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二季度含银量大涨27%,股份行成首选。
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完毕,持仓情况也逐渐清晰。根据季报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持仓总市值达到2053.69亿元,较一季度环比增长约27%。这一数据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对银行板块的持续看好。 从市场角度来看,银行股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代表,其稳定性和抗周期性在经济波动中往往更具优势。尤其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复苏尚未完全确立的背景下,资金更倾向于配置具备防御性的资产。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增持,可能预示着市场对银行业未来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的信心增强。 此外,银行股的估值水平相对较低,也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布局机会。随着政策面的逐步改善和行业内部改革的推进,银行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正在被重新评估。这种资金动向或许也将对市场情绪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
随着各方资金持续流入,今年银行板块的表现可圈可点,年内涨幅一度超过20%,18只个股相继创下历史新高。在估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银行股未来还有多大的上涨空间?有券商表示,银行股仍具备约60%的上行潜力。
股份行成香饽饽
根据公募排排网的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共重仓持有2917家A股上市公司,持股市值总额约为25837亿元,较第一季度末减少了约50亿元。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在A股市场中持仓市值排名前十的个股依次为:宁德时代(持股市值约1426亿元)、贵州茅台(持股市值约1252亿元)、招商银行(持股市值约727亿元)、中国平安(持股市值约680亿元)、紫金矿业(持股市值约590亿元)、美的集团(持股市值约568亿元)、东方财富(持股市值约504亿元)、长江电力(持股市值约435亿元)、中芯国际(持股市值约418亿元)以及兴业银行(持股市值约398亿元)。
行业分布上,根据公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公募基金重仓股的总市值中,电子行业位居首位,持股市值约为4392亿元;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和银行四个行业紧随其后,持股市值均超过2000亿元。此外,非银金融、汽车、有色金属和通信等四个行业的持股市值也均达到1000亿元以上。 从数据来看,电子行业在二季度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吸引力,反映出市场对科技板块的持续关注。而传统行业如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等也显示出稳定的资金配置,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布局时兼顾了成长性与稳健性。值得注意的是,非银金融和汽车等行业的持股市值同样表现不俗,显示出这些领域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投资价值。整体来看,公募基金的持仓结构反映了当前市场的热点分布和资金流向趋势。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公募基金对银行板块的配置比例显著上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银行股的总市值达到2053.69亿元,较第一季度环比增长约27%。
从增持银行的类型来看,股份行首当其冲,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显示, 二季度公募基金对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的持股数量均增加1亿股以上。其中,民生银行获公募基金增持股票数量最多,达5.82亿股;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分别获公募基金增持3.32亿股、2.60亿股。
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认为,二季度市场风格回归红利与避险。4月美国所谓“对等关税”问题演绎,汇金等资金进场,银行作为宽基指数权重股获得资金流入。5月市场转向防御,另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发市场对欠配板块抢筹,银行板块继续获得资金流入。6月,防御逻辑和欠配抢筹逻辑均得到延续。
戴志锋判断,根据Wind公布的各板块自由流通市值数据,截至二季度末,基金对银行板块的配置比例为8.3%,相对于基准配置差为-2.52%,仍处于明显低配状态;不过,随着二季度主动型基金资金流入银行板块,配置差较上一季度收窄了1.06个百分点。
今年银行行业指数年内涨幅一度超过20%,部分个股累计涨幅更为明显。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目前各类资产价格企稳回升,加之今年5月份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了公募基金资产配置再平衡,使之对低配板块研究重视度提高。业内人士指出,公募基金增配银行股也和红利策略逻辑有关,银行股作为红利资产受到市场的青睐。目前而言,银行中期行情尚未结束,公募基金对银行板块仍有增配空间。
已经有四家银行披露业绩快报
上市银行获得机构的青睐,离不开业绩的支撑,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窗口即将来临。 根据同花顺统计,截至7月25日,已经有四家银行披露了业绩快报。
宁波银行于7月25日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1.6亿元,同比增长7.91%;净利润达到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总资产规模达34703.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4%;客户存款总额为20764.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07%;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6732.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36%。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76%,环比保持稳定;拨备覆盖率则提升至374.16%,环比增加3.62个百分点。
