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上市银行业绩出炉,五家净利双位数增长,谁成增长黑马?一文看懂金融赛道领跑者。
本周五(8月8日),A股上市银行2025年半年报披露大幕将正式拉开,常熟银行拔得头筹,成为首家披露半年报的银行,打响了本轮银行业绩披露的“第一枪”。在年报披露进入倒计时之际,已有6家上市银行抢先发布半年度业绩快报,全部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其中5家增速达到两位数,展现出银行业整体稳健向好的经营态势。
浦发银行于8月6日晚间率先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05.59亿元,同比增长2.62%;归母净利润达297.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19%。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率为1.31%,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末再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升至193.97%,较上年末提升7.01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一表现不仅超出市场预期,也为后续大行的业绩释放提供了积极信号。
根据同花顺数据,2025年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时间表已明确:常熟银行于8月8日率先亮相,江阴银行将于8月16日跟进,江苏银行与平安银行则定于8月23日同日披露。备受关注的“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将集体在8月30日压轴登场,届时将全面反映大型商业银行在宏观经济复苏背景下的经营成色。
截至目前,已有浦发银行、青岛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和常熟银行共6家银行发布业绩快报,全部实现盈利增长,且有5家归母净利润增速突破两位数,显示出区域银行在精细化管理和区域经济支撑下的强劲韧性。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在净息差承压背景下,银行主动优化结构、强化风控与加快转型的结果体现。
在这批已披露业绩的银行中,杭州银行的表现尤为抢眼。早在7月17日,该行便“抢跑”发布业绩快报,成为今年首家披露半年报数据的上市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杭州银行总资产达2.24万亿元,同比增长5.83%;贷款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094.18亿元,较年初增长7.67%;存款总额达13382.82亿元,较年初增长5.17%。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实现归母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大增16.67%,增速位居目前已披露银行之首。
从资产质量看,杭州银行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不良贷款率仅为0.76%,拨备覆盖率高达520.89%,远超监管要求,风险抵补能力极为充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提升至9.74%和14.64%,反映出可转债转股完成后资本结构的显著优化。光大证券点评指出,2025年是杭州银行“二二五五”战略收官之年,当前其扩表节奏稳健、盈利能力强劲,资本夯实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紧随其后,齐鲁银行与青岛银行也交出了亮眼答卷。青岛银行上半年实现营收76.62亿元,同比增长7.50%;归母净利润30.65亿元,同比增长16.05%。齐鲁银行实现营收67.82亿元,同比增长5.76%;其中利息净收入达49.9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3.57%,显示出其净息差企稳回升的积极趋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48%,表现稳健。
宁波银行于7月25日发布业绩快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1.6亿元,同比增长7.91%;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资产规模快速扩张,总资产达34703.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4%,彰显其较强的业务拓展能力。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76%的低位,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至374.16%,风险防控体系持续巩固。
常熟银行作为首家披露正式半年报的银行,其业绩快报同样可圈可点: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0.62亿元,同比增长10.10%;归母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增长13.55%。作为深耕县域经济的代表性银行,其双位数增长反映出长三角地区小微金融需求的活跃以及自身零售转型的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整体业绩向好,但银行业仍面临净息差收窄、零售资产质量承压等结构性挑战。华创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徐康指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盈利和分红的稳定性愈发凸显,尤其是那些股息率高、资产质量扎实、资本充足的大中型银行,具备较高的配置性价比。他认为,红利策略并未走完,反而在中长期资金逐步入市的背景下更具吸引力。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剑则提醒,2025年下半年,上市银行零售类不良生成仍处于高位,拐点或要等到2026年下半年才会显现。但对于管理能力强、区域经济基础好、持续加大不良处置力度的优质区域银行而言,零售资产质量的改善可能已悄然开启。部分区域银行因新发放贷款利率降幅收窄、存款期限结构优化空间大,净息差有望率先筑底反弹。
综合来看,本轮已披露业绩的银行普遍展现出“利润增速快、资产质量稳、资本基础实”的特征,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优质城商行,正在成为银行业增长的新引擎。随着更多银行陆续披露财报,市场对银行板块的信心有望进一步修复。在宏观经济温和复苏、政策支持不断加码的背景下,银行股的估值重塑或正在路上。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基本面扎实、分红稳定、区域优势明显的银行,不失为穿越周期的理性之选。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