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银行业绩揭晓,五家实现双位数增长,谁在盈利能力、资产规模上领跑行业?一文看懂金融赛道新格局。
本周五,A股银行半年报披露大幕将正式拉开,常熟银行拔得头筹,成为2025年首家披露半年度报告的上市银行。随着财报季的临近,多家银行已抢先发布业绩快报,释放出积极信号。其中,浦发银行于8月6日晚间率先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905.59亿元,同比增长2.62%;归母净利润达297.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19%。值得注意的是,该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为1.31%,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则升至193.97%,较年初提升逾7个百分点,反映出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据同花顺数据,2025年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时间表已明确:常熟银行将于8月8日率先亮相,江阴银行紧随其后于8月16日披露,江苏银行与平安银行则安排在8月23日同日发布。备受关注的“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将集体于8月30日披露半年报,形成压轴阵容。这一集中披露节奏既体现了监管要求的统一性,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横向比较的窗口期。
在正式财报发布前,已有6家上市银行抢先交出“期中成绩单”,且全部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其中5家增速达到两位数,展现出区域性银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韧性与活力。除浦发银行外,青岛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和常熟银行均已发布业绩快报,成为市场观察银行业整体走势的重要风向标。
在这批已披露业绩的银行中,杭州银行的表现尤为抢眼。早在7月17日,该行便率先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成为本轮披露周期中的“先锋”。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杭州银行总资产达2.24万亿元,同比增长5.83%;贷款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094.18亿元,较年初增长7.67%;存款总额为13382.82亿元,增幅5.17%。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盈利能力——实现归母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6.67%,增速领跑已披露银行。
从资产质量看,杭州银行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仅为0.76%,拨备覆盖率高达520.89%,远高于监管要求,显示出极强的风险缓冲能力。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提升至9.74%和14.64%,反映出可转债转股完成后资本结构的显著优化。光大证券点评指出,2025年是杭州银行“二二五五”战略收官之年,当前良好的盈利表现和资本夯实,为其后续可持续扩表奠定了坚实基础。
紧随其后的是齐鲁银行与青岛银行。青岛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62亿元,同比增长7.50%;归母净利润30.65亿元,同比增长16.05%。齐鲁银行则实现营收67.82亿元,同比增长5.76%,其中利息净收入达49.98亿元,同比大增13.57%,显示出净息差企稳回升的趋势。其归母净利润为27.34亿元,同比增长16.48%,盈利能力同样强劲。这两家区域性银行的亮眼表现,反映出东部沿海经济活跃地区信贷需求的相对稳定与风控能力的持续提升。
宁波银行于7月25日发布业绩快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1.6亿元,同比增长7.91%;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资产规模扩张迅猛,总资产达34703.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4%。资产质量保持稳健,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76%的低位,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至374.16%。作为长期以高资产质量著称的上市银行,宁波银行在规模增长与风险控制之间实现了良好平衡。
常熟银行虽尚未披露完整财报,但其业绩快报亦令人振奋: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0.62亿元,同比增长10.10%;归母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增长13.55%。作为首家披露半年报的银行,其完整财务数据值得期待。结合当前已披露信息来看,这家深耕县域经济的农商行正展现出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和盈利成长性。
从业绩整体表现来看,已披露银行普遍呈现“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的特征,这背后既有成本控制的成效,也反映出部分银行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实现了盈利质量的提升。华创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徐康指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银行板块的稳健分红和较高股息率仍具吸引力,尤其是一些资产质量优良、资本充足、具备持续分红能力的银行,正逐步成为中长期资金配置的重要标的。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剑则提醒,尽管部分优质区域银行已现拐点迹象,但整体来看,上市银行零售端不良生成压力仍存,预计要到2026年下半年才可能出现全面拐点。不过,那些近年来主动压降高风险零售贷款、优化客户结构、强化风控管理的银行,其不良包袱正在加速出清。此外,部分储蓄存款期限较长的区域行,在本轮存款利率下调周期中反而具备更大的重定价优势,有望率先实现净息差筑底回升。
综合来看,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绩初步显现“分化加剧、强者恒强”的趋势。国有大行稳健但增速相对平缓,而一批深耕本地、风控扎实、战略清晰的优质区域银行则展现出更强的增长动能。随着更多银行财报陆续披露,市场对银行板块的认知或将进一步重塑。在宏观经济复苏仍处爬坡阶段的背景下,银行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其业绩表现不仅关乎自身估值修复,更折射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信用环境的真实图景。投资者不妨以更长远的视角审视银行股的价值重估机会。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