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行晋升城商行一哥,长三角四小龙携手迈入3万亿新阶段。
长三角区域头部城商行上半年成绩单放榜!
8月28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相继发布年中财报,加上此前已披露业绩的江苏银行,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头部城市商业银行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已全部揭晓。 从目前公布的财报来看,这些城商行在服务地方经济、支持小微企业等方面持续发力,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增长潜力。尤其是在信贷投放、资产质量控制以及金融科技应用方面,多家银行均取得积极进展,反映出城商行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政策支持不断加码,未来这些银行有望在稳健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在银行业整体利差收窄、信贷需求放缓以及金融业减费降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这四家银行在不同层面持续优化经营方式,提升管理效能,最终依然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
今年上半年,江苏银行总资产达到4.79万亿元,超越北京银行,正式成为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宁波银行和上海银行的总资产也均超过3万亿元,分别为3.47万亿元和3.29万亿元。与此同时,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正快速接近3万亿元,截至6月末为2.90万亿元。
这四家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头部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资产规模庞大,而且资产质量优异,多家银行的不良率均低于1%,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不良率最低的是宁波银行,为0.76%,江苏银行与南京银行保持一致,均为0.84%,而上海银行的不良率为1.18%。
从营收来看,排名依次为:江苏银行以448.64亿元的业绩位列第一,宁波银行以371.60亿元紧随其后,南京银行以284.80亿元位居第三,上海银行则以273.44亿元排在第四位。
从净息差水平来看,南京银行位居首位,达到1.86%,其次为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和上海银行,分别为1.78%、1.76%和1.15%。
此外,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对这些银行表现出较高的增长预期。尽管银行股经历了大幅上涨,随后在年中前后出现波动,但四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价在今年上半年仍延续了之前的上涨态势。其中,宁波银行涨幅最大,截至9月2日,今年累计上涨了23.18%;江苏银行上涨了16.48%;南京银行上涨5.79%;上海银行上涨7.57%。
上半年,江苏和浙江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表现尤为突出。
具体来看,江苏银行上半年的总资产增长率达到26.99%,而此前两年分别为14.46%和14.77%;南京银行上半年的总资产增速为16.86%,前两年分别为11.71%和16.22%;宁波银行上半年的总资产增速为14.39%,前两年分别为16.67%和16.10%。
其中,江苏银行今年上半年的总资产实现了大幅增长,突破8000亿元,达到4.79万亿元,这一增幅已经明显超过去年全年的资产扩张规模,去年全年资产增长约为5500亿元。与此同时,该行贷款及垫款余额为2.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8.79%。
宁波银行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达到3.4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04%,其中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6%。这一数据反映出银行在规模扩张和信贷投放方面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势头,显示出其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持续发力。从行业角度看,这样的增长速度也体现了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稳健发展能力。
南京银行截至2025年6月末的资产总额为29014.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00.38亿元,增幅达到11.96%。其中,贷款余额为13871.73亿元,同比增加1307.75亿元,增长10.41%。
可以看出,资产规模的增长主要由贷款驱动,而贷款中,又以对公贷款为主。
以江苏银行为例,在贷款业务方面,企业贷款增长明显快于零售贷款。截至今年,企业贷款规模已增至1.63万亿元,较之前增加了约3000亿元,而去年全年企业贷款的增量约为2000亿元;相比之下,零售贷款增长约200亿元,达到6955.27亿元,增幅为3.07%。尽管增幅相对较小,但其规模增长仍远超以往水平,因为去年全年零售贷款的增幅也仅为约200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已实现了这一全年目标。
江苏银行资产端贷款高增的同时也拉动了企业存款规模的增长,此外,企业存款的结构也进行了调整,活期存款增量显著高于定期,也减轻了其付息压力。
