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游玩项目预订量飙升300%,暑期入境游持续火热,夏游季掀起旅游热潮。
暑假来临,街上的外国面孔多了不少。
国家移民管理局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国人入出境数量持续增长,达到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其中,免签入境的外国人达1364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的71.2%,同比增幅达53.9%。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上半年重点城市的外国游客酒店订单均上涨超过130%。 从数据来看,我国对外交流的活跃度明显提升,尤其是在免签政策的推动下,外国游客的入境规模和消费意愿都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这不仅反映出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也说明国内旅游市场正在吸引更多境外游客。随着全球旅行便利性的逐步提高,未来这一趋势有望进一步延续,为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此前指出,国内近程旅游市场恢复较为迅速,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客源增长尤为明显。不仅俄罗斯市场表现亮眼,一些中东和中亚国家虽然当前客源基数相对较小,但其增长速度同样令人瞩目。 从当前旅游业的复苏趋势来看,近程游的回暖反映出消费者在疫情后更倾向于选择短途、灵活的出行方式。而东南亚作为传统热门目的地,凭借其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持续吸引着大量游客。与此同时,中东、中亚等地区虽起步较晚,但凭借政策支持和市场潜力,正逐步扩大其在全球旅游版图中的影响力。这种多元化的市场格局,为行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上海、北京、成都、西安等城市持续成为入境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暑期旅游热度不减。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日,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超过64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达17.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2.1%。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大空港口岸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入境外籍旅客256万人次,同比增长44.7%。
此外,7月1日暑运开始前9天,选择从成都空港口岸入境的外国人达1.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61.4%。截至7月9日,今年西安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100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64%。其中,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成为西安入境游外国旅客中占比最多的国家。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我国主要空港口岸的国际客流持续升温,显示出入境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势头。成都和西安作为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正逐渐成为国际游客青睐的目的地。尤其是西安,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日益完善的国际旅游服务,吸引了大量来自亚洲主要国家的游客。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旅游业的吸引力,也体现了国际旅客对中国市场信心的增强。
免签入境红利凸显
方便,是今年“中国游”火热的直接原因。
截至2025年6月,中国已对47个国家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对55个国家的过境免签时间延长至240小时,过境免签人员的出入境口岸数量增加至60个。
互免、单方面免签、过境免签、海南特区免签、落地签等多种形式,极大降低了外国人来华的门槛,显著提升了入境便利性。
7月23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扩展至55个,2024年外籍人员来华3253.9万人次,其中免签入境2011.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0.7%、112.3%。
不少外国旅客表示,“免签确实让出行更加方便,因为申请签证和办理相关手续往往比较繁琐。” 从实际体验来看,简化入境流程不仅能提升游客的旅行意愿,也能促进文化交流与经济往来。当前,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推出免签政策,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积极回应。在国际旅行日益频繁的今天,减少不必要的行政障碍,有助于增强目的地国家的吸引力。
张家界经营一家客栈的老板秦女士(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从免签政策放开之后,张家界景区除了传统的韩国旅客络绎不绝之外,也有很多新面孔来自不同别的国家的背包客,客栈生意非常好。
除了到来迅速,游玩体验出色也使入境游成为热门的重要原因。
荷兰游客罗伯特·亚历克斯·巴本德在北京旅游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感觉“自己一脚踏进了电子游戏的世界,一切都熙熙攘攘,却又井然有序”。这种感受反映出北京作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独特魅力,既有繁华的都市景象,又展现出高效和秩序并存的城市管理能力。对于外国游客而言,这样的体验不仅令人印象深刻,也体现了中国城市在快速发展中的平衡与协调。
许多景区和商家在接待外国游客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根据市场消费偏好的变化,推出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便捷的服务。例如,北京故宫推出的“探秘故宫”外文专场、大唐不夜城的唐装体验活动、南京秦淮河的画舫夜游项目等,都让外国游客能够更深入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美国运通卡、日本吉事美卡在北京可直接刷卡乘坐地铁;广西超过9000家商户支持外卡支付,“一键游广西”微信小程序和APP已推出英语和越南语等多种语言服务;浙江推出了全国首个省级入境旅游智慧服务平台“嗨游”,实现了从行前规划到实时翻译、移动支付、AI旅拍等全流程的服务整合……便利智能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为入境旅游提供了便捷通道。
未来,随着更多国家加入“免签朋友圈”,中国将成为更受欢迎的全球旅游和商务目的地。据各大旅游平台预测,我国下半年入境游热度有望再创新高。
入境游消费热
受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推动,境外游客购物成本下降,入境旅游消费热度持续上升,为文旅消费领域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活力。
广州多家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购物场所纷纷设立了离境退税服务点。多位商场工作人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外国游客购物意愿强烈,普遍更青睐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品牌。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此前介绍,2024年境外旅客入境消费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约0.5%,而世界主要国家入境消费占GDP的比重在1%至3%之间,入境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实施首月(2025年4月27日至5月26日),全国税务部门处理的离境退税业务量同比增长116%,退税商店数量大幅上升,退税金额显著增加,为吸引境外游客来华消费、释放入境旅游市场潜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入境游呈现出一个显著趋势,外国游客的足迹不仅局限于一线城市和知名景区,还逐渐延伸至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地区,这种旅游消费的下沉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多元化布局,也显示出国际游客对中国整体旅游环境的认可。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地方特色文化的持续推广,更多非传统旅游目的地正逐步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力量。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成为今年入境游客的新宠。非遗工坊、民俗表演、市井生活探索等沉浸式旅游项目预订量同比激增300%,其中非遗体验项目尤其受到外国游客青睐,川剧变脸、京剧演出在携程海外平台的预订量较去年增长近10倍。
对于相关企业和商家而言,如何精准把握市场动态、深入分析消费者需求,仍是持续推动入境游增长的关键所在。 在当前旅游市场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结合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只有真正了解游客的需求与偏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梁建章表示,中国入境游市场仍具备万亿级的增长潜力。对于国内旅游企业而言,政策支持与市场热度的双重推动下,入境游正成为重要的发展机遇。然而,短期内进入这一市场仍需大量资源投入。企业应全面梳理自身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更具差异化和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努力向外国游客展现中国各城市独特的魅力。同时,由于入境游客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小旅游企业可聚焦细分领域,提供更加深度、精准、高端或小众的服务,从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习生薛丽莹对本文亦有贡献) 在我看来,入境游的复苏不仅关乎旅游行业的增长,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企业若能抓住这一机遇,结合本地文化特色与国际化服务理念,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同时,中小企业的灵活优势也值得关注,它们在细分市场的深耕或许能为整个行业注入更多活力。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