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连涨,次新基金积极布局,揭示市场入场动向。
最近一个多月来,A股持续上涨,上证指数相继突破3500点、3600点和3700点三个整数关口。
在此背景下,部分成立时间较短的次新主动权益类基金加快了建仓速度,短期内净值出现了明显波动。
例如,在7月中下旬至8月初成立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信澳优势行业A、招商科技智选A、工银科技先锋A最近一周(8月11日—8月15日)的回报率均达到9%以上;永赢港股通科技智选、华商致远回报A的周度回报率也都超过7%。 从市场表现来看,这些近期成立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在短期内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尤其在科技与成长板块上表现突出。这反映出当前市场对科技类资产仍保持较高关注度,同时也说明部分新发基金在投资策略和选股能力上具备一定优势。不过,短期高收益也需理性看待,投资者应结合长期趋势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判断。
有受访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处于建仓期的基金净值出现快速上涨,这表明基金经理很可能采取了积极的快速建仓策略,并且重点配置了算力、芯片、半导体等热门板块。 从市场动态来看,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前资金对科技类资产的强烈偏好。在政策支持和行业景气度提升的双重推动下,算力、芯片等赛道成为资金关注的焦点。不过,快速建仓虽然可能带来短期收益,但也伴随着一定的波动风险,投资者需保持理性,关注长期价值。
除了次新基金“跑步入场”外,近期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仓位略有上升,同时在科技板块上加大了配置,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科技行业的积极预期。不过,也有基金公司提示,AI海外产业链和创新药等热门行业在经历资金集中涌入后,目前交易较为拥挤,若增量资金持谨慎态度,可能会转向估值较低的品种。
多只次新基金火速建仓
随着A股大盘指数快速上涨,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净值持续回升。
截至8月15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在过去一个月内涨幅达到9.89%。
同期,超过三成的偏股混合型基金表现优于同类平均,收益率突破10%。
其中,国投瑞银新能源、信澳业绩驱动、永赢睿恒、东兴数字经济、易方达先锋成长等28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近一个月的回报率超过25%。这一表现反映出部分主动管理型基金在近期市场波动中展现出较强的选股能力和策略执行力。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高收益产品多集中于新能源、科技、数字经济等政策支持与成长性较强的板块,显示出资金对结构性机会的积极布局。当前市场环境下,具备清晰投资逻辑和较强基金经理能力的基金更易获得超额收益,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参考方向。
与此同时,多只成立仅一个多月的次新基金,已经取得了约10%的收益率。这显示出部分新发基金在短期内展现出较强的运作能力,也反映出市场对某些投资策略的认可。尽管时间较短,但这样的成绩仍值得关注,可能与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市场行情以及行业热点密切相关。不过,投资者仍需理性看待短期收益,长期表现才是衡量基金实力的关键。
准确来说,一些处于建仓期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其净值在最近一周出现了显著上涨。 从市场表现来看,部分处于建仓阶段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在近期展现出较强的反弹动能,净值快速提升。这可能与市场情绪回暖、部分行业板块走强有关。不过,由于这些基金仍处于建仓初期,未来走势仍需持续观察,投资者应理性看待短期波动,关注长期投资价值。
Wind数据显示,最近一周(8月11日—8月15日,下同),工银科技先锋A、华商致远回报A的区间回报率分别达到9.84%、7.59%。
这2只次新基金均成立于7月15,在8月11日之前,其净值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此外,多只成立不足一个月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其净值近期出现明显波动。这类基金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投资策略和持仓结构尚未完全显现,市场情绪或短期事件可能对其净值产生较大影响。投资者在关注此类产品时,需更加谨慎,充分了解其风险特征与运作机制。
例如,据Wind数据显示,信澳优势行业A、招商科技智选A、永赢港股通科技智选A在过去一周的收益率分别为9.14%、9.06%、7.03%。这三只基金的成立日期分别为7月23日、8月5日和7月28日。
“处于建仓期的基金净值快速上涨,说明基金经理大概率采取了快速建仓策略,且对市场热点板块(如近期的科技板块)把握较好。”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分析,建仓期基金的净值快速上涨,说明基金经理积极建仓,选择的行业或个股与市场热点高度契合。例如近期重仓人工智能、算力、芯片、半导体等,实现与市场行情共振。
孙珩认为,快速建仓有助于基金及时把握市场上涨机会,捕捉投资红利。例如,自8月以来,多只新发行的基金通过快速建仓取得了较好收益,这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吸引资金进入市场。
托合江指出,快速建仓的优势在于抢占市场先机,在市场行情向好的背景下,快速建仓可以迅速获取市场红利。
不过,记者梳理发现,当前,通过快速建仓搏收益的主动型基金并不算多,多数产品仍倾向于逐步建仓。毕竟,快速建仓策略也暗藏一定风险。
“快速建仓的劣势也较为明显,一旦对市场走势判断出现偏差,例如市场突然转为下跌,基金净值可能会迅速回落。此外,快速建仓可能导致买入成本偏高,缺乏一定的安全垫,从而在市场波动中抗风险能力较弱。”孙珩表示。
托合江还提到,过快建仓可能使基金在市场出现回调时承受较大的短期波动压力。
业内人士普遍指出,当前投资者应避免以短期表现作为投资依据,需清楚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深入分析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性,关注其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能力,并通过分散配置的方式来优化投资组合。
