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9月01日 00:06消息,天津港无人码头引上合记者团惊叹,展现智能物流新未来。
渤海之畔,涛声轻响,一艘20000TEU级的集装箱船舶静静地停泊在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船体两侧整齐排列的集装箱犹如彩色积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曾经人声嘈杂、机械轰鸣的场景已悄然转变:自动化集装箱岸桥挥动着钢铁臂膀,精准地从巨轮中抓取集装箱;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来回穿梭,高效有序地完成货物装卸与转运任务。 天津港的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国港口向智能化、现代化迈进的坚实步伐。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系统,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也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这种转型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中国港口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举措。未来,随着更多智慧港口的建设,我国物流体系将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
这艘20000TEU级的集装箱船舶在天津港的作业量大约为进口4000箱、出口3000箱,如此庞大的作业量在天津港的停留时间仅需约28个小时,高效的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使天津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公司操作部经理冯淼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的智慧码头全面实现了无人化作业,从桥吊到水平运输车辆,再到场内作业设备,均实现了智能化运作。
今年年初,天津港第二集装箱公司以329箱/小时的在泊船时效率和416箱/小时的峰值船时效率,创出其历史最高生产效率。随着作业效率的提升,这座超级港口在今年1至5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完成货物吞吐量2.07亿吨,同比增长1.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93.1万标箱,同比增长3.7%。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双双保持增长态势。
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不仅实现全球港口最高水平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集装箱作业,还凭借“风光储荷一体化”绿色能源系统,实现100%使用电能、电能100%为绿电、绿电100%自产自足,码头运营全过程实现零碳排放。
前来参加上合组织峰会的外国记者们对天津港表现出浓厚兴趣。瑙鲁记者Rokobuli Christina Neitabera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对这个港口的第一印象是它在运营过程中实现了零碳排放。通常来说,港口会产生大量碳排放,而天津港依靠先进的技术成功达到了零碳目标,这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希望未来全球能有更多这样的绿色港口。”
“这里的高度自动化程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驱动下,港口的运转高效、顺畅,而且还能及时发现一些非法贸易,这简直太棒了!”东帝汶国家通讯社记者Filomeno Martins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作为国际枢纽港口,天津港与全球多个国家保持着紧密的航运联系,其中包括我的国家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记者Rohani Binti Mohdlbrahim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这里现代化的设施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令人印象深刻。在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中国组织了多项考察活动,充分展示了其科技实力与经济活力。
“我从未见过如此规模宏大的港口!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里运用了先进的技术,使得港口运作高效有序,并实现了零碳排放。”首次到访中国的斯里兰卡记者Sumudu Maheeth Jayaweera表示,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她期待中国能借助上合峰会等平台,进一步深化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共同繁荣。 我认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不仅体现了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也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正逐步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和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