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修复两项成果入选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名单,彰显创新实力与行业影响力。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5部门近日公布了北京市第二十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名单,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物修复一体化智能装备”和“氯代场地绿色修复关键技术与功能材料及应用”两项成果成功入选,被认定为节能环保领域的新型产品与服务。 这两项技术的入选,体现了北京在环保科技创新方面的持续发力。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不断加深,绿色修复技术正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建工修复作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其技术成果不仅展示了企业在环保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在当前生态环境治理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这类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污染治理效率,降低修复成本,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我国焦化污染场地传统生物修复技术及装备存在效率不高、周期长、装备化水平低等问题,建工修复依托科技部“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大智物云’的焦化污染场地生物修复一体化智能装备研究”,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可工程化应用的生物修复一体化智能装备。该装备在合肥典型钢铁焦化污染场地进行了现场示范,在能耗、成本、修复周期、修复效果及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工程化验证。该技术装备展现出低成本、高效、绿色低能耗的修复优势,为解决焦化污染场地中多环芳烃等特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提供了新思路,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的潜力。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这一技术突破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土壤修复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标志着生物修复技术正逐步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迈进。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强化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类似的技术装备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实际治理中,推动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氯代有机污染物及其复合污染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与风险管控,是我国当前环境修复领域面临的重要且复杂的任务。建工修复依托大型、复杂的氯代烃污染场地,开展了原位化学与生物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应用,形成了包括深度脱氯材料、绿色化学与生物协同工艺设计、高效精准药剂注入设备等在内的成套技术、装备及新材料应用服务。目前,这些成套技术已在京津冀地区近20项修复工程中得到实际验证,为我国复杂氯代有机污染场地的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技术成果已被纳入《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等重要名录。
近年来,建工修复紧扣环境修复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趋势,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截至目前,建工修复已有20余项创新成果先后被纳入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目录。
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认定工作,旨在培育和扶持具备原创性、颠覆性、标志性及融合性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动能,引领新领域和新赛道,切实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壮大新型生产力,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广泛影响力。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