具体来看,截至6月30日的企业活期存款规模为6350.57亿元,较去年年底的4810.43亿元增长约1500亿元,涨幅为32.02%,相比之下,去年全年的增幅为12.72%。而在企业定期存款方面,今年上半年增长约1000亿元,增幅为15.27%。
与江苏银行类似,宁波银行在对公贷款领域也展现出突出的涨幅。截至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贷款及垫款总额1.6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971.50亿元,增长13.36%。其中,公司企业贷款总额9982.04亿元,比年初增加1755.76亿元,增长21.34%;公司票据贴现余额1396.99亿元,比年初增加439.99亿元,增长45.98%。
上半年,宁波银行的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为354.46亿元,占全部利息收入的67.71%,较去年同期增加20.85亿元,增幅达6.2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贷款及垫款规模的扩大。宁波银行贷款及垫款的日均余额同比增长了19.32%,其中对公贷款的日均余额增长更为显著,达到27.54%。
由于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投资者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表示出关注,银行高层也在最近的业绩说明会上对此作出了回应。
江苏银行行长袁军两次回应了投资者关注的问题。他指出,近年来,江苏银行始终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任务,积极促进内生性增长,资本充足率总体保持稳定,符合相关监管标准。下半年,银行将重点推进资产结构优化,保障利润的稳定增长和内部积累,确保资本充足率达到并持续优化监管要求。
在具体方式上,他表示,江苏银行坚持内生积累为主,持续保持内源性利润稳定积累,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稳定净息差水平,保持良性的利润创造水平。与此同时,持续加强资本管控,落实资本新规的各项要求,在全行推广资本集约理念。再融资方面,今年两会批准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行补充资本,建行、中行、交行、邮储四家大行相关资本补充工作已经完成。后续,江苏银行积极关注政策导向及再融资相关规定,参考同业相关做法,结合监管政策、资本需求和业务可持续发展需要等因素综合考量。
宁波银行在之前的投资者活动中回应了关于再融资和内源性增长的相关问题。该行表示,一直注重在分红与内部资本积累之间保持平衡。考虑到当前监管政策对再融资的要求,宁波银行认为,通过内源性资本积累将更有助于公司长期发展和价值提升。 在我看来,宁波银行这一表态反映出其在资本管理上的审慎态度。在当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依靠自身盈利能力来补充资本,不仅有助于降低对外部融资的依赖,也能增强财务稳健性。这种策略更符合长期发展的需求,也体现了银行在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量。
与对公业务展现出的亮眼表现相比,各家银行的零售业务则显得较为逊色。
在零售存款的结构中,定期存款仍然占据主要的新增规模,而银行更倾向于的活期存款增长较为有限。
比如,江苏银行零售业务中的活期存款规模增加了约80亿元,达到1090.44亿元;而定期存款则增长了约1000亿元,总量达到8393.90亿元,增幅为16.28%。宁波银行方面,个人活期存款的平均余额同比增长约200亿元,定期存款平均余额则增长约500亿元。南京银行的活期储蓄存款账面余额同比增长约10亿元,定期存款增长约820亿元。上海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约60亿元,定期存款增长约300亿元。
在零售贷款领域,四家银行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对公业务。截至6月末,江苏银行的个人贷款余额达到69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7%,而其对公贷款的增幅则高达23.30%。
宁波银行对公贷款日均规模同比增幅达到27.54%,而个人贷款日均规模同比增长仅为5.89%。从总量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个人贷款总额为5353.10亿元,较年初减少224.25亿元,下降4.02%。 从数据对比可见,宁波银行在对公贷款领域仍保持较强的扩张动力,而个人贷款则出现明显收缩。这一趋势可能反映出银行在信贷资源分配上的结构性调整,也可能是外部环境变化对个人消费和信贷需求带来的影响。尽管个人贷款总量下滑,但其日均规模仍有一定增长,说明部分业务仍在维持稳定发展。整体来看,宁波银行的信贷结构正在经历一定的转型与优化。
上海银行的个人贷款平均余额为3935.02亿元,同比出现4.86%的下降。从时点数据来看,截至6月末,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为3873.5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81%。当前,个人贷款不良率维持在1.30%的水平。 从数据来看,上海银行个人贷款规模有所收缩,反映出市场环境或信贷政策调整对个人信贷业务的影响。尽管不良率保持稳定,但贷款余额的持续下滑仍需关注其背后的原因,如居民消费意愿、融资需求变化以及银行风险偏好等因素。这一趋势可能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与资产质量带来一定压力,未来需进一步观察相关领域的动态发展。
南京银行个人贷款余额达到3319.4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7.55亿元,增幅为3.67%。与此同时,个人贷款不良率升至1.43%,较上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其中,住房抵押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整体风险仍处于可控范围内;消费贷款不良率小幅增长;个人经营性