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品牌两年内将推出13款电动车,布局新能源未来,引领行业变革。
近日,上汽MG品牌不仅推出了纯燃油车型2026款MG5,还明确表态将“Allin新能源”,并推出全新全球车型MG4。在接下来的两年内,MG品牌计划投入100亿元进军新能源市场,预计推出13款新能源车型,覆盖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展现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坚定布局。 从当前汽车行业的趋势来看,新能源已成为各大车企竞相发力的关键战场。MG品牌此次的大手笔投入和产品规划,显示出其对市场变化的敏锐判断和战略决心。不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日益挑剔的偏好,如何在技术、品质与价格之间找到平衡,将是MG未来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没有现在就没有未来”,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在最近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他提到,目前MG的燃油车仍占据销售的主要部分,继续推出燃油车型是“把握当下”,尤其是像MG5这样价格亲民、深受年轻消费者和改装爱好者欢迎的车型,依然拥有旺盛的市场需求。
陈萃表示,MG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如果一个品牌到现在仍然只专注于燃油车,而不涉足新能源领域,那就是对未来的市场缺乏远见。”他介绍道,MG计划在两年内推出13款新能源车型。陈萃强调,MG进军新能源市场并非依靠低价竞争,而是依托上汽集团在电池、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是带着强大技术实力进入市场的。
MG在智能化领域选择与OPPO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手车互联系统。全新MG4EV将成为全球首款搭载该联合系统的新车型。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表示,此次合作不同于华为HiCar或小米CarWith的封闭生态,而是基于ICCOA(智慧车联开放联盟)构建的开放平台,能够支持安卓多品牌设备以及苹果手机的互联投屏。 这一合作模式体现了汽车与智能终端厂商之间更开放、更兼容的融合趋势,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和生态扩展性。相比封闭系统,开放生态更有利于不同品牌之间的协同,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这种跨平台、跨品牌的合作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陈萃指出,该系统支持手机与车机双屏互动,所有APP可实现零成本上车,采用了一种看似“笨拙”但实则聪明的互联方式。其核心理念是不与用户手机争夺主导地位,而是将用户的“数字好朋友”无缝延伸至车内,从而打造独特的用户体验。 在我看来,这种策略体现了对用户习惯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在智能汽车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单纯追求技术堆砌已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MG通过将手机生态自然引入车内,不仅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也提升了整体使用连贯性。这种方式或许不是最激进的,但却更贴近实际需求,值得行业借鉴。
在核心技术层面,MG也在积极布局下一代电池技术。上汽清陶总经理李峥透露,全新MG4未来将搭载半固态电池,液体含量仅5%,续航可达1000公里。他强调,上汽与清陶的协同研发机制大幅缩短了技术产业化进程,“这项成果原本可能需要五到十年才能实现,但现在我们做到了”。
2025年上半年,MG品牌在欧洲市场销量达到15.31万辆,实现逆势增长18.6%。截至2025年6月,上汽MG品牌全球累计出口量已突破300万辆,稳居中国汽车出海品牌的前列。俞经民表示,MG在不同市场提供包括汽油、HEV以及纯电在内的多种车型,但其品牌核心价值——“年轻、风尚、智趣”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一致。 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MG在海外的持续增长不仅反映了产品力的提升,也体现了品牌战略的有效性。特别是在欧洲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MG能够实现逆势增长,说明其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正在逐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而300万辆的出口总量,则是其全球化布局的重要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MG在保持品牌一致性的同时,又能根据不同市场灵活调整产品结构,这种“统一与多元”的平衡,或许正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MG的全球化定位也为设计带来挑战。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总设计师邵景峰坦言,中外用户对造型偏好差异显著:海外用户偏好硬朗动感,国内则更倾向柔和精致。全新MG4在设计中融入Cyberster元素,但仍需在“全球审美”与“本土偏好”之间谨慎权衡。
从6万级的MG5到32万的Cyberster跑车,MG产品线跨度极大。俞经民表示,MG既要造“国民车”,也要造“梦想之车”,品牌向上是长期战略。陈萃则重新定义了“年轻”——它不是年龄,而是一种心态和个性化表达。“YOUNG FOREVER覆盖人群其实非常广,只要我们坚持个性、智能与技术。”
MG在行业变革中采取了务实与激进并存的策略,既稳固燃油车的基本盘,又全力推进新能源布局;既持续深耕欧洲市场,也加速回归国内市场;既倡导开放合作,又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随着13款新能源车型陆续推出,以及车载互联、半固态电池等技术的量产应用,MG正逐步向“全球领先的中国新能源品牌”目标迈进。这一战略的实施效果,仍需市场持续观察与验证。 从行业趋势来看,MG的选择反映了当前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化与技术升级之间的平衡探索。在传统燃油车仍占一定市场份额的背景下,稳步推进新能源转型是明智之举。同时,技术自研与开放合作的结合,有助于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未来,MG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其愿景,关键仍在于产品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全球市场的落地成效。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