加仓科技、金融板块
整体上看,近期,主动权益基金正逐步增加对科技板块的配置力度。这一动向反映出市场对科技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也显示出基金经理在资产配置上的策略调整。随着科技产业持续释放创新动能,其在资本市场中的吸引力正在不断提升。
根据国泰海通证券的统计,截至2025年8月15日,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股票测算仓位为85.84%,较上周上升0.39%,处于2016年以来的历史分位数的24.70%。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为89.60%(周度上涨0.34%),偏股混合型基金的仓位为85.56%(周度上涨0.20%),灵活配置型与平衡混合型基金的仓位为84.03%(周度上涨0.81%)。
从行业配置角度来看,最近一周,基金在操作上表现出对市场热点的积极跟进,增持了近期表现较为强势的科技、新能源和金融板块,同时对周度表现相对较弱的军工、制造和消费板块进行了减持。 我认为,这种配置调整反映出市场资金对于短期走势的判断。科技和新能源作为政策支持与长期增长潜力并存的领域,吸引了更多资金的关注;而军工、制造和消费板块则可能受到短期业绩或市场情绪的影响,出现资金流出。这种动态变化也提醒投资者,在关注行业趋势的同时,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做出理性决策。
孙珩指出,近期主动权益类基金显著增持了TMT(尤其是通信)和金融等板块。通信行业由于全球在AI算力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业绩预期不断上升,吸引了基金经理的积极配置。与此同时,基金则减少了对食品饮料、汽车等传统消费板块的持仓。随着新消费领域的崛起以及硬科技受到更多关注,资金的配置方向正在发生转变。
从风格上看,“部分基金向高股息、低估值方向调仓,在市场波动背景下,寻求稳健收益,如对银行等板块有所增持,以获取稳定分红与估值修复收益。”她指出。
孙珩认为,近期基金调仓的逻辑主要围绕市场趋势与业绩预期而展开。市场结构性行情显著,科技、创新等领域成为增长主线,基金经理顺势布局以捕捉机会;同时,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行业政策调整影响行业业绩预期,促使基金经理基于基本面分析调整持仓,亦优化组合风险收益比,追求超额收益。
对于科技、新能源板块获得公募青睐的原因,托合江解释,前者主要得益于景气度持续和政策精准支持,尤其是AI算力、半导体等行业。而新能源板块则受益于光伏、风电等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成本下降带来的盈利修复。
展望后市,公募基金对科技、金融以及反内卷相关板块的持续关注,反映出市场对于这些领域长期发展潜力的认可。当前经济环境下,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具备稳定增长空间和政策支持的方向,而科技与金融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自然成为资金布局的重点。同时,“反内卷”概念的兴起,也体现了市场对行业竞争格局优化和效率提升的期待。整体来看,公募基金的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资本市场的风向标作用。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表示,当前市场中券商、保险和银行等大金融板块具备明确的产业趋势,值得关注;同时,芯片、AI等科技方向也因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而具有较大潜力;此外,受益于“反内卷”政策导向的周期性品种,同样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大金融板块作为经济的稳定器,在政策支持下有望持续获得资金关注。而以芯片和AI为代表的科技行业,正处在全球竞争的关键阶段,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拓展将为相关企业带来长期增长动力。至于周期品方向,随着国内经济逐步复苏,部分行业在去产能后迎来价格回升,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整体来看,这些方向的布局逻辑清晰,适合中长期投资者进行配置。
陈显顺指出,随着市场逐步进入“慢牛”走势,估值偏低的大金融板块有望迎来修复机会。同时,全球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国产替代进程加快,边缘计算应用场景的拓展也将推动AI芯片迎来第二次增长机遇。这些因素叠加当前板块较低的估值水平,使其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此外,虽然目前尚未出现上游资源价格的明显回升,但随着反内卷政策的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的温和复苏,被低估的周期性品种也值得关注。
某基金公司发出提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建议采取均衡配置策略,以更好地应对可能的波动和快速轮动。
金鹰基金指出,AI海外链和创新药等景气行业在经历市场资金集中抱团后已出现交易拥挤现象,增量资金可能因对高位品种持谨慎态度而转向估值相对合理的低位标的。建议关注围绕AI主线、股价赔率较为合适的AI应用以及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相关方向。 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资金的集中涌入虽然推动了部分热门板块的快速上涨,但也带来了估值偏高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投资者更应注重结构性机会,关注具备长期成长逻辑且当前估值合理的细分领域。AI与半导体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其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仍具有较大潜力,尤其在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的大趋势下,相关产业链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此外,该机构分析认为,随着市场逐步回暖,券商、保险以及金融IT等非银行业务有望实现估值和业绩的双重提升。同时,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增强,以及2026年海外货币与财政政策双宽松局面的明确,受益于外部需求的有色金属、家电等出口相关产业链或将出现配置机会。此外,未来“反内卷”政策的推进力度和持续性有望进一步加强,建议重点关注受到近期政策重点支持的光伏、玻璃、钢铁等行业。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