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两融余额创新高,增量资金积极入场,市场热度持续升温。
尽管近期市场出现波动,但A股交易依然保持活跃。数据显示,9月1日,A股融资余额上升至2.28万亿元,超越2015年6月18日的2.27万亿元纪录,创出历史新高。同一天,两融余额也同步攀升至2.3万亿元,同样刷新历史最高水平。
市场转好,中国结算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A股投资者总数已突破2.4亿户。与此同时,上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新增开户数达到1260万户,同比增长32.77%,显示出投资者对市场的参与热情明显上升。随着市场活跃度的提升,券商在开户业务上的表现也同步向好。目前至少有29家上市券商在2025年半年报中披露,其上半年开户数量均呈现增长态势。为争夺这一增量市场,各家券商纷纷加大客户开发力度,从自有渠道到第三方平台导流,全面发力。 从当前市场动向来看,开户数据的增长不仅反映了投资者信心的增强,也预示着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回暖。这种积极变化背后,既有政策环境的支持,也有市场自身吸引力的提升。未来,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客户体验,将成为券商持续发展的关键。
两融余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
9月1日,A股融资余额升至2.28万亿元,超过2015年6月18日创下的2.27万亿元纪录,创下历史新高。当天,两融余额同步上涨至2.3万亿元,同样刷新历史最高水平。
自8月5日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后,已连续20个交易日稳定在这一水平之上。同时A股近期还出现成交额与两融余额连续“双双破2万亿”的现象,显示出资金对A股市场的热情。
华创证券分析师徐康指出,A股成交额曾在三个阶段的交易日中突破两万亿元(分别为2015年5月至6月、2024年9月至12月、2025年2月及8月),这反映出市场正从早期由场内外高杠杆推动的模式,逐步转向由政策协同和基本面支撑的成熟市场结构。2015年的“杠杆热”主要源于高杠杆带来的流动性支撑;2024年下半年的“反弹”则体现出经济逐渐企稳以及政策引导下信心的修复,此轮行情初期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对政策持续加码的预期。而2025年的市场表现部分延续了2024年下半年的政策驱动逻辑,但核心推动力已逐渐转向基本面改善与流动性宽松的共同作用。
对于融资余额高涨,市场认为,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各路资金开始跑步入场,导致两融余额大幅上升。
排排网财富研究总监刘有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融余额大幅增长并创下新高,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监管层密集释放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信号,有效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融资余额持续攀升。第二,美联储降息预期大幅升温、中报业绩呈现结构性景气,以及国内AI产业近期取得的重要进展,进一步激发市场乐观情绪,吸引融资资金大规模流入。第三,资金流向呈现显著的结构性特征,电子、计算机等科技赛道因其高成长属性,获得投资者加杠杆布局。
尽管市场交易热度持续攀升,但是刘有华表示三项关键指标显示,当前A股杠杆水平仍处于历史中枢位置,整体运行稳健,未出现过度杠杆化风险。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40%,明显低于历史最高水平的4.72%。根据历史数据,自2014年以来,该比例曾达到过的峰值为4.72%,最低则为1.74%。进入今年第三季度以来,该指标尚未超过2.5%,与历史高点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其二是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为11.63%,处于历史中枢水平,低于历史峰值的19.26%。从历史数据来看,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重大多数时间维持在6%—9%,在阶段性行情时期会突破9%甚至10%。
其三是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9.89%,仍处于较高水平。根据中证数据有限责任公司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1日,两融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人数达到761.48万,机构投资者数量为50064家,参与交易的投资者人数为591355名,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9.89%。维持担保比例是评估杠杆资金安全性的关键指标。当该比例低于140%时,券商通常会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并可能对部分交易进行限制。自7月份以来,该比例一直保持在270%以上,整体处于相对安全的区间。
从个股来看,8月22日以来,有8只个股的融资买入额超过20亿元,分别是宏盛科技、寒武纪、新易盛、中际旭创、中芯国际、宁德时代、海光信息和中兴通讯。
面对持续走高的市场,招商证券指出,展望9月,市场维持震荡上行的几率依然较大,但上涨的幅度可能相比8月有所放缓。当前推动市场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赚钱效应积累后所带来的持续增量资金流入所形成的正向循环。当市场突破扭亏阻力位后,由增量资金带来的正反馈机制所支撑的上涨逻辑,正在不断被验证。市场将继续沿着低渗透率的领域展开,AI算力、半导体自主可控、固态电池、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创新药仍是当前的核心方向。此外,稳健型投资者可继续采用高质量的投资策略进行应对。
东吴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刚表示,在流动性持续推动下,大盘的上行趋势已趋于稳固。与2015年相比,当前资本市场在国家层面的定位明显提升,政策环境更加积极,制度建设也在不断完善,预计市场运行将更为平稳,不会出现剧烈波动。同时,随着国内无风险利率的系统性下降,以及海外美元流动性的外溢效应,更多的增量资金有望持续进入市场。
同时,陈刚指出,随着政策组合拳不断推进,市场供需结构将持续优化,全A股的盈利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ROE)有望逐步企稳并改善,未来行情将更多由业绩驱动,指数整体中枢或将稳步上移。 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政策支持的持续性与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正在形成良性互动。随着企业盈利预期的改善,市场对基本面的关注度将不断提升,这为后续行情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应更加注重企业的真实价值与长期发展潜力,而非短期波动。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