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9月03日 08:28消息,比亚迪老对手发力,合资车龙头吹响反攻号角,争夺车企一哥地位。
【导读】国内主流汽车企业公布上半年业绩,比亚迪与上汽展开“车企冠军”争夺战。
9月2日晚间,蔚来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标志着国内头部车企相继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这一系列财报的陆续发布,反映出行业在经历持续调整后,正逐步显现复苏迹象。尽管市场环境依然复杂,但主要企业的表现仍显示出一定的韧性与增长潜力。
探究可见,比亚迪刚刚坐上“车企一哥”的位置,正面临曾经的“车企一哥”上汽集团的激烈竞争。 在我看来,这种竞争态势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快速变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传统车企正在加速转型,而新兴势力则凭借技术优势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这场争夺不仅是企业间的较量,更是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的体现。未来,谁能更精准把握市场脉搏,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汽车、汽车相关产品以及其它产品(以下简称汽车业务)收入,仅比上汽集团的总营业收入多出29.18亿元。
比亚迪在2024年下半年所获得的优势,正被积极追赶的上汽集团逐步缩小。
在比亚迪看来,2025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面对上汽集团等传统车企加速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迈进,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增长似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
面对2025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比亚迪能否继续稳居“车企第一”的位置仍存疑问。
记者注意到,上汽集团等比亚迪的老对手,通过拥抱华为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强势崛起,而零跑、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迎来顺风期,近几个月的交付量屡创新高。
“车企一哥”仍有悬念
比亚迪“老对手”发力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汽车业务收入达到3025.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49%;而上汽集团的营业总收入为2995.88亿元,同比增长5.23%。
由此可见,比亚迪在2025年上半年依然稳居“车企一哥”的位置,但其领先优势已不如以往明显。这反映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他品牌正在加速追赶,比亚迪面临的压力也在逐步上升。尽管如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和实力仍不可小觑,未来能否保持领先地位,还需看其在技术、产品和市场策略上的持续发力。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收入与上汽集团营业总收入的差额,仅有29.18亿元。
“车企一哥”的易主发生在2024年下半年。彼时,比亚迪的汽车业务收入达3890.65亿元,而上汽集团的总营业收入为3429.04亿元,两者差额达461.61亿元。
随即,比亚迪一举拿下2024年下半年、2024年全年的“车企一哥”宝座。
在燃油车时代,上汽集团长期稳居“车企一哥”的位置,但在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新旧动能的转换使得其销量和多项财务指标出现下滑。 在我看来,传统车企在面对产业变革时往往面临较大的适应压力。上汽集团作为曾经的行业龙头,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相对滞后,导致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这反映出企业在战略转型上的迟缓,也提醒其他传统企业要加快步伐,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在新的市场格局中保持竞争力。
如今,上汽集团正全面加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试图重夺“车企一哥”的地位。面对行业格局的快速变化,传统车企的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上汽的这一战略调整显示出其对未来的清晰判断。不过,要真正实现目标,还需在核心技术、品牌升级和市场响应等方面持续发力。
2025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205.26万辆,同比增长12.35%。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尤为亮眼,销量同比增长40.19%至64.63万辆,显示出市场对新能源产品的持续青睐与需求增长。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上汽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稳定表现,也反映出其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的积极成效。随着政策支持和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2024年上半年及全年,上汽集团的整车销量逐步恢复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速也呈现出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这表明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正在逐步调整策略并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显示出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增长潜力。
上汽集团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实现同比增长40%以上,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反观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上升33.04%,达到214.60万辆。
以此换算,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的汽车销量,仅比上汽集团多出9.34万辆。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激烈已成业内共识。对此,比亚迪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了三次促销举措,助力其保住“车企一哥”的宝座。
比如,2025年5月下旬,比亚迪宣布推出“限时一口价”或限时补贴的促销活动,其中海洋网10款智驾版车型的“限时一口价”最低为5.58万元起。 此次促销举措显示出比亚迪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加大了价格策略的灵活性,通过直接让利给消费者,提升产品吸引力。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加快库存周转,也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激烈的竞争态势。在行业整体向好但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通过灵活定价来应对市场变化,已成为一种常见手段。这种策略的实施,或将对其他品牌形成一定压力,同时也可能推动整个行业价格体系的调整。
比亚迪在2025年半年报中指出,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出现“一口价”“过度营销”等乱象,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商业秩序,对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造成了阻碍。这些现象反映出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市场规则和消费者权益,长期来看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唯有回归理性竞争、规范营销行为,才能推动整个产业迈向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合资车龙头吹响反攻号角
上汽、广汽全面拥抱华为
上汽集团在2025年半年报中介绍,公司自发布全新品牌“SAIC 尚界”以来,项目团队全力推进首款产品开发、临港基地改造、营销服务体系构建等工作,并且通过多个车展预热,为9月上市进行全力冲刺。
