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动通用获数亿元天使轮融资,机器人赛道再掀热潮,引领产业创新浪潮。
过去一周,国内一级市场持续释放积极信号,科技与制造领域领跑融资赛道,机器人、先进制造及金融科技表现尤为亮眼。21创投不完全统计显示,8月11日至8月17日,全国共发生26起融资事件,其中22起披露了金额和币种信息,总融资规模达约28.37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反映出资本市场在复杂经济环境下,仍坚定押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长期价值。
先进制造成为本周融资主力,共斩获13笔融资,总金额超14.9亿元,展现出资本对“硬科技”和“新质生产力”的高度认可。机器人赛道热度不减,戴盟机器人、聆动通用等企业接连完成大额融资,标志着通用机器人正从技术探索迈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多起融资背后出现了招商局创投、君联资本、高瓴创投等一线机构的身影,说明头部资本正在加速布局智能制造前沿领域。
从地域分布看,北京、广东、上海仍是资本最青睐的三大区域,分别完成7笔、5笔和5笔融资,合计占总数近七成。这三大地区不仅拥有完善的产业生态和人才储备,更在政策支持、创新氛围和资本集聚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可以预见,在区域协同发展和国家战略引导下,这些地区将继续扮演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投融资高地的双重角色。
在投资机构活跃度方面,元生创投本周完成两笔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展现出其在生命科学赛道的持续深耕能力。而高瓴创投领投闪魂ShiningSoul数亿元首轮融资,则释放出一个信号:消费赛道虽整体趋稳,但具备文化价值与创新体验的新消费品牌依然能吸引顶级资本关注。文创卡牌作为连接Z世代情感与文化认同的载体,正在形成新的消费势能。
医疗健康领域本周表现稳健,大额融资频现。北京智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由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IDG资本联合领投,老股东元生创投、美团龙珠、BV百度风投等持续加码,显示出市场对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的高度信心。智冉医疗由全球顶尖科学家团队组建,聚焦先进材料与人工智能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其技术路径具有前瞻性与颠覆性。此类高起点、高门槛项目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医疗创新正从“跟随”走向“引领”。
值得一提的是,砺博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由天士力资本与磐霖资本联合领投,聚焦靶向RNA小分子药物研发。这一领域被视为下一代生物医药的“黄金赛道”,技术壁垒极高,但一旦突破将带来巨大临床价值。资本的涌入不仅加速了研发进程,也反映出中国在原始创新药领域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从偏好成熟管线转向支持早期前沿技术。
消费服务领域虽整体融资数量不多,但亮点突出。闪魂ShiningSoul作为新兴文创卡牌品牌,成立仅一年即获高瓴创投领投的数亿元融资,实属罕见。这背后是卡牌经济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以及年轻群体对“收藏+社交+文化表达”复合型消费的强烈需求。与其说这是一次产品融资,不如说是资本市场对中国原创IP商业化潜力的一次集体投票。
与此同时,山野泡泡获得2800万元A+轮融资,致力于挖掘云贵川饮食文化资源,推动传统餐饮数字化升级。这一案例表明,消费升级并未消失,而是转向更深层次的文化挖掘与运营效率提升。在流量红利见顶的今天,真正具备文化底蕴和系统化运营能力的品牌,反而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
金融科技赛道本周也有重要进展。湖北付贝科技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由冠峰资本领投。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定位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聚焦信贷科技与智能风控系统建设。在当前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这类以技术驱动金融效率提升的企业,正成为连接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关键桥梁。
另一家金融科技企业龙闪借也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致力于通过智能风控与运营系统解决银行信贷数字化转型痛点。尽管金融科技经历过去几年的整顿,但底层技术需求并未减弱,反而更加理性。如今的投资更关注“真科技”而非“伪创新”,强调合规性、安全性和实际落地能力。
航空航天与卫星互联网领域持续升温。航天驭星完成4.3亿元C+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卫星互联网地面基础设施研发与全球化布局。在全球空天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商业航天正迎来“基础设施建设期”。航天驭星作为国内领先的航天地面服务商,其规模化融资意味着我国商业航天正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化、网络化发展。
更令人振奋的是,微光启航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其研发的WG-1“微光一号”液体复用运载火箭融合全流量分级燃烧、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液氧甲烷等多项前沿技术,有望打破国际技术垄断。虽然公司成立于2025年,但其技术路线极具野心,反映出中国民营航天企业正从“追跑”向“并跑”甚至“领跑”迈进。
综合来看,本周融资格局清晰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先进制造与硬科技仍是资本主战场;二是技术创新正从单一产品向系统解决方案演进;三是资本更加注重项目的长期价值与国家战略契合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下,这些融资事件不仅是资金的流动,更是中国产业升级与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注脚。
值得关注的是,多地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平台积极参与本轮投资,如合肥产投、杭州市建投集团、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等,体现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深度融合。这种协同模式有助于降低早期创新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中国特色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积累逐步成熟、资本耐心不断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在机器人、半导体、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关键领域持续涌现世界级企业。而本周的融资热潮,或许正是这场长期变革中的又一个起点。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