政策落实和资金发放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三是强化监测评估。全国幼儿园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教育部与财政部将对各地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动态监测,持续跟踪评估实施成效,指导各地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切实推动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