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03董事长被立案留置,掌舵24年名校教授突遭调查,曾捐500万设基金引发热议。
国泰环保(301203)8月1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杭州市临平区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柏校因涉嫌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
公告指出,目前公司已知悉该事项,但尚未掌握调查的具体原因及进展情况。国泰环保强调,公司拥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董事会运作正常,管理层团队稳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未受重大影响,各下属子公司项目推进有序,整体运营保持平稳态势。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有关调查进展的进一步信息。”国泰环保表示,公司将持续关注事件动态,依法依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妥善安排相关工作,确保公司治理与业务发展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公开资料显示,国泰环保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环境生态修复以及资源循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023年4月,公司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环保领域又一家资本市场新兵。此次实控人被查,无疑为这家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企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财务数据显示,国泰环保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8721.46万元,同比增长6.11%;但归母净利润为2659.28万元,同比下滑19.66%。2024年全年,公司营收达3.16亿元,微增1.98%,主要得益于污泥处理服务和设备销售业务的增长;然而归母净利润为1.32亿元,同比下降4.80%,主要受营业成本上升压力影响。盈利增速放缓叠加高层被查,或将对公司市场信心带来一定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5月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关注公司未来成长空间。国泰环保回应称,其主要服务的客户或地方政府在未来三年内均有扩大污水处理能力、提标改造及历史填埋污泥处置的规划。作为核心服务商,公司有望随着客户需求释放而进一步提升处理量。这一表态曾一度提振市场预期,但如今在董事长被查的背景下,项目的持续落地能力或将面临更多审视。
现年56岁的陈柏校是国泰环保的创始灵魂人物,自2001年起掌舵公司长达24年,现任董事长兼总工程师,直接持股比例达36.38%,对公司战略方向和技术路线具有决定性影响。他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系正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并担任母校环境学院特聘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此次被查,不仅是个体事件,更可能引发对公司治理透明度和权力集中风险的深层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0月,在浙江工业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国泰环保向母校捐赠500万元设立“国泰环保教育发展基金”。陈柏校当时表示,作为工大人,能为母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是莫大的荣幸。如今,这位曾以“反哺母校”形象示人的企业家面临监察调查,令人唏嘘。公众难免发问:一位长期标榜技术立身、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为何会走到被留置这一步?这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制度监管盲区?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截至8月15日收盘,国泰环保股价报34.51元/股,上涨1.8%,市值约为27.6亿元。尽管当前市场反应尚属平稳,但考虑到实控人被查属于重大不确定性事件,后续若调查结果涉及公司经营合规性或项目审批问题,不排除股价波动加剧的可能。投资者需高度关注后续信息披露,警惕潜在的连锁反应。
总体来看,虽然国泰环保在公告中极力强调“生产经营正常”,但实控人被查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家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不能过度依赖某一个人的权威与能力。此次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在推动民营企业做优做强的同时,必须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建设,防范“一言堂”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环保产业而言,合规经营不应只是口号,而应成为企业生存的底线。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