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8月21日 13:23消息,九鼎投资2.1亿元控股人形机器人企业,产品已向特斯拉送样。
8月11日,九鼎投资(600053.SH)发布公告,拟通过收购股权及增资的方式,以2.1亿元的价格取得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53.2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南京神源生将成为九鼎投资的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其合并报表范围。 此次布局显示出九鼎投资在拓展业务版图、寻求新增长点方面的积极态度。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涉足相关领域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不过,也需关注后续整合效果及市场变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标的公司是国内少数掌握六维力传感器正向研发技术的厂商之一,其核心产品已送样至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项目。
在交易规模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的产业逻辑——一家以私募股权投资见长的上市公司,通过现金收购的方式,切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技术门槛高、价值占比大的关键环节。这不仅是“并购六条”政策出台后的科技类并购新范例,也标志着九鼎投资布局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一步。
“本次交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公司长期发展战略,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九鼎投资表示,公司将借助此次交易进入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领域,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并购六条”),旨在完善并购重组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并购六条”提出,支持上市公司结合自身产业发展需要,在不影响持续经营能力并设置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相关安排的基础上,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未盈利资产。这不仅为初创科技公司提供了除IPO外的新退出通道,也为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实现战略转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打开了窗口。
九鼎投资的选择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相较于动辄数十亿元的大规模并购,其更倾向于利用自有资金,以现金方式收购具备核心技术与研发团队的稀缺标的,将基金管理人在产业和行业方面的洞察力转化为推动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资源。
2025年被广泛认为是人形机器人大规模生产的第一年,核心零部件企业有望随着整机的交付实现快速增长。
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六维力传感器被喻为人形机器人的“力觉神经”,能够同时检测三个方向的力和三个方向的力矩,从而实现精准的力控制、平衡以及安全的人机交互,主要应用于手腕和脚踝等关键部位。
南京神源生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戴振东于2012年创立,其技术源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仿生研究所。目前,该公司产品已在航天军工、机器人、自动化和医疗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并与富士康、新松、库柏特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资料显示,公司的六维力传感器已提供给特斯拉进行测试,用于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手腕和脚踝部位,反馈效果良好。
技术壁垒是“南京神源生”们的护城河。六维力传感器的研发难度被业内形容为“一维力传感器的六次方”,新进入者不仅要跨越材料、工艺、算法三大关口,还要经历长周期验证。一旦进入客户体系,替换难度极高,这使得早期进入者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
对九鼎投资来说,通过并购方式进入智能制造领域,不仅是顺应政策机遇的产业布局,更是对其业务模式的一种拓展——借助并购手段,孵化新的业绩增长点,构建与原有业务具有不同周期和成长逻辑的“第二增长曲线”。
本次交易的估值和定价的合理性如何?针对这一问题,九鼎投资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定价参考了南京神源生上一轮融资估值及同行业可比公司最新再融资估值情况,并结合南京神源生业务发展前景等因素综合确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南京神源生于2023年12月完成的上一轮融资投后估值为2亿元。当时六维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前景尚未明确,主要应用于传统工业领域,市场规模相对有限。
本次交易前,南京神源生的整体估值为3亿元,相比上一轮有所提升。这一估值水平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最新再融资的估值区间(5-8亿元)相比,显示出一定的合理性。基于此,九鼎投资最终选择以“收购增资”的方式获得南京神源生的控股权。 从市场角度来看,此次估值的提升反映出南京神源生在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上的进步,也说明资本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认可。同时,与同行业公司的估值对比,体现出此次交易在定价上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市场依据。九鼎投资通过“收购增资”方式介入,既降低了直接收购可能带来的风险,也为后续整合和协同效应预留了空间。这种操作方式在当前资本市场的环境下,显得更为稳健和务实。
对于九鼎投资而言,这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布局——以适中规模的资金进入一个潜在千亿级市场中的关键环节;而对南京神源生来说,则是在量产前夕获得了研发与市场两方面的有力支持。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此次合作不仅体现了资本对新兴领域的高度关注,也反映出企业在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之间的协同效应。九鼎投资的选择显示出其在布局上的精准判断,而南京神源生则借助资本力量进一步夯实了自身竞争力。这种双向赋能,或将为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随着人形机器人逐步从实验室进入工厂和实际应用场景,核心零部件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政策的引导、行业的发展潜力以及小额并购的灵活性,正在共同推动上市公司参与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