同一日,齐鲁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称,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7.82亿元,同比增长5.76%;其中净息差企稳回升,利息净收入49.98亿元,同比增长13.5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13.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4亿元,同比增长16.48%;基本每股收益0.54元,同比增长17.3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2.80%,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报告期末,齐鲁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6%、1.09%,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11、0.10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43.24%,较上年末提高20.86个百分点。
此外,常熟银行和杭州银行也于近期发布了业绩快报,两家银行均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的良好成绩。
上半年,常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0.6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6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0.10%和13.55%。
常熟银行在业绩快报中指出,2025年上半年,该行坚持聚焦主责主业,资产负债双向发力,负债成本持续下降,客户生态不断扩容,创新业务多点开花,省内版图再启新篇。年内常熟银行多次吸收合并村镇银行,其中包括异地“村改支”案例,进一步扩大了展业区域。
7月24日,常熟银行近日再次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已通过相关议案,拟对盐城滨海兴福村镇银行、镇江润州长江村镇银行以及常州钟楼长江村镇银行进行吸收合并。根据计划,三家村镇银行在完成吸收合并后将被注销,并相应设立为盐城滨海支行、镇江润州支行和常州钟楼支行。 此次合并反映出地方商业银行在优化网点布局、提升服务效率方面的持续探索。通过整合资源,有助于增强分支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同时也可能带来管理上的集约化与运营成本的进一步控制。不过,对于当地居民而言,银行网点的调整是否会影响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仍需持续关注后续实施情况。
杭州银行业绩表现同样不俗。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0.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9%;归母净利润达到116.62亿元,同比实现16.67%的高速增长,是目前已披露业绩快报的银行中,归母净利润增速最高的银行。
此外,截至2025年6月底,杭州银行总资产达到22355.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3%;其中,贷款余额为10094.18亿元,同比增长7.67%;存款余额为13382.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7%。
面对较好的业绩表现以及不断上升的估值,银行股后市仍有较大上涨空间。浙商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梁凤洁指出,当前正迎来一轮银行股的“慢牛长牛”行情,预计银行板块还有约60%的潜在上涨空间。在系统性风险较低、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股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部分正常经营的银行估值有望修复至1.0倍市净率(PB),而一些优质银行则可能进一步提升至1.5倍PB。 从市场趋势来看,银行股的估值修复并非短期现象,而是基于基本面改善与政策环境支持的长期逻辑。随着经济逐步复苏,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强,这为股价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投资者对银行股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资金流向或将推动板块整体上行。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股的表现值得期待。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指出,与2024年高股息成为资本买入银行股的唯一逻辑不同,从2025年开始,银行基本面的改善也成为资金流入的重要驱动因素。 从当前市场趋势来看,银行股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转变。过去一年,投资者更多关注的是高股息带来的稳定收益,而如今,随着宏观经济逐步回暖,银行业绩预期改善,银行股的吸引力也随之提升。这种由“收益驱动”向“业绩驱动”的转变,反映出市场对银行板块长期价值的认可。未来,银行股的表现或将更加依赖于其自身的经营质量与盈利能力,而非单纯依赖高股息政策。
长江证券分析师马祥云表示,自5月份以来,银行板块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发生了变化,股息率已不再是唯一的定价依据,业绩增长、公司治理优势、区域经济状况以及长期发展逻辑等逐渐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有分析指出,尽管短期内对银行股持乐观态度,但考虑到近两年涨幅较大,市场可能出现短期回调的风险。这种观点认为,投资者在布局时需保持谨慎,关注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从长期来看,银行股的基本面依然稳健,但短期内的调整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和操作策略。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