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7月22日 12:17消息,小鹏飞行汽车获2.5亿美元融资,航空航天领域再迎大额投资。
过去一周,科技与制造领域在一级市场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持续吸引着资本的关注和布局。这一趋势反映出市场对技术创新和实体产业发展的长期信心。随着全球产业链的不断优化和新兴技术的加速落地,科技与制造业的融合正在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从投资方向来看,无论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还是新能源等细分领域,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这种关注不仅体现了资本市场的前瞻眼光,也预示着相关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热度。
具体来看,科技与制造领域持续吸引大量资金,小鹏汇天宣布完成2.5亿美元的B轮融资;医疗健康领域不断涌现亮点,福州拓新天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4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消费领域再次出现大额融资,少儿AI编程教育品牌小码王宣布顺利完成D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余杭区产业基金等政府基金以及资本市场机构。
从投融资交易数量来看,据21创投不完全统计,7月14日至7月20日这一报告周期内,国内一级市场共发生27起融资事件。其中,26笔融资披露了具体金额和币种信息,总融资规模约合人民币46.96亿元。
01、在新材料、航天航空以及人工智能领域,近期已成功完成多轮融资。
本周融资数量最多的行业领域依然是科技与制造。在三大行业领域的多个赛道中,新材料赛道完成了3笔融资,披露的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人工智能赛道表现更为活跃,完成5笔融资,总金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而航空航天赛道虽然融资笔数较少,仅完成2笔,但单笔金额较大,披露的融资总额超过21亿元人民币,显示出该领域正在加速发展并吸引大量资本关注。从数据来看,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作为高技术门槛的领域,正成为资本布局的重点方向,反映出市场对前沿科技持续看好。
02、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和广东省完成多笔融资
从已披露的融资企业地域分布来看,本周的融资活动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和广东省,分别完成8起、5起、4起和3起融资交易。
03、哪些投资机构较为活跃
从机构投资的活跃程度来看,联想创投和奇绩创坛表现较为积极,各自完成了2笔融资项目,主要集中在科技与制造领域。
艾恩曼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7月14日消息,上海艾恩曼数字科技中心宣布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将为艾恩曼加速技术研发、深化供应链布局及拓展市场覆盖注入强劲动力,进一步巩固其在一站式数字化采购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艾恩曼数字科技中心成立于2022年,公司深刻洞察汽车流通行业在合规管理、成本控制、运营效率及营收增长方面面临的普遍挑战,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助力企业客户实现经营目标的全面优化。
闪梭汽车获2000万元Pre-A轮融资,由产业资本与新消费基金共同投资
7月14日消息,北京闪梭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宣布完成2000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产业资本与新消费基金共同参与。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其核心产品——“车内沉浸娱乐操作系统”的持续研发迭代、优质内容生态建设以及市场拓展。
闪梭汽车成立于2023年,公司的最终目标是成为“车内沉浸式娱乐的操作系统”。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提供娱乐内容上,更在于打造一个能够理解用户、感知情绪、营造独特氛围的智能空间平台,为未来的车载娱乐生态打下基础。
小码王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
7月16日消息,杭州小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由余杭区产业基金等政府基金以及资本市场机构参与投资,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深化小码王自身的AI编程生态战略布局、加大研发投入、迭代课程体系、优化全国教学网络建设及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少儿AI编程教育领域的龙头地位,持续巩固其线下领军品牌的绝对优势。
小码王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少儿编程教育领域,其核心业务涵盖编程培训、教育工具的研发,以及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全国数千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目前,该机构已在全国拥有超过70家线下直营校区,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线下少儿编程培训机构之一。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小码王的快速扩张反映出编程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随着科技素养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程教育正逐步从兴趣课程向必修课程过渡。小码王凭借其成熟的教学体系和广泛的校企合作,不仅推动了编程教育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不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持续保持教学质量与创新力,将是其未来面临的关键挑战。
拓新天成完成近4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国投招商领投
7月15日消息,福州拓新天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近4000万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招商领投,某知名险资和荷塘创投跟投,并获得兴业国信资管、福州闽都人才基金等机构的鼎力支持。澄林资本担任本次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公司核心管线TX-103的中美临床开发,其他管线项目的研发,全球团队拓展,以及加速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和推进BD合作。
拓新天成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与注册、质量管理和临床研究等关键环节的专业团队,专注于创新免疫疗法的开发,旨在解决重大医疗需求,为更多癌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希望。 在当前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像拓新天成这样的企业展现出强大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其从成立之初就注重全链条能力建设,体现了对药品研发严谨态度和对患者深切关怀。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仅有助于推动行业进步,也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注入了新动能。
曦健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本草资本领投
7月16日消息,北京曦健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本草资本领投,某知名产业基金与明恒投资跟投。资金将用于包括严肃医疗、健康消费等多场景产品的研发、销售和团队建设。舟渡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财务顾问。
曦健科技成立于2021年,依托清华大学生物材料与软材料力学实验室在人体软组织力学表征领域长达十余年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与消费市场的实际需求,专注于推动软组织力学定量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软组织力学检测平台。 从当前医疗与健康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软组织力学研究正逐渐成为连接基础科研与实际应用的重要桥梁。曦健科技的成立,不仅体现了高校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积极尝试,也反映了市场对精准、量化医学检测工具的迫切需求。其立足于长期积累的学术基础,同时关注实际应用场景,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值得肯定。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此类企业有望在医疗诊断、康复治疗乃至消费级健康产品中发挥更大作用。
