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财经脉搏,洞察投资热点

专业财经资讯平台 实时追踪全球金融动态

外资悄然加码中国资产,布局背后有何深意?

外资加速布局中国,背后藏着哪些战略密码?

财经那些事2025年09月03日 08:32消息,谁在加仓中国资产?最新数据显示,外资持续增持中国股市与债券,关注市场机遇与政策动向。

   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态度正发生转变。

   根据格上基金的数据,自两周前起,主动外资首次出现自去年10月以来的净流入A股现象,并在上周(8月25日—8月29日)进一步加速。与此同时,主动外资对港股及ADR的流出趋势也有所减缓。 从当前市场动态来看,外资在A股的持续流入反映出其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市场估值的重新评估。尽管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但部分资金开始表现出对长期配置价值的认可。而港股与ADR的流出放缓,则可能意味着投资者在调整策略,逐步转向更具吸引力的市场。这种资金流向的变化,值得持续关注。

   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共计101亿美元,结束了过去两年整体净减持的局面。特别是5、6月份,净增持规模达到188亿美元,表明全球资本对配置中国境内股市的兴趣有所上升。

   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从5月到7月底,长线稳健型外资机构资金净流入约677亿港元,而短线灵活型外资机构资金则流入约162亿港元。

   目前,外资在中国资产投资中仍以交易性资金为主,配置型资金仍在观望之中。不过,近期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兴趣和关注程度明显提升。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美元仍处于长期贬值趋势,随着人民币升值空间逐步释放,A股和港股的盈利效应将增强,中国资产或将迎来外资持续增持的阶段。

   8月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全面上涨,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创下了十年来的新高;科创50指数也同步刷新历史纪录。

   今年A股表现强劲。截至9月2日,今年以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5.11%,沪深300指数上涨14.12%,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均涨幅超过34%,北证50指数更是飙升51.75%。

   自8月份以来,A股市场展现出明显的赚钱效应,上证指数上涨近8%,沪深300指数涨幅超过10%,深证成指上涨超过14%,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均实现超过20%的涨幅。

   港股表现同样亮眼。今年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7.10%,恒生科技指数则上涨28.21%。

   随着赚钱效应显现,A股和H股正在吸引更多外资进场。

   根据格上基金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被动型外资持续增持中国资产,而主动型外资则呈现流出态势。不过,从两周前开始,主动外资出现了自去年10月以来的首次流入A股的情况,并在上周(8月25日—8月29日)进一步加速,当周主动外资净流入A股9145万美元,较上一周(8月18日—8月22日)的1985万美元明显增加。同时,主动外资对港股和ADR的流出也有所放缓,上周流出金额为344万美元。

   “随着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股票资产今年亮眼的表现,外资可能持续流入。”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说。 

   来自广发证券的研究数据显示,近期A、H股主动外资均转流入,被动外资则流入规模扩大。

   周数据(8月21日—8月27日)显示,A股主动外资由上周流出1亿美元转为流入0.4亿美元,呈现明显改善;被动外资则持续净流入,达15亿美元,较上周的5.5亿美元有所增加。H股方面,主动外资也由上周的微幅流出转为小幅流入0.01亿美元,而被动外资流入增至0.36亿美元,相比上周的0.15亿美元同样有明显提升。 从数据来看,外资对A股和H股的态度均有所回暖,尤其在主动资金方面,显示出市场情绪正在逐步修复。不过,需注意的是,尽管外资流入规模扩大,但整体金额仍相对有限,反映出投资者仍持谨慎态度。未来若经济数据和政策面继续向好,外资有望进一步加码布局。

   据A股市场数据显示,最新一周(8月25日至8月29日)北向资金总成交额达到1.94万亿元,日均成交额为4845.51亿元,较上周的日均成交额增长了670.19亿元。

   事实上,外资今年在持续增配中国资产。

   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从5月到7月底,长线稳定型外资机构资金净流入约677亿港元,而短线灵活型外资机构资金则净流入约162亿港元。

