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8月21日 13:24消息,海南自贸港启动跨境资产管理新阶段,政策红利释放吸引全球资本涌入,打造国际投资新高地。
自今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正式落地实施。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在金融开放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资产管理市场提供了制度化路径。专家指出,该细则不仅拓宽了跨境资本流动渠道,也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实施细则》的核心内容聚焦于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明确了“谁可以投”“投什么”“怎么投”以及“资金如何进出”等关键问题。政策设计兼顾开放性与风险可控性,体现出制度创新与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特点。作为我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实践探索,此举有望为全国跨境金融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根据规定,试点面向全球范围内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及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意味着无论是国际资产管理公司、主权基金,还是高净值个人,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均可参与海南跨境资管试点。这种开放姿态释放出明确信号:中国金融市场正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欢迎全球资本共享发展红利。
在投资产品方面,细则明确涵盖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风险等级为R1至R4的各类资管产品,包括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公募基金以及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这一范围设置既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的境外投资者需求,又通过限定风险等级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改革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境外投资者可在海南自贸港内的银行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或自由贸易账户,用于购买试点资管产品。账户体系的灵活性为资金跨境流动提供了便利,同时政策鼓励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跨境投资中的使用比例,也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从长远看,这可能是构建人民币离岸回流机制的重要一环。
本次试点设定了初始资金净流入规模上限为100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既体现了试点初期的审慎态度,也为后续动态调整预留空间。相关部门将根据海南自贸港经济发展、国际收支状况及市场需求等因素,适时调整额度。这种“小步快走、动态优化”的策略,有助于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不断释放政策红利。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对境外投资者而言,试点开辟了投资中国金融产品的新通道,丰富了人民币资产配置的选择;对境内资管机构而言,也有助于拓展客户来源,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政策双向利好效应——不仅是资本的流入,更是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融合。
总体来看,《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的实施,是落实国家关于海南自贸港建设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体现。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国持续推进金融开放,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未来,随着试点经验的积累和制度的不断完善,海南有望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关键枢纽之一。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