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8月05日 07:40消息,乐道L90登场,蔚来以智能科技重塑出行,引领电动SUV新风尚,开启品牌逆袭新篇章。
在乐道L90正式上市之前,价格与交付能力成为外界关注的两大焦点。
价格关乎这款产品能否迅速打开市场,帮助乐道品牌走出低谷,也为蔚来整体战略转型提供关键支撑;而交付则直接决定了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是否能真正“站稳脚跟”,避免重演ET5和L60因产能爬坡缓慢导致订单流失的遗憾。
7月31日,乐道L90以整车购买最低26.58万元的价格正式上市,并于当晚开启交付。据乐道总裁沈斐透露,定价策略其实早已确定,但一个关键细节直到上市前夜才敲定——全系标配冰箱。“这个决定是在头一天晚上定的。”这一看似微小的调整,却释放出强烈的市场信号:乐道要以极致诚意打动家庭用户。
上市后,乐道门店迅速迎来客流高峰。一位乐道销售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描述:“看车的人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我们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试驾车轮子都快跑冒烟了。”这种火爆场景在过去几年的蔚来体系中并不多见,尤其是在新品牌乐道身上,更显来之不易。
蔚来创始人李斌在近期媒体见面会上坦言:“上市当天新增订单确实远超预期。”这不仅是一次产品的成功,更是蔚来在战略层面的一次关键突破。乐道L90承载的,不仅是销量期望,更是蔚来扭转亏损、重建资本市场信心的重要一役。
L90上市当晚,蔚来美股股价应声上涨超5%。一位长期关注蔚来发展的用户在发布会后感慨:“蔚来真的好起来了。”这句话或许带有情感色彩,但从市场反应来看,信心确实在逐步回归。
然而,沈斐也清醒地指出:“现在还不是开香槟的时候。”接下来的重点是交付——如何将激增的订单高效转化为实际交付量,是对整个体系能力的真正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L90上市仅两天前,理想i8这款同样定位大三排纯电SUV的产品也正式发布,两者在家庭用户市场形成正面竞争。当时,大量网友在蔚来高管社交账号下留言:“全网都在劝斌哥跟我,价格一定要一步到位。”压力之下,蔚来选择了果断出击。
但据李斌透露,L90的定价过程并未经历太多纠结。“因为成本目标早就设定了,还要考虑整体毛利率。”这种理性、克制的定价逻辑,反映出蔚来当前战略思维的转变:不再追求“高举高打”,而是强调可持续的商业闭环。秦力洪更提前在社交媒体透露,大满配车型价格不到32万元,并承诺次日即开启大规模交付,进一步强化用户信任。
此次定价策略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务实与效率。26.58万元的起售价被市场普遍称为“惊喜价”。过去,蔚来常因配置复杂、选装繁琐被用户吐槽“买车像做数学题”。而L90全系标配冰箱、“大沙发”等核心配置,既简化了用户决策流程,也极大提升了供应链管理效率——采购只需按车辆总数下单,无需应对复杂的选装组合调度难题。
“标配越多,用户越敢下单,企业也越容易上量。”秦力洪的这句话道出了背后的深层逻辑。当行业还在进行“配置军备竞赛”时,蔚来反而通过“减法”实现“加法”效应:用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
李斌在复盘时强调:“离开成本去谈产品定义是没有意义的。”这句话值得深思。乐道L90的诞生,标志着蔚来从“工程师思维”向“用户价值+商业可持续”双轮驱动的转型。该车型在定义之初就锁定了成本目标,“产品定义首先是设定成本边界,然后在这个边界内找最优解;其次是明确市场定位,让用户在预算内买到最好的产品。”
为实现这一目标,蔚来将ET9上的340千瓦轻量化电驱(仅79公斤)下放至L90,通过平台复用摊薄研发成本;同时采用900V高压平台与智能保险丝技术,在减重10公斤的同时腾出8升空间,真正实现了“轻量化即降本”的技术闭环。
