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7月31日 13:01消息,西安银行行长更替,张成喆接棒,九年磨一剑,内培外引成果显现,开启发展新篇章。
近日,西安银行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宣布聘任张成喆为公司行长,并选举其为副董事长,待监管机构核准其任职资格后正式履职;同时,董事会同意聘任曾光为行长助理,进一步充实管理层力量。这一人事调整标志着西安银行高层管理团队进入新一轮稳定期,也显示出该行在战略转型与业务深化方面的持续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张成喆出生于1967年9月,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系经济师职称。其职业生涯长期扎根于西安银行体系内,历任钟楼支行办公室主任、城北支行副总经理、城东支行总经理、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碑林支行总经理、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异地分行筹建办公室主任,以及宝鸡分行行长等多个关键岗位。从对公业务到零售金融,从区域管理到总行职能统筹,张成喆积累了全面且深厚的实战经验。
2016年8月16日,西安银行董事会正式聘任张成喆为副行长,其任职资格同年获得监管部门批准。此后九年,他始终坚守在管理层核心岗位,并在2024年年报中被披露为主管财务工作的副行长,体现出其在风险控制与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已获高度认可。此次由副转正,既是对其多年履职成效的肯定,也是西安银行在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选择“内部提拔、稳中求进”治理路径的体现。
若张成喆的行长任职资格顺利通过监管审批,西安银行将形成“一正两副”的高管架构:行长张成喆,副行长刘强与赫勇。其中,刘强出生于1972年11月,硕士学历,具备高级经济师与高级政工师双职称,于2022年出任副行长;赫勇出生于1977年8月,博士学历,高级经济师,2023年加入高管行列。两位副行长分别代表了复合型管理人才与高学历专业化人才的融合,反映出银行在人才结构优化上的战略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原与赫勇同期被任命为副行长的管辉已于2025年5月15日因工作变动向董事会提交辞职报告,辞去副行长职务,辞职即时生效。管辉的离任虽属正常人事更迭,但在当前中小银行面临净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的大背景下,管理层的稳定性显得尤为关键。此次迅速补位行长人选,有助于避免权力真空,保障战略执行的连续性。
除人事任命外,本次董事会还审议通过多项重要议案,包括设立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推进组织架构调整、筹建西安硬科技特色支行,以及发行非资本类金融债券等。这些举措释放出明确信号:西安银行正积极顺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聚焦本地科技产业优势,强化差异化竞争能力。特别是拟设立的“硬科技特色支行”,有望成为服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重要金融支点,助力区域科技型企业成长。
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商业银行,西安银行前身为1997年由西安市4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等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西安市商业银行,2010年更名为现名,2019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实际控制人为西安市人民政府。多年来,该行坚持“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市民”的定位,在陕西省内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
截至2024年末,西安银行共设有总行营业部、9家分行、10家区域支行和12家直属支行,全行营业网点达178个,覆盖陕西省主要城市,同时控股两家村镇银行,并参股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行资产总额达5197.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9%;实现营业收入20.39亿元,同比增长8.1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2亿元,同比增长4.30%,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与增长潜力。
总体来看,张成喆的升任是西安银行近年来最引人关注的人事变动之一。在一个银行业普遍面临转型压力的时期,选择一位熟悉内部运作、兼具业务广度与管理深度的“老将”掌舵,体现了稳健务实的治理风格。未来,如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资本效率、拓展绿色与科技金融新赛道,将是新任行长面临的真正考验。而此次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的推出,也为西安银行下一阶段的发展埋下了积极伏笔。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