凯米生物完成近1.7亿元Pre-A轮融资,由国投创业领投
7月18日,凯米生物医药(成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1.7亿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创业领投,中科创星、国生创新及原有股东龙磐投资等跟投。所筹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核心产品SN3001(前列腺癌治疗性疫苗)和SN2001(慢性乙肝免疫治疗疫苗)的全球早期临床研究,同时用于研发中心的升级以及后续肿瘤治疗性疫苗产品的持续布局。
凯米生物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科技企业,致力于在肿瘤和病毒感染两大领域开发创新的免疫治疗方案。
罗伯医疗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由元畅基金领投
7月18日消息,深圳市罗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丰雷资本旗下元畅基金领投,老股东泰鲲基金跟投,劢柏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智能手术机器人产品矩阵的研发迭代、全球市场拓展及顶尖人才引进,标志着公司在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罗伯医疗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康复机器人、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等领域的医疗机器人研发型企业。公司致力于实现“让医疗无界”的使命,为全球医疗人提供科技赋能的解决方案。
汉阳科技近日宣布完成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本轮投资由国科投资、中金资本和九阳创投共同参与。此次融资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在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方面的布局,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其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 从行业角度看,此次融资不仅体现了投资者对汉阳科技技术实力的信任,也反映出当前科技领域对创新型企业持续关注的趋势。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能够获得如此规模的资金支持,意味着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成长性。未来,随着资金的注入,汉阳科技有望在相关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7月14日获悉,深圳汉阳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超过一亿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科投资、中金资本以及九阳创投共同参与,庚辛资本作为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此次融资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技术研发、加快产品优化与升级,并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管理及量产交付能力。
汉阳科技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成为全球庭院机器人开拓者。公司从0到1开创并定义了扫雪机器人品类,经过6年6版迭代,解决了在极端低温(零下30摄氏度)且大雪环境下,机器人从动力系统、运动能力、复杂地面适应性、爬坡越障能力,再到机器人的定位感知导航能力,以及针对扫雪场景这一要求大功率、高续航、清扫不同种类积雪的复杂工况解决能力等一系列前人都无法突破的难题。
润威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中肃资本领投
7月14日获悉,润威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本轮由中肃资本领投,产业链上游重要合作伙伴共同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苏州研发中心及山东万吨级生产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推动航空及其他高端装备润滑防护材料和新型液冷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助力中国在航空、航天、新能源及高端工业装备等领域实现润滑材料的自主可控。
润威科技成立于2023年,公司专注于航空涡轮发动机油、航空液压油以及高端设备润滑防护材料等关键领域,显示出其在工业润滑材料行业的明确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航空航天及高端制造业的持续升级,对高性能润滑材料的需求正不断增长。润威科技的成立时间虽短,但其聚焦的核心品类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市场价值,未来在细分领域的竞争力值得期待。同时,这也反映出当前市场对专业化、高品质润滑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清程极智获过亿元新一轮融资
7月14日消息,北京清程极智科技有限公司获过亿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某知名产业方领投,上海市属国有创投平台、联想创投、并行科技、奇绩创坛等知名产业投资机构跟投。
清程极智成立于2023年,作为清华系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的创新企业,公司致力于构建智能算力系统软件,旨在成为连接智能算力与智能应用之间的重要桥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算力支撑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清程极智的成立正是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回应。 从行业角度看,清程极智依托清华大学的科研背景,具备较强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这为其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的深耕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其在智能算力系统的布局或将对整个AI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朗毅机器人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由英诺天使基金领投。此次融资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企业,朗毅机器人的发展动向值得关注,其获得头部投资机构的认可,显示出市场对其技术实力和未来潜力的看好。在当前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类似企业的成长空间广阔,也预示着行业正朝着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迈进。
武汉朗毅机器人有限公司于7月14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英诺天使基金领投,嘉道资本跟投,同时老股东奇绩创坛也持续加注。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具身导航模组的量产与技术优化、空间智能算法的持续升级与数据积累,以及与人形机器人厂商在生态层面的合作共建。公司表示,此次融资将进一步推动自主导览、安防巡检、工业操作、商场服务、家庭陪伴和养老看护等场景中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 从行业趋势来看,机器人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场景化方向发展。朗毅此次融资不仅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其技术路径的认可,也反映出具身智能和空间感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机器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角色将更加多元化,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深度渗透。
朗毅机器人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专注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企业,公司始终致力于构建从感知、决策到执行的完整技术链条,推动机器人逐步从“专用工具”向“通用劳动力”转型,开启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器人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朗毅机器人通过打通全栈能力,展现出企业在智能化领域的前瞻布局。这种从单一功能向综合能力的跨越,不仅体现了技术实力,也预示着未来制造业和服务业可能迎来新的突破点。
恒驱电机获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由同创伟业投资
7月14日消息,深圳恒驱电机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由同创伟业投资。