   国家外汇局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外资对境内股票的投资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共计101亿美元,结束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的局面。特别是5、6月份,净增持规模达到188亿美元,反映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股市的意愿正在增强。

   据野村证券报告显示,7月份新兴市场基金机构对印度股市的持仓配置权重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对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韩国市场的配置权重则显著上升。这一变化反映出资金在区域间的重新布局,可能与各市场基本面、政策环境及宏观经济预期有关。从短期看,这种调整或许是对市场风险的规避,但从长期来看,也体现了投资者对亚洲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信心增强。

   8月22日,高盛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根据机构经纪数据,对冲基金在过去7周内以最快的速度净买入中国股票,既包括多头的增持,也涉及空头回补的操作。8月份,中国成为全球对冲基金净买入量最高的市场,其中90%的对冲基金持有中国股票的多头头寸。 从当前的市场动向来看,对冲基金对中国市场的积极态度值得重视。这不仅反映出中国市场在全球资本配置中的吸引力,也显示出部分机构对未来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信心正在回升。不过,这种集中性的资金流入也可能带来一定的波动风险,投资者仍需保持理性判断,关注政策动向与宏观经济变化。

   韩国散户投资者是今年投资中国资产的典型,今年韩国散户投资者涌入香港股市,截至8月12日,持股量已达到24亿美元,创下四年来的最高水平。韩国证券托管机构(KSD)的数据显示,韩国散户投资者持有的中国香港上市股票市值较2024年底增长33.5%,较2023年底增长41.7%,接近2021年创下的五年峰值31亿美元。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格上基金的数据,截至7月,主动型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配置比例由上月的6.1%上升至6.4%,而被动型外资的配置比例则升至7.8%。但由于主动资金的增持速度较为缓慢,导致其相对于基准的低配幅度从6月的1.31个百分点扩大至1.45个百分点。这也反映出主动资金的布局动作相对迟缓,尚未出现明显的大规模加仓迹象。

   “后续美元仍处于大的贬值周期,随着人民币升值空间打开,A股和港股赚钱效应提升,中国资产将会迎来外资加仓周期。”托合江说。

   外资最爱买哪些中国资产?

   8月数据显示,韩国投资者最为青睐的股票是小米集团,持股市值达到2.389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腾讯,持有约2.257亿美元;第三位是比亚迪,持股市值约为1.862亿美元;接下来分别是阿里巴巴,持股市值1.822亿美元,中芯国际9180万美元,以及宁德时代8610万美元。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韩国投资者在布局中国科技与互联网企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小米、腾讯等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劲,也在国际上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这或许正是吸引韩国资本的重要原因。此外,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行业的代表企业如比亚迪、中芯国际和宁德时代也受到关注,反映出韩国投资者对中国产业升级趋势的认可。整体来看,这种投资动向体现了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结构性变化的持续关注。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外资前10大重仓的A股是: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招商银行、长江电力、宁波银行、中国平安、紫金矿业、汇川技术、迈瑞医疗。

   其中,外资持有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的市值均超过千亿元,分别为1525亿元、102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由于A股涨幅更为显著,外资流动出现了一大变化,即从港股转向A股。 我认为,这一趋势反映出市场对A股长期价值的认可度在提升。随着国内经济基本面的逐步改善以及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A股市场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同时,这也说明国际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上更加注重性价比和增长潜力,倾向于选择更具活力的市场。未来,若A股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外资的持续流入或将对市场形成有力支撑。

   从目前来看,近期外资流向的变化主要集中在A股市场,但港股因其标的相对稀缺,仍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托合江表示。 在我看来,尽管A股市场吸引了更多外资关注,但港股凭借其独特的资产结构和国际化程度,在长期配置中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港股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广发证券指出,外资一直以来都倾向于配置中国具有时代特征和全球比较优势的产业,例如创新药、港股互联网龙头企业、英伟达产业链以及新能源等领域,这些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从当前国际资本的动向来看,外资对这些具备长期增长潜力和全球布局能力的行业持续保持高度关注。这不仅反映了市场对中国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的认可,也显示出外资在配置资产时更加注重结构性机会和可持续性。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有望吸引更多长期资金的青睐。

