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8月17日 22:04消息,欧美六国及北约欧盟领袖齐聚华盛顿,共商美乌峰会重大议题,聚焦国际安全与合作新动向。
当地时间15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举行会晤,这是两人在新一轮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背景下的首次面对面接触。此次会晤聚焦乌克兰冲突、能源安全及双边制裁等关键议题,尽管未公布具体成果,但美方透露“对话保持了基本建设性”。值得关注的是,会晤后仅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即宣布将于18日赴美与特朗普在白宫举行会谈,显示出乌克兰对美国政策走向的高度关注。
特朗普在16日公开表示,若其与泽连斯基的会谈进展顺利,将积极推动举行美国、乌克兰与俄罗斯三方高层对话。这一表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猜测:美方是否正试图在俄乌之间扮演“调停者”角色?然而,考虑到特朗普一贯的现实主义外交风格以及其对俄相对温和的立场,此举是否意味着美国对乌政策可能出现调整,仍需进一步观察。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三方会谈构想此前并未被纳入主流外交议程,其可行性也受到诸多质疑。
随着局势迅速发展,17日,欧盟、北约及多个欧洲国家相继宣布将派高层领导人于18日齐聚美国白宫,参与由特朗普主持的多边协调会议。这一罕见的集体行动表明,欧洲方面对美国可能单独与俄罗斯达成协议存在深切忧虑。尤其是在美乌关系因2月28日白宫激烈争吵而出现裂痕的背景下,欧洲国家显然希望以“集体在场”的方式增强话语权,防止乌克兰被排除在关键决策之外。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7日表示,她当天下午已在布鲁塞尔与泽连斯基举行会晤,并确认将按乌方请求于次日赴华盛顿参会。她在声明中强调,此次访问旨在“强化欧美团结”,确保任何和平方案都必须基于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根本原则。冯德莱恩的表态释放出明确信号:欧盟不会接受以牺牲乌克兰利益为代价的“速成和平”。
德国政府发言人科内柳斯同日宣布,总理默茨将于18日与泽连斯基及其他欧洲领导人共同前往华盛顿,与特朗普举行会谈。德国政府明确指出,此次访问是回应美俄阿拉斯加会晤后战略形势变化的重要举措,目的在于“及时掌握美方动向并协调立场”。德国方面尤其关注乌克兰的安全保障机制、领土完整问题,以及如何持续对俄施加政治与经济压力。
德国总理默茨在1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他相信特朗普此次不会“羞辱”泽连斯基,但也坦承欧洲需做好预案。他透露,欧洲领导人将在17日召开闭门协调会,为泽连斯基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这一言论背后折射出欧洲对特朗普外交风格的不信任感——即担心其以交易式外交牺牲原则,从而动摇欧洲安全架构。
法国总统府17日发布公告称,总统马克龙将出席18日的白宫会晤,致力于推动欧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战略协调。公告强调,目标是实现“公正且持久的和平”,同时坚决维护乌克兰的核心利益与欧洲整体安全。马克龙近年来多次扮演俄乌之间的沟通桥梁,此次参与多边会谈,或意在延续其“欧洲自主外交”的路线,避免跨大西洋关系单极化。
北约秘书长吕特通过官网确认,他将于18日出席白宫会议,与特朗普、泽连斯基及欧洲领导人共商乌克兰安全前景。作为集体防御机制的代表,北约的参与凸显了此次会谈不仅关乎双边关系,更牵动整个欧洲安全秩序的未来走向。尤其是在俄罗斯军事压力未减的背景下,北约如何协调与美国的立场,将成为影响冲突走向的关键变量。
芬兰总统办公室17日表示,总统斯图布将与泽连斯基及其他欧洲领导人一同在华盛顿与特朗普会面。作为新晋北约成员国,芬兰的出席具有象征与实质双重意义:既体现北欧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也反映其对自身东部边境安全的高度敏感。芬兰近年来大幅调整防务政策,此次高层参与,显示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积极寻求战略能见度的努力。
多家意大利媒体17日报道,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已启程前往华盛顿,将参与18日的多边会谈。意大利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在能源依赖与地缘平衡上有着独特立场。梅洛尼政府一贯强调跨大西洋团结,但同时也主张通过对话缓解紧张局势。她的出席,或意在平衡美俄互动与欧洲整体利益之间的张力。
英国首相府17日发表声明称,首相斯塔默将于18日赴华盛顿,与其他欧洲领导人共同出席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会晤。英国虽已脱欧,但在安全事务上仍深度绑定北约与美国。斯塔默的参与表明,伦敦希望在全球重大危机中维持其“关键参与者”的角色,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继续发挥影响力。
回顾此前路透社报道,美乌领导人曾在2月28日的白宫会谈中爆发激烈争执,焦点集中在军援规模与和平谈判条件上。此次欧洲多国领导人集体赴美,显然意在避免泽连斯基再次陷入“孤立谈判”的困境。这种“组团护航”式的外交安排,实为罕见,反映出欧洲对特朗普外交不可预测性的高度戒备,也暴露出跨大西洋联盟内部的信任裂痕。
综合来看,18日的白宫会晤已不仅是一场双边会谈,而演变为一场关乎欧洲安全秩序重构的多边政治博弈。特朗普若真推动美俄乌三方会谈,势必面临巨大阻力——不仅来自乌克兰,更来自其传统盟友。真正的和平不能建立在强权交易之上,而必须以国际法和主权尊重为基础。当前形势下,欧美协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否则,所谓的“和平努力”可能沦为对侵略事实的变相默许。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