恒驱电机创立于2012年,是中国领先的专业从事无刷电机及控制器、伺服电机及其伺服控制器、各类智能控制系统软硬件等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企业,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华翊量子近日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由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等机构联合领投。此次融资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布局,显示出资本市场对量子技术发展的持续看好。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显得尤为重要,华翊量子的进展也为国内量子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7月15日,华翊博奥(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与君联资本联合领投,融资金额达数亿元。此次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核心量子计算技术的研发升级以及推动相关产业的应用落地。 从当前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量子计算作为前沿领域的关键突破点,正受到越来越多资本和政策的支持。此次华翊博奥获得大额融资,不仅体现了市场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也反映出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随着研发进程的加快,量子计算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多实际应用场景,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华翊量子成立于2022年,公司专注于离子阱量子计算技术路线,提供离子阱量子计算整机及量子云计算服务,为通信、金融、医药、能源等领域进行行业赋能。
高谱成像完成数千万元首轮融资
7月15日,杭州高谱成像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首轮融资。此次融资由海通创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广东弓叶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参与。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快产品研发与迭代,加强国内外销售渠道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光谱视觉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光谱成像技术正逐步在工业检测、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高谱成像此次获得资本支持,不仅体现了市场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高科技细分赛道的关注持续升温。在政策鼓励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企业若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拓展应用场景,有望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高谱成像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注于光谱成像技术的企业,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光谱视觉的综合解决方案,属于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创新力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光谱成像技术在多个行业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与创新,正逐步推动这一领域的进步。
智元机器人获新一轮战略融资,由正大集团投资
7月15日消息,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正大集团投资。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联合创始团队由具有丰富产业经验的全球著名企业核心高管、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学家等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共同组成,具有深厚的核心技术背景、全面的产业管理经验和丰富的产业资源。
荣烯新材近日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此次融资由紫金港资本及浙江高质量产业引导基金共同参与投资。
7月15日消息,荣烯新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紫金港资本、浙江高质量产业引导基金等参与投资。
荣烯新材成立于2021年,由中国航发旗下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孵化,致力于新材料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应用,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企业、北京“金种子”企业、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北京市专利导航项目承担单位。
小鹏汇天完成2.5亿美元B轮融资
7月15日,广州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完成2.5亿美元的B轮融资,该轮融资将用于保障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的研发、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小鹏汇天成立于2020年,公司以“成为全球领先的低空产品创造者”为愿景,以“让飞行更自由”为使命,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致力于为用户打造安全、智能的飞行汽车等低空出行产品,逐步满足个人飞行、空中通勤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推动低空出行方式的变革,让更多人体验飞行带来的自由与便利。
云荒新材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毅达资本投资
7月15日,海宁云荒新材料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毅达资本领投。此次融资标志着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的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的高度认可。随着国家对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不断加大,类似企业的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未来有望在行业内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云荒新材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专注于高端电子浆料研发与生产的新兴科技企业,致力于打破国外巨头在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垄断。近两年,云荒新材重点投入产品研发和客户测试工作中,研发产品近60个,覆盖片式电阻、钽电容、射频器件以及厚膜集成电路等方面应用场景。
蓝点触控近日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此次融资由广发信德、复星创富、合肥创新投以及华仓资本共同参与。这表明资本市场对蓝点触控在触控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与认可。随着智能终端市场的不断扩展,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此次融资将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提升行业竞争力。从投资方的构成来看,多家知名机构的联合出手,也反映出蓝点触控在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7月16日,蓝点触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广发信德、复星创富、合肥创新投以及华仓资本共同参与。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进国际化市场布局以及优化人才团队建设。
蓝点触控成立于2019年,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直致力于智能机器人力控感知技术的研发与实际应用。目前,公司已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包括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通用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等多个系列,能够满足各类场景下的高精度力控需求。
中数睿智完成2亿元A轮融资,本轮由鼎晖VGC与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共同领投。
