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旺季难挽颓势,三大航司日亏数百万,全年亏损已成定局?
7月14日,国航、东航和南航三大航空公司相继发布2025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在16亿元至24亿元之间。虽然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显著收窄,但与美国航空巨头达美航空同期近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7亿元)的净利相比,中国民航市场仍显低迷,中外航空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不过,海航控股实现扭亏为盈,成为国内市场一抹亮色,也折射出行业复苏的复杂性。
2025年上半年,三大航在宏观经济稳定与民航客运市场回暖的背景下,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亏。国航预计净亏损17亿元至22亿元,扣非后净亏损18亿元至24亿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27.82亿元、扣非后净亏损34.40亿元,改善明显。东航预计净亏损12亿元至16亿元,扣非后净亏损16亿元至21亿元,较去年同期也大幅减亏。南航则预计净亏损13.38亿元至17.56亿元,扣非后净亏损17.54亿元至23.80亿元,尽管净亏损略高于去年同期,但扣非后亏损大幅收窄。
三大航的减亏得益于一系列经营策略的调整。国航通过提升飞机利用率、实施“保价争量”营销策略和强化成本管控,显著提升了经营效益;东航则聚焦上海枢纽建设,新开和加密多条国际航线,推动“航空+文旅商展”立体营销,同时深化数字化转型和成本管理;南航则通过精准投放运力、强化客货销售,力求提质增效。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民航市场仍面临“旺丁不旺财”的局面。尽管旅客运输量持续增长,甚至超过2019年水平,但平均票价低迷,导致营收未能同步增长。据飞常准数据显示,2025年7月1日至14日,全国机场执飞客运起降43.97万架次,同比增长3.4%,完成旅客吞吐量6344.7万人次,同比增长4.4%,但境内航线平均票价仅为959元,同比下降7.1%,座收也下降6.6%。
相比之下,海航控股则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扭亏为盈,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在4500万元至6500万元之间。这一成绩显示出其灵活的运力调配能力和精细化管理的优势。与三大航相比,海航的规模相对较小,战略调整更具灵活性,也更容易适应市场变化。
从暑期市场来看,尽管旅客运输量持续增长,但票价走低仍是航司盈利的主要障碍。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025年暑运期间(7月1日至8月31日)预计旅客运输量达1.5亿人次,同比增长5.4%,执飞客运航班106.1万架次,同比增长3.9%。航油价格同比也下降约10%,大幅减轻了航司成本压力。但票价水平未能同步提升,使得“旺丁不旺财”的现象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境外航线的表现相对亮眼。2025年7月1日至14日,全国机场执飞境外客运起降3.3万架次,同比增长12.8%,完成旅客吞吐量540.2万人次,同比增长11.1%。随着出境游需求持续回暖,国际航线或将成为下半年航司扭亏的重要支撑。
业内专家指出,航司全年扭亏的关键仍在于暑运的表现。资深民航专家、广外南国商学院教授郭佳表示,消费者出行意愿、天气因素(如台风干扰)以及票价水平的提升,都将是影响航司盈利能力的重要变量。此外,高铁网络对短途航线的持续冲击、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也为行业复苏带来不确定性。
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民航业虽在减亏方面取得进展,但盈利能力尚未全面恢复。暑运作为全年最重要的盈利窗口,目前仍面临票价低迷、收益不足的挑战。未来,航司如何在运力投放、票价管理与成本控制之间实现平衡,将决定其能否真正走出亏损泥潭。民航业的全面复苏,仍有待时日。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