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7月23日 07:10消息,公募基金二季度规模创新高,权益类基金遭遇净赎回。
7月21日,公募二季报披露完毕。
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34万亿元,非货币型基金的管理规模为20万亿元,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
从投资倾向来看,公募基金在第二季度对大金融和科技板块的配置明显增加,而对消费板块则进行了较大程度的减持,大周期和医药板块的持仓则基本保持稳定。 在我看来,这种配置变化反映出市场对于金融与科技行业未来增长潜力的认可,同时也显示出投资者对消费板块短期内表现的谨慎态度。当前经济环境下,资金更倾向于选择具备较强抗风险能力和增长动能的领域。不过,消费作为长期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整更多可能是短期策略性的,不宜过度解读为长期趋势的转变。
二季度基民资金流向呈现明显分化,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商品基金和QDII基金受到青睐,出现净申购;而权益类基金和FOF基金则面临净赎回的压力。这一现象反映出市场情绪在短期内更倾向于稳健型产品,尤其是在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下,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资产配置。同时,也说明部分投资者对国内权益市场的短期表现仍持谨慎态度。
二季度末,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达到34万亿元,其中非货币型基金的管理规模为20万亿元,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达到34.05万亿元(含估算,不含公募化集合产品),较2025年一季度的31.81万亿元增长7.04%,较2024年二季度的27.31万亿元增长10.76%。这一数据反映出公募基金在短期内持续扩容,显示出市场对权益类资产配置的积极态度。 从趋势上看,公募基金规模的稳步上升,既受益于资本市场的回暖,也离不开投资者风险偏好的逐步提升。尤其在经济复苏预期增强的背景下,更多资金开始流向权益类基金,推动行业规模不断刷新纪录。不过,也需要关注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基金公司在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是否能够跟上发展的步伐。
剔除货币市场基金后,全市场非货币型基金的总规模达到20.11万亿元,较2025年第一季度的18.82万亿元增加1.29万亿元,环比增长6.85%。
其中,货币市场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市场规模最大,分别为13.93万亿元、10.77万亿元,环比增长7.32%、8.74%。
股票型基金的规模为4.74万亿元,环比增长6.06%;混合型基金为3.32万亿元,环比增长0.02%。
而商品基金及基金中基金(FOF)规模环比增长较高,分别为47.79%和10.28%,二季度末规模分别为0.27亿元、0.17万亿元。
此外,QDII基金规模达到0.68万亿元,环比上升6.97%;其他基金(主要为REITs)规模为0.17万亿元,环比增长3.79%。
值得一提的是,Wind数据显示,二季度ETF规模再创新高,达4.31万亿元。而非货币ETF规模也创出新高,达4.14万亿元。
不过,Wind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主动股票型基金的规模持续缩减。
Wind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公募机构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名前十的机构依次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华泰柏瑞基金、汇添富基金和招商基金。 从当前市场格局来看,头部公募基金在资金管理能力和产品布局上仍占据明显优势。这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这些机构的信任,也体现出行业资源进一步向头部集中。随着资管行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提升创新能力,将成为各家机构未来竞争的关键。
第十一至第二十名的公募基金管理机构依次为:鹏华基金、景顺长城、工银瑞信、国泰基金、华安基金、天弘基金、中欧基金、永赢基金、中银基金以及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策略数据显示,主动权益基金在二季度末的仓位较一季度末提升了0.51个百分点,达到85.97%。这一数据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市场后市的预期有所回暖,显示出一定的乐观情绪。从市场表现来看,这种仓位的提升可能与宏观经济逐步改善、政策支持以及部分行业估值修复有关。不过,也需注意当前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投资者在增仓的同时也应保持理性,关注风险控制。
国信证券表示,在2025年第二季度内,大金融和科技板块的配置比例显著提升,分别增加了1.82%和1.71%,而消费板块的配置比例则明显下降,减少了3.9%。大周期和医药板块的配置权重与上一季度相比变化不大。
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显示,机构投资者在组合配置中对电子、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的关注度最高,其中电子行业占比达到18.88%,医药行业为11.11%,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则为8.8%。这三个行业在整体配置中占据显著份额,反映出当前市场对科技与高端制造以及医疗健康领域的持续看好。从数据来看,电子行业依然是资金最为集中的领域,这或许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复苏和国内产业链升级密切相关。而医药行业的稳定配置,则体现了市场对长期成长性与政策支持的双重认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的比重虽相对较低,但其增长潜力仍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双碳”目标推动下,相关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主动增持幅度最大的三个行业是通信、银行和非银行金融,分别增加了2.37%、0.76%和0.73%。与此同时,食品饮料、汽车和机械行业主动减持最为明显,分别减少了1.52%、1.1%和0.84%。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恰恰是一季度公募基金刚刚大举加仓、增持最多的行业,这个季度反遭减持,行业排名靠后。
个股配置上,天相投资的数据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公募基金(主动权益类)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腾讯控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紫金矿业、小米集团、立讯精密、阿里巴巴、新易盛以及中芯国际(港股)。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腾讯控股的总市值约为592亿元,重仓持有的基金产品数量为1039只。这一数据反映出市场对腾讯长期价值的认可,也显示出公募基金在配置上对其保持较高关注度。尽管当前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腾讯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龙头企业,依然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这种持续的持仓布局,既体现了其基本面的稳健性,也反映了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期待。
同期,公募基金持有宁德时代的总市值达到521亿元,共有1150只基金将其纳入重仓股。这一数据反映出宁德时代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也显示出市场对其长期发展前景的认可。从行业角度看,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不过,投资者也需关注行业竞争加剧、政策变化等潜在风险,保持理性判断。
第二季度,小米集团和新易盛首次进入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行列,而比亚迪和五粮液则离开了该名单。
其中,比亚迪为公募基金二季度减持最多个股。而五粮液所在的白酒行业,则是公募减持最大的行业。
值得关注的是,二季度绩优基金配置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医药、国防军工和通信,而百亿规模基金则更青睐电子、食品饮料和医药行业,其中电子行业的配置权重达到23.01%,食品饮料为16.73%,医药为16.05%。 从数据来看,不同规模的基金在行业配置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绩优基金对医药、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关注度较高,反映出这些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吸引力。而百亿规模基金则更倾向于电子和食品饮料这样的大市值板块,这可能与其稳健投资策略有关。整体来看,医药行业在两类基金中均占据重要位置,显示出其在资本市场中的持续热度。
二季度,基民选择用脚投票,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商品基金以及QDII基金等类型受到资金净流入,而权益类基金和FOF基金则面临资金净流出。
根据天相投顾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基金总份额超过30万亿份,当季整体净申购量达到1.25万亿份,净申购比例为4.31%。相比之下,今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则出现了净赎回的情况。
从净申购情况看,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依然是资金流入的主要力量。
其中,货币基金在第二季度净申购量达到8876.70亿份,申购占比为6.88%,截至二季度末,其总份额为13.79万亿份;债券基金则净申购4592.47亿份,申购比例为5.17%,二季度末总份额为9.35万亿份。
此外,商品类基金在第二季度末的总份额为722.87亿份,其中净申购量达到208.35亿份,申购占比为40.49%。与此同时,QDII基金在第二季度末的总份额为5698.31亿份,净申购比例为1.48%。
不过,二季度权益类基金出现净赎回,达1402.68亿份。
其中,股票型基金出现净赎回179.63亿份,赎回比例达到4.75%,在各类基金中排名净赎回首位。混合型基金的净赎回比例为3.28%,而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的净赎回比例分别为0.73%和0.23%。
此外,二季度FOF净赎回55.31亿份,净赎回比例为3.55%。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