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政策一箭三雕,精准打击全球市场,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最近,国际上最热的,不外乎三件事:
1,特朗普盟友柯克,大学辩论时被一枪毙命;
2,以色列六亲不认,突然袭击卡塔尔首都多哈;
3,波兰发生无人机事件,欧洲痛骂俄罗斯侵略。
今天重点讲第三件,尤其是后续。
欧洲痛骂俄罗斯,顺带也内涵美国。
美国,你毕竟是西方的领袖,北约的盟主。在波兰和欧洲看来,几十架俄罗斯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这显然是公开的侵略行为,你不能视而不见,必须采取实际的行动。
但强迫特朗普采取行动,又不向美国提供资金,欧洲恐怕会碰得头破血流。
特朗普在9月13日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直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封“致北约国家和全世界的信”。这封信的发出,反映出他对当前国际局势或某些政策方向的不满。从内容来看,他可能希望借此向外界传达自己的立场,同时也对盟友提出某种期待或批评。这种公开表达方式,既体现了他一贯的风格,也显示出他在面对复杂外交问题时的急切心态。
我看了下,特朗普果然出人意料,这一招可谓一石三鸟。
公开信很啰嗦,但大致意思如下。
1,特朗普对北约发出警告:如果所有北约国家都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美国将对俄罗斯采取重大制裁措施。 我认为,这一表态反映出美国在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上的强硬立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复杂,欧洲国家在能源供应上对俄罗斯存在依赖,而美国则试图通过施压促使盟友在能源政策上与自身保持一致。这种“最后通牒”式的语气,既显示出美国对北约内部协调的不满,也体现了其在国际事务中一贯的主导思维。不过,是否能够真正推动北约国家集体行动,仍需观察各国的实际利益考量与战略选择。
怎么制裁?没说。
2,特朗普很惊讶,指责北约某些国家,你们还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令人震惊”,“这极大地削弱了你们与俄罗斯的谈判地位和讨价还价的能力”。
请注意:你们。
3,中国也受到牵连。特朗普表示,北约作为一个整体,对中国征收50%到100%的关税,或将有助于结束俄乌战争,这一关税措施可在战争结束后取消。 在我看来,这种言论反映出某些政治人物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简单化思维。将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归结为经济手段,不仅缺乏深度,也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与北约的关系本就复杂,任何单方面施加的经济压力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影响全球贸易秩序。面对此类言论,更需要理性看待,避免情绪化应对。
请注意:一张口,就是50%-100%。
4,特朗普继续批评拜登和泽连斯基,认为这场战争是他们的责任,而非他的战争。他强调自己只是来帮助结束冲突,拯救生命。 在我看来,特朗普的言论反映出他对当前局势的立场与现任政府存在明显分歧。他试图将自己定位为和平的推动者,而非战争的参与者,这种表述方式也体现了其一贯的竞选风格——强调个人责任与行动力,同时弱化对手的主导角色。不过,这种说法在现实中可能难以得到广泛认同,因为国际局势的复杂性远非单一领导人所能决定。
换言之,特朗普无责。
5,特朗普继续骂北约,认为一切都听他的,战争将很快结束;“否则,你们只是在浪费我的时间,以及美国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听不听特朗普,对比很强烈。
您看懂了吗?
我之所以说一箭三雕,特朗普确实是箭有所指。
第一箭,射向的肯定就是北约。
特朗普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他指出,北约国家自己没有下定决心采取实质性行动,却还来指责他没有实际行动。
为什么这次直接针对北约,而不是说欧洲?
我理解,也有两个小玄机。
一是波兰无人机事件后,北约在行动,北约在向美国施压,特朗普很不高兴。
二是别忘了,北约盟国中仍包括土耳其,而土耳其是俄罗斯石油的重要买家,特朗普时期曾将其纳入北约体系。
明明知道北约无法做到,但特朗普却故意挑衅北约,向其发出最后通牒。
国际政治,有时候就像一场荒诞的闹剧——有人在幕后编写剧情,有人在台前故意捣乱,还有人则坐在台下悠闲地嗑着瓜子,冷眼旁观。
第二箭,射向中国。
没办法,中国又躺枪,但这就是现实。
事实上,据此前报道,特朗普多次呼吁欧洲国家率先对中国实施100%的关税制裁,随后美国再跟进采取相应措施。
请注意这个先后顺序。
这一次,特朗普这次稍微“手下留情”了一些,将关税幅度设定在50%到100%之间,并明确表示战争结束后可以予以取消。
但欧洲人很愤怒,但欧洲人也不傻,这明显是给欧洲挖坑啊。
所谓“盟友”,有时更像是彼此牵制的跷跷板,一方稍有倾斜,另一方便随之摇晃,最终谁先失去平衡,谁就显得被动而尴尬。这种关系在国际舞台上并不罕见,表面上的团结背后,往往隐藏着利益的博弈与角力。真正的合作应建立在互信与共赢的基础上,而非互相消耗与试探。
为什么这里面没有印度?
