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德人才技术双向流动新通道,加速产业协同合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8月8日,德中企业对接交流会在北京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简称“出海基地”)举行。中德共创中心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胡允庆在活动中表示,该中心计划未来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构建中德之间人才与技术双向流动的新渠道。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德国中德共创中心与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联合组织,率团参与,并与飞渡科技、凤凰卫视、微展世、德力光谱新能源等中方企业代表共同出席。各方以“对接、合作、共创”为宗旨,围绕金融科技、网络安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战略性产业展开深入交流,聚焦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探讨价值共创的有效路径。 此次会议体现了中德双方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高度协同意愿,也反映出当前全球产业变革背景下,跨国合作正逐步从单一技术引进向系统性生态共建转变。通过搭建对话平台,推动资源互补与优势叠加,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创新能力,为未来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座谈环节,大兴经开区平台公司副总经理王艳表示,德国作为欧洲工业4.0的先行者,其成熟的技术生态和市场价值对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北京作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城市,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源,正与德国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需求形成有力互补。 我认为,这种跨区域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德两国在高端制造和数字技术领域的深度交流,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路径。通过借鉴德国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经验,结合北京在数字技术上的优势,有望在未来的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针对中德未来合作,王艳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共建中德企业交流平台。出海基地携手中德共创中心打造常态化、专业化双向合作通道,围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定期开展供需对接、主题沙龙、项目路演等活动,增进中德企业友好互信,加速双方产业协同合作。二是双向赋能企业海外发展。整合出海基地与中德共创中心欧洲服务资源网络,为中国企业出海、外企来华投资提供一站式、本地化服务,推动双方企业互进共赢。三是联合培育示范标杆项目。依托中德共创中心探索在德国设立海外服务站,共同打造中德重点产业领域合作标杆案例,并面向欧洲更多国家进行推广复制。
胡允庆作为代表团团长对倡议表示高度认同。他指出,中心作为中德之间双向对接的重要实体平台,始终聚焦于“教育产业投资”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已建立起从“院校联合办学”到“企业联合培训”,再到“产业共同孵化”的完整合作链条。未来,该平台计划在中国设立分支,进一步搭建中德人才与技术双向流动的新通道。 在我看来,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中德双方在教育与产业领域深化合作的积极意愿,也为两国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方面提供了更加系统化的支撑。通过构建闭环合作机制,能够更有效地推动资源互通与成果共享,为未来的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德方企业代表在分享环节中依次介绍了其核心业务及对华合作的展望,中方企业代表也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据悉,未来出海基地将继续完善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打通官方合作渠道,助力两国企业在技术协同研发、市场共同拓展以及生态体系共建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从当前的合作态势看,中德企业在多个领域的互动正逐步深化,体现出双方在应对全球挑战和把握发展机遇上的共识。这种务实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为两国经贸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未来中德企业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