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8月06日 14:43消息,证监会重拳打击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维护市场公平秩序。
7月以来,ST帕瓦、红相股份等8家上市公司的实控人或核心高管因违法违规相继被追究刑事责任,自2025年以来,类似情况已接近20家。在持续严打“首恶”的同时,监管层的焦点进一步延伸至幕后推手——那些协助造假的“第三方帮凶”公司。 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当前资本市场对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正在不断加强。过去,部分企业通过与外部机构勾结进行财务造假,逃避监管,而如今,监管机构不再仅关注直接责任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整个利益链条中的关键环节。这种“追本溯源”的监管思路,有助于从根源上遏制市场乱象,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些“帮凶”通常规模较小、未上市,多为壳公司,专门协助上市公司进行虚假交易、资金转移等实质性的财务造假行为。过去,由于法规限制,证监会对这类机构的处罚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类隐蔽的造假手段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尽管监管层已逐步加强打击力度,但面对日益复杂的操作模式,仍需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提升执法效能,以形成更有效的震慑作用。
但现在,证监会正加大追责力度,重拳出击:
第一,争取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从法律法规层面赋予证监会对配合造假第三方进行立案调查与行政处罚的权力。
第二,推动政府部门之间实现“齐抓共管”,证监会已初步查明涉及造假的第三方机构,并将其移交至相关主管部门处理。同时,对这些配合造假的第三方进行通报,便于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后续监管工作,做到“各管各的”。 此次做法体现了跨部门协作机制的进一步强化,有助于形成监管合力,提升对市场乱象的治理效率。在当前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效果已经显现!在越博动力案件中,两名“帮凶”被处以230万元罚款,开创了行政处罚的先河。在赛为智能案中,配合造假的第三方公司被判承担3%的连带赔偿责任,成为首例司法判例。而北京文化案中,相关会计师被追究刑事责任,标志着刑事追责的首次突破! 这些案例反映出监管层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正在持续加大,无论是行政处罚、司法追责还是刑事处罚,都在逐步形成合力。这不仅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也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任何参与财务造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都将面临更严厉的后果。随着制度不断完善和执法更加严格,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