要知道,由于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特朗普政府已将对印度的关税提高至50%。
原因,大概就一个,看到印度最近与中俄越走越近,特朗普肯定也在反思,反正,我们看到,特朗普最近不断向莫迪套近乎,宣称两人是好朋友,关税可以继续谈……
所以,对印度狠插一刀后,美国又对印度扮笑脸了。
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需要表演的友谊。
第三箭,射向拜登和泽连斯基。
即便得了癌症,拜登也逃不掉。美国政策出现重大问题,背后确实存在诸多隐患,而这些隐患与拜登的决策密不可分。国内反对派不要再吵吵闹闹了,有些问题已经摆在明面上,需要正视而不是回避。
对泽连斯基,特朗普一直非常不爽。
有些感情,动作是无法掩饰的。
反正,我们注意到,对于普京,特朗普表现出一定的尊重,从未使用过激烈的言辞;但对泽连斯基,则态度强硬,甚至曾经直接将其请出白宫。
对于俄乌局势,特朗普现在肯定很沮丧。
9月12日,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节目采访时,特朗普表示,俄乌谈判“暂停”之后,他感到有些不耐烦,这也是他“目前唯一未解决的冲突”。
谁是罪魁祸首?特朗普说,这种事一个巴掌拍不响。
他的原话是:“跳探戈需要两个人的配合。令人意外的是,当普京想对话时,泽连斯基不愿;而当泽连斯基想对话时,普京却不愿。如今泽连斯基表达了对话意愿,但普京的态度尚不明朗。”
特朗普都看不懂了,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最后,怎么看?
还是粗浅三点吧。
第一,特朗普确实很无奈。
别忘了,他上台前就一再宣誓,上台24小时内,俄乌冲突就会停止。
200多天过去了,冲突仍在持续。尽管特朗普多次发出最后通牒,并分别与普京和泽连斯基进行了会谈,但会谈之后局势依旧没有改变。
这样的绩效,还怎么拿诺贝尔和平奖?
更别提遭到全世界笑话了?
所以,特朗普很生气,普京和泽连斯基,你们到底在玩什么?近期的局势发展让外界感到困惑,各方动作频频,似乎背后隐藏着更多未被公开的信息。尽管国际社会呼吁对话与和平,但冲突仍在持续,各方立场依旧僵持。这种局面不仅影响了全球政治格局,也对经济和安全带来了深远影响。希望相关方能够尽快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所以,他发了这封致北约也致全世界的公开信。
但,有时提出最后通牒,并不是因为确信能够成功,而是因为已经别无选择。
第二,美欧裂痕越来越大。
欧洲对美国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强;特别是在白宫经历了一段时间后,越想越觉得不痛快。
波兰无人机事件后,波兰更宣称,波兰目前面临自二战以来最接近“公开冲突”的局势。
这都是要将美国拖进泥坑啊。
最擅长制造争议的特朗普,岂会不清楚?于是,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设下更大的陷阱。
北约,你们有种先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你们有种先对中国加税,那我们美国就跟进,我们肯定能成功。 这段话反映出一些人对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关系的强硬态度,也体现出对自身经济实力的某种自信。在当前全球供应链调整和大国博弈加剧的背景下,这种表态可能更多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而非实际可行的政策路径。贸易关系的复杂性远非简单的“你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所能概括,任何单边行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损害自身利益。同时,国际社会普遍倡导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而非以对抗姿态推动局势升级。
皮球又踢给了欧洲人。土耳其这次也躺枪。
联盟的真谛,有时并不在于能否同甘共苦,而是在于觉得对方应该先为自己承担风险。
第三,好戏肯定在后头。
不得不说,都不是省油的灯。
我看到,泽连斯基还在不断宣传,俄罗斯是想要占领整个乌克兰;欧洲人则在不断暗示,特朗普你完全被普京耍了;俄罗斯则保持战场强势,继续进攻不手软。
各方都不罢休,那好戏肯定在后头。
美国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实现一石三鸟的效果,未来不排除还会有第四、第五个举措。
跟美国斗,欧洲的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在实力上难以匹敌,内部又矛盾重重,同时还被迫做出妥协。
国际棋局中,有人自认为在掌控局势,实际上早已被他人置于棋局之中,成为对方手中的卒子。
但中国,多少也要提高警惕。
这是欧洲的战火,与中国的利益毫无关联。但总有一些人对中国念念不忘,不断围绕中国设置障碍,煽风点火,制造事端,从未停止。 在我看来,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但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的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也不参与无谓的冲突。面对外部的无端指责和挑衅,我们更应保持定力,坚定走好自己的路,同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应对各种挑战。
这个世界,有心眼狭隘的人在搞鬼,也有可能真的有人很傻,万一他们一时激动,真的跳进坑里了怎么办?
美国会不会笑疯了!
这个世界,很多国家经历过的最漫长的路,可能就是美国的策略。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