这种体系化能力,精准解决了大三排SUV的空间效率痛点——不仅要“坐得下”,更要“装得下”。李斌称之为“用技术创新成就空间奇迹”。在不到5.1米的车长内,L90实现了同级罕见的240升前备舱,开口宽且低,方便用户日常使用;后备箱还隐藏了100升沉坑,可容纳7个24寸行李箱。这些细节不再是“有就行”,而是“好用才重要”。
这一切的背后,是乐道团队历时三年、走访全国2700组家庭的深度调研结果。产品创新不再源于技术自嗨,而是来自真实用户需求。而实现路径,则依赖于蔚来的平台通用性、供应链策略优化以及技术研发带来的成本下降。这是一场系统性变革,而非单一爆款的偶然胜利。
可以说,L90的上市,是蔚来历史上最不“蔚来”的一次。它没有炫目的发布会灯光秀,没有过度强调品牌调性,而是以极简、高效、务实的姿态登场。
最显著的变化是“上市即交付”的节奏。长期以来,“交付难”被视为蔚来的软肋。ET5因交付延迟错失市场窗口,L60虽订单火爆却因产能爬坡缓慢导致用户流失,尤其在补贴退坡节点,许多用户被迫转向能提现货的竞品。
这一次,蔚来显然吸取了教训。“事不过三,L90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李斌表示,“上市即交付是一种选择,我可以晚点上市,先把车造出来。但‘交付即上量’才是真能力。”
他进一步解释,“交付即上量”体现的是两个核心能力:一是市场需求足够旺盛,说明产品定义准确、定价合理;二是对需求预测和供应链管理具备高度预见性。汽车产业链条长、周期久,有些物料需提前十几个月备产,能否精准匹配供需,考验的是整个组织的运营能力。
为此,蔚来主动调整策略:提前准备现车库存、展车与试驾车尽早到位、传播节奏与线下体验紧密衔接。从4月中旬完成工信部公告,到7月上旬展车到店,7月23日开启试驾,再到8月1日上市并同步大规模交付,整个节奏紧凑高效,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市场热度。
组织变革成为支撑这一效率的关键。今年上半年,李斌在内部推行“全员经营”机制,强调“乐道销量是沈斐的过程指标”,要求从一线员工到研发项目都关注ROI(投资回报率)。在这种机制下,即便在裁员背景下,沈斐带领的乐道团队仍实现了L60销量逆势增长,验证了体系提效的可行性。
但挑战才刚刚开始。沈斐坦言,一线销售面临诸多艰巨任务:如何讲好产品故事?如何做好试驾引导?如何应对负面舆论?如何保障订车用户的服务体验?这些问题看似琐碎,却直接影响用户口碑和品牌长期发展。
订单火爆的同时,也暴露出人力和服务资源的潜在短缺。在经历裁员之后,从销售、交付到售后环节的人力补充需要时间,新人培训到成熟也需要过渡期。如何在快速扩张中保持服务标准与质量,是沈斐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尽管如此,L90的市场反馈无疑为乐道品牌和蔚来公司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李斌透露,全新ES8将于8月下旬亮相,9月下旬NIO DAY期间上市交付,主打“商务兼顾大家庭”定位,与L90形成差异化协同。此外,乐道第三款车型——纯电大五座SUV也将在四季度上市。“这些车型的热销,将帮助我们恢复整个蔚来的势能。”
针对外界担忧的“双品牌内耗”问题,秦力洪回应称:“乐道L90发布会后,两个品牌的区隔已越来越清晰。”李斌更明确指出:“乐道对标家庭主流需求,蔚来对标BBA。”这意味着,蔚来正在走一条“先高端立品牌,再下沉扩规模”的智能电动车最优路径。
从这场L90战役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价格战的胜利,更是一家企业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型的阵痛与成长。过去,蔚来以“用户企业”标签赢得尊重,但也因节奏失控付出代价。如今,它开始学会在激情与理性之间寻找平衡。
乐道L90的成功,或许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蔚来从“造梦者”向“经营者”的蜕变。真正的考验仍在后头:能否持续交付?能否守住口碑?能否让这股势能转化为长期盈利?这些问题,将决定蔚来能否真正穿越周期,迎来属于它的“乐道”时刻。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