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7月31日 12:59消息,车圈有苏超南哥有点难,揭秘智能汽车背后的精彩故事与技术挑战。
一见Auto要转型做足球博主吗?不是。我们只是想借一下“苏超”的热度,聊聊“散装江苏”在造车领域的激烈竞争。有趣的是,中国球迷常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安慰自己:足球是中国的国运平衡器,这句话放在江苏的造车战场上同样适用。足球踢得好,汽车发展就相对滞后。今天,我们就先来看看苏超“南哥”的表现。
苏超排名榜,南通在六场比赛中全部获胜,排名位列第一,但在造车领域,南通却屡次遭遇挫折,成为屡战屡败的典型。
位于南通西北方向的如皋,是南通代管的县级市。南通的造车历程,大多与如皋紧密相连。16年前的2009年,如皋设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2009年对于中国整个汽车产业而言,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一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同时,中国政府也正式启动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由此可见,如皋在把握产业发展动向方面反应迅速、敏锐。然而,他们在投资方面的判断力却显得不足。
2010年,如皋首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陆地方舟正式投产,比“蔚小理”早了4到5年。然而,当时陆地方舟仅能生产低速电动车,也就是俗称的“老头乐”。直到2017年,陆地方舟才获得电动乘用车生产许可证,但其推出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债务问题日益严重。四年后,公司最终进入破产程序。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早期入局者往往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与挑战。陆地方舟虽在时间上领先,但在产品技术、市场定位和资金运作等方面未能跟上行业发展节奏,最终未能实现持续发展。这反映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要求,也提醒后来者需在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上更加审慎。
在陆地方舟之后,如皋又陆续引进了康迪、青年、赛麟等新能源汽车企业,但结果均以失败告终。2016年,青年汽车创始人庞青年在如皋创办青年亚曼,专注于氢燃料物流车的生产。当时他四处宣传,声称研发出了“水氢发动机”,并称“加水就能跑”,如今看来这不过是一场骗局。值得一提的是,庞青年后来又前往南阳,继续进行类似的虚假宣传。同年,赛麟汽车董事长王晓麟以50万美元购得美国赛麟汽车品牌的知识产权使用权,并将其包装成价值66亿元的技术资产,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如皋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了江苏赛麟汽车。然而,赛麟最终仅售出31辆“老头乐”。同样在2016年,康迪电动车被曝存在严重的骗补行为,2018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对康迪江苏项目进行整改。 这些案例反映出部分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盲目扩张和不实宣传,不仅浪费了地方资源,也损害了公众对新能源产业的信任。地方政府在引进企业时,应更加注重技术真实性和企业实力,避免陷入“概念炒作”与“政策套利”的陷阱。
整车厂引进导致南通持续投入,不得不重新审视产业发展方向。目前,南通汽车产业的重点已转向零部件配套领域。 在我看来,这种调整反映出地方产业在面对大企业布局时的灵活应对。随着整车制造门槛不断提高,依托本地优势发展配套产业,不仅有助于降低风险,也能形成更稳定的产业链条。这一转变值得肯定,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样本。
说完南通,我们再来看另一位南哥:安徽省会——哦不,江苏省会南京。
南京是老资格的汽车工业城市。1958年,南京汽车制造厂成立,生产跃进牌轻型卡车。直到现在,南京都是中国轻型卡车的重要生产基地。1985年,南汽引进了意大利依维柯公司的轻型商用车技术,依维柯一度在中国成为短头轻型客车的代名词,与日系的平头轻型客车分庭抗礼。2005年,南汽收购破产的英国MG罗孚汽车公司核心资产,将英国人至今还在自豪的民族品牌——名爵(MG)收入怀中。2007年,在国家发改委推动下,上汽集团现金收购南汽集团100%股权,名爵品牌也由此归入上汽旗下。如今,名爵在国内销量低迷,却是中国电动车对欧洲出口的明星产品,颇有些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感觉。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引入和培育方面,南京的表现远不及真正的安徽省会合肥。过去十年中,知豆、前途、博郡、拜腾、银隆、敏安等多家造车新势力曾相继落户南京,但最终都相继失败,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大浪淘沙中的“沙”。
其中,知豆汽车在2017年实现了年销量4.3万辆的高峰,但在2018年补贴政策调整后,由于续航里程较短、技术未能达到标准,失去了补贴优势,销量迅速下滑,最终走向破产。进入2020年后,敏安、博郡、前途等新能源车企也因资金链断裂相继失败。曾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拜腾汽车,历经6轮融资共计84亿元,却始终未能推出一辆量产车,反而曝出诸如花费5000万元购买零食等奢侈消费的负面新闻。
目前,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数据在公开渠道可查的最新信息为2023年,当年产量为20.1万辆,仅为同期合肥产量的三成不到。这一数据反映出南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发展速度相对滞后。更令南京方面感到压力的是,本地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这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无疑是一个明显短板。
对比看,两位“南哥”在造车过程中遭遇挫折,原因各不相同。南通因县域招商过于激进,导致风险失控;南京则面临产业升级中的多重挑战。但两者共同反映出一个核心问题:地方政府在产业引进过程中,不能只追求规模和数量,而忽视质量与可持续性。政策支持应从“输血”转向“造血”,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我看来,地方经济发展不能仅靠短期刺激,而应建立在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之上。只有真正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南哥的故事已经讲完,下一期,我们将聚焦当前“苏超”中的悲情角色——0州(常州)。 作为一支在联赛中屡次与冠军擦肩而过的球队,0州(常州)始终未能突破历史的桎梏。他们的表现总是充满希望,却又总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这种反复的遗憾让球迷既心痛又无奈。尽管球队实力不俗,但命运似乎总在关键时刻与他们作对,成为苏超历史上最具争议和情感张力的代表之一。
出镜记者、文案改编:袁丁
原作者:焦文娟
拍摄:白宇航 张宁(实习生)
视频制作:白宇航 张宁(实习生)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