   更为重要的是:参考外资配置中国台湾和韩国的经验,外资同样倾向于关注当前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并且重视行业景气变化的边际趋势。广发证券指出。

   针对外资带来的投资机遇,广发证券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首先是以海外算力产业链为代表的出口持续高增长的硬科技领域,以及部分已经触底回升的新能源细分行业龙头;其次是有明确景气上升趋势的板块,例如创新药行业;再次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核心资产,比如港股中的互联网龙头企业。

   托合江指出,在外资有望持续增持中国资产的背景下,科技成长类股票以及高股息板块展现出较好的投资潜力。 从当前市场趋势来看,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正在逐步增强,这为国内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成长板块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具备长期增长的动能;而高股息板块则因其稳定的收益特性,成为投资者在波动市场中寻求安全边际的优选方向。两者结合,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值得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 

   国泰海通海外策略团队发布的研报指出,从存量角度来看,港股中外资持有的市值比例较高,其投资偏好主要集中在代表中国新经济动力的科技互联网行业,以及依托国家信用体系的大金融板块。从流量角度来看,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期间,外资整体呈现流出港股的趋势,但依然持续流入部分科技与消费类股票;自2025年5月起,外资开始持续流入科技板块。随着此前压制港股科技股的负面因素出现积极转变,处于估值低位且基本面更优的港股科技板块有望再度受到外资的关注与增持。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特别推荐
黑翼资产急刹车?百亿量化私募上新速度现两极分化

2025-09-20 01:02

招商信诺高层换帅 王颖将执掌董事长新航向

2025-09-20 00:00

券商监管再升级,5家机构分支机构违规遭严查

2025-09-19 23:59

华泰证券:降息落地金价高台跳水?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黄金底

2025-09-19 22:54

徽商银行APP推荐产品热衷量化选基,广银高收益产品回报走低

2025-09-19 22:51

国家电网内生新掌门,英大证券迎变革新篇章

2025-09-19 22:50

德意志银行刘佳:港股科技股正经历价值重构浪潮

2025-09-19 22:47

《信托新规来袭:张杨解读回归本源的颠覆性变革》

2025-09-14 10:44

红相股份审计风波引关注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及责任人遭处罚

2025-09-14 10:37

《信托业迎重磅变革:主业回归重塑业务版图》

2025-09-14 09:38

资管出海新图景!基金业亮相投洽会引关注

2025-09-14 09:37

兴民智通控股权生变?5200万股再遭拍卖引关注

2025-09-14 09:33

江苏银行领跑城商行,长三角四小龙共筑3万亿新高地

2025-09-03 10:53

天价劳资纠纷引爆舆论,光大证券能否逆袭百亿营收?

2025-09-03 10:52

瑞银预警:10月底或成A股转折点,两大主线暗藏机遇

2025-09-03 10:48

通信板块盈利回暖,机构重仓凸显投资新风口

2025-09-03 09:51

中信金融资产盈利超61亿,冲刺行业标杆新高度

2025-09-03 09:49

ETF巨头增速放缓,中小机构逆袭登榜:公募上半年盈利新变局

2025-09-03 09:48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金银板块迎新机遇

2025-09-03 08:35

两融余额再创新高,增量资金强势涌入股市热潮

2025-09-03 08:33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与这些优秀平台共同构建财经信息生态

科金社
www.wjgs222.cn 访问网站
科技快讯
news9999.cn 访问网站
文化潮流网
www.kouc.cn 访问网站
量子财讯
www.360shoulu.com 访问网站
查看更多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持续增加中,欢迎与我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