尚界是上汽集团与华为以智选车模式合作推出的新项目。据悉,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以及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计划共同打造全新的新能源智能汽车。
上汽集团表示,尚界后续的两款产品开发工作正在加速进行,将结合上汽集团与华为的各自优势,进一步拓展在细分市场的覆盖范围,并加快提升产品规模。
广汽集团同为燃油车时代的合资车龙头之一,也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与华为合作的重大进展。
广汽集团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华为的合作,设立华望汽车作为双方合作的平台,共同打造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计划于2026年推出首款合作车型。
3月,华望汽车由广汽集团出资15亿元设立,华为提供深度技术支持。记者近日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华望汽车的生产环节可能将布局在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
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合资汽车龙头企业愿意与华为展开合作,除了自身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遇到一定瓶颈外,也得益于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问界系列车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各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41亿元,同比增长81.0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4.74亿元,同比增长72.14%;研发费用达到51.98亿元,同比增幅达154.90%。
赛力斯表示,在机制体系优势的支撑下,公司与华为和宁德时代两家行业领军企业展开跨界融合与战略合作,共同突破技术难题,进一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此次合作不仅体现了企业在资源整合方面的前瞻性布局,也反映出行业头部企业之间协同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强强联合,各方能够在技术研发、产业链优化等方面实现互补,推动整体产业水平的提升。这种合作模式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未来更多跨领域协作奠定了基础。
对此,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近期全面引入华为的管理模式,开始对标学习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体系)。这一举措表明,传统汽车企业在面对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时,正积极寻求外部先进经验以提升自身竞争力。通过借鉴华为在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方面的系统化流程,有助于推动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化与效率提升,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参考的转型路径。
上汽集团表示,通过此次对标学习,公司在产品定义、成本控制等多个业务流程上实现了优化,并全面引入了敏捷开发模式,以提升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效率。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行业中,企业唯有不断自我革新,才能保持领先优势。上汽集团此次对内部流程的优化和敏捷开发的推行,体现了其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态度,也反映出企业在管理理念上的升级。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调整,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和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新势力强势崛起、老对手紧追不舍
比亚迪下半年竞争将更为激烈
展望2025年下半年,比亚迪认为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会保持稳健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产业升级的黄金窗口期,机遇广阔。
在上述背景下,比亚迪自今年7月起,连续两个月的月度销量未能突破38万辆大关。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月销量曾在4月达到38万辆以上,但此后并未出现明显增长。 从市场表现来看,比亚迪此前的高速增长态势似乎有所放缓,尤其是在进入下半年后,销量波动较为明显。这一变化可能与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产品策略调整有关。尽管比亚迪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但持续保持高增长的压力正在加大。未来,如何应对市场变化、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竞争力,将成为其能否重回增长轨道的关键。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的竞争对手在集体发力。
7月、8月,上汽集团的销量分别为33.75万辆、36.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17.87%;吉利汽车的销量分别为23.77万辆、25.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8%、38%。从数据来看,两家车企在8月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显示出国内汽车市场仍具备较强活力。尤其是吉利汽车,其同比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其产品竞争力和市场策略的有效性。相比之下,上汽集团虽增速稍缓,但依然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体现了传统车企在市场变化中的适应能力。整体来看,这两家企业的表现不仅反映了自身的发展实力,也为整个行业注入了信心。
同时,多家造车新势力在8月份的交付量持续刷新纪录。其中,零跑、小鹏和蔚来的交付量均达到新高,分别为5.71万辆、3.77万辆和3.13万辆。
与其他车企不同,蔚来和小鹏在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的同时,也提前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预期,分别为8.7万辆至9.1万辆和11.3万辆至11.8万辆。这一举措显示出两家企业在市场布局上的主动性和对未来的信心。从数据来看,小鹏的交付指引明显高于蔚来,反映出其在产能和市场需求方面的不同节奏。这种提前披露的做法,或许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预期管理,也为行业提供了一个观察新能源汽车企业战略方向的新视角。
来源:蔚来
由于7月、8月的交付量数据已经公布,根据相关数据可以推算出蔚来、小鹏的9月交付量区间分别为3.47万辆至3.89万辆、3.86万辆至4.36万辆。从目前的走势来看,两家车企在9月的表现仍保持一定增长态势,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活跃的特征。不过,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如何稳定产能、提升交付效率仍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对比可见,蔚来和小鹏的9月交付量下限均高于8月的交付量,这意味着两家企业的9月交付量有望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9月2日晚间,蔚来董事长兼CEO李斌在业绩电话会上透露,公司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5.6万辆的产能,以支撑每月交付5万辆的目标。 从目前来看,蔚来在产能规划上的布局显示出其对市场增长的信心。5.6万辆的产能目标不仅反映了企业对自身制造能力的提升,也表明其希望在未来能够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不过,这一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仍需观察供应链稳定性、市场需求变化以及行业竞争态势等多方面因素。
蔚来公司总裁秦力洪近日表示:“2025年第三季度将是蔚来的关键转折点,目前蔚来已进入聚气再攀高峰的新阶段。”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