7月16日,北京中数睿智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功完成2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鼎晖VGC与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共同领投,泰亚投资、相城金控、四川文投等机构跟投,公司原有股东每日互动也继续追加投资。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进一步巩固公司在AIAgent基础设施及行业应用领域的领先优势。
中数睿智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专注于企业级AIAgent全栈基础设施的供应商,致力于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共同打造多智能体自进化系统,推动中国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进程。
海桓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及B+轮融资
7月16日,上海海桓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B轮融资,加上今年初已完成的B轮融资,公司在半年内累计融资金额达到数亿元。本轮融资由国泰君安创新投资领投,道禾长期投资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产能提升及海外市场的拓展。投中资本担任本次融资的财务顾问。
海桓科技成立于2021年,正通过前沿技术重新定义传统港航维护保养产业的格局。公司自主研发的除锈清洁机器人、喷漆机器人、超高压水泵等多种智能化设备,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
海蓝声学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苏高新融享创投领投
7月17日,北京海蓝声学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苏高新融享创投领投,昊辰资本、崖州湾创投等老股东继续追加投资。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公司研发与生产投入,并推进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设。
海蓝声学成立于2021年,凭借自身掌握的核心技术,致力于水下传感器与海洋系统装备的研发与生产,产品矩阵广泛应用于全国多家重点科研院所、高校、海洋工程单位及涉海企业。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持续投入,这类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正逐渐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当前背景下,海蓝声学的发展不仅体现了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进步,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由国家级产业基金领投
7月17日,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国家级产业基金领投,建源卓璞基金、溧阳高新区智慧储能基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机构共同参与。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搅拌摩擦焊与搅拌摩擦固相增材核心技术的研发、产业升级、全球化人才体系建设以及市场开拓,推动相关技术成果在商业航天、海洋工程、人工智能等战略性领域的应用与渗透。
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公司客户遍及航天航空、轨道交通、船舶、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产品远销德国、法国、瑞典、美国等国家。
烟山科技获近亿元Pre-A轮融资,由深创投、常春藤资本、莫干山基金及联想创投联合投资
7月17日消息,西湖烟山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创投、常春藤资本、莫干山基金及联想创投联合投资。本轮资金将用于公司垂直堆叠单片全彩MicroLED产品的开发以及量产线的建设工作。
烟山科技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基于西湖大学产学研合作背景,专注于新一代MicroLED技术研发的科技企业。
珂睿科技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Pre-B轮融资,此轮投资由四川发展弘科基金领投。此次融资将进一步助力公司在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方面的布局,为其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此类资本的持续注入表明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信心仍在增强,也反映出企业在细分领域的竞争力和成长潜力。
7月18日,成都珂睿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四川发展弘科基金领投。此次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公司在超高效液相色谱产品线的布局,推动市场拓展,并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自动化色谱质谱实验室的应用解决方案。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色谱技术作为分析化学的核心工具,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广泛。珂睿科技此次融资表明资本市场对其在高端分析仪器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潜力给予高度认可。随着国内对高精度分析设备需求的持续增长,企业若能持续优化产品性能并拓展应用场景,有望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珂睿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领先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其核心部件制造商。公司始终坚持长期的研发投入,突破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瓶颈,实现全部自主研制的国产化,降低物料成本并提升供应链的安全性。
粒界科技近日宣布完成千万级美元的B3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锡创投、无锡滨湖产业集团以及比亚迪共同领投。此次融资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新能源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布局与市场竞争力。随着投资方的加入,公司有望加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在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此类资本支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月18日消息,粒界(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千万级美元B3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锡创投、无锡滨湖产业集团和比亚迪联合领投,老股东朗玛峰创投等机构跟投。此次融资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的认可。随着新能源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像粒界这样的创新企业正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粒界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致力于研发新一代计算机图形渲染引擎GritGene的企业,专注于为数字工作、数字生活和数字娱乐领域提供图形渲染与人机交互的数字引擎及创作工具。
远景常现近日顺利完成超过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此轮由国华投资领投。
7月18日,合肥远景常现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华投资领投,合肥市种子基金、包河科创种子基金等机构共同参与。
远景常现成立于2025年,公司致力于研发基于芯粒(Chiplet)技术的工具链。该工具链通过数学模型对应用层需求进行任务分解,实现底层芯粒的组合优化与协同设计,将不同功能和性能的芯粒模块高效整合,从而形成从模糊需求到明确组件的设计流程。同时,系统软件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硬件资源潜力,推动集成芯片在较低成本和较短周期内实现高性能设计方案。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芯粒技术正逐步成为提升芯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重要路径。远景常现的成立及其技术方向,反映出当前半导体产业对高效、低成本芯片设计的迫切需求。这种以工具链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降低研发门槛,也为未来多样化应用场景提供了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