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指出,医药集采反内卷将推动行业价值重估,支持创新长逻辑坚挺。
事件:
2025年7月24日,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等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就“十四五”期间深化医保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十四五”期间,全国医疗保障系统顺利完成了各项医保改革与发展任务,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促进公平可及、加强法治建设、保障基金安全、推动科技支撑、深化协同发展。
发布会针对医药行业生态优化、推动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保障基金安全、医疗创新技术服务价格项目、长期护理保险以及药品价格管理等民生热点问题作出回应,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对群众关切的重视和积极应对的态度。 在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保基金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推动医疗机构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不仅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加强对药品价格的管理与医疗技术项目的合理定价,有助于减轻患者负担,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而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进,则是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点评:
集采“反内卷”重塑行业生态,优质企业迎来价值重估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进入深化阶段,提出“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核心原则,第11批集采规则优化显著:报量环节允许医疗机构选择认可的品牌,中选规则不再简单以最低价为锚点,要求最低价企业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同时强化药监部门对生产企业检查和产品抽检的“两个全覆盖”。
这一调整将有效遏制恶性价格竞争,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具备稳定生产能力、质量控制体系完善、成本控制能力强的头部企业将持续受益,尤其在此前集采发生价格乱象的领域。医保局组织开展了“四同”药品价格治理,规范了2.7万余个药品品规的价格,头部优质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集中。此外,探索医保基金对集采和国谈药品耗材企业的直接结算,推动药企的回款周期从6个月努力缩短到30天以内,该举措将显著改善企业现金流,提升行业整体运营效率。
创新药获多层次政策加持,研发实力成核心竞争力
医保政策对创新药的支持呈现“全链条、高强度”特征。“十四五”以来累计402种新药纳入医保目录,2024年创新药医保支出达2020年的3.9倍,年均增速40%,彰显医保基金对临床价值突出的创新成果的快速接纳。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的设立,更将为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创新药提供补充支付通道,目前已有超100个药品申报,预计将加速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进程。
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按病种付费2.0版本以及特例单议机制,为医疗技术创新提供了合理的回报空间。这一“研发—准入—支付”的全周期支持体系,将引导行业资源向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集中。拥有强大研发管线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能力的创新药企,以及掌握高端医疗器械核心技术的企业,有望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
整体来看,医保政策的精准调控正在深刻影响医药行业的生态结构:通过集中采购,“反内卷”措施有效淘汰了低质产能,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释放了市场空间,行业竞争正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变;同时,针对创新药的支持政策也为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认为,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优化医药市场的资源配置,也推动了整个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在集采政策下,企业不得不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而对创新药的扶持,则体现了国家对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重视。未来,医药行业将更加注重质量与创新,真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转变。
风险提示:集采中选结果未达预期的风险;商业健康险推广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当前,医疗保障领域的政策推进仍面临一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集中采购和商业健康险发展方面,若实际执行效果与预期存在偏差,可能对相关行业的发展节奏产生影响。这种风险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同时也反映出政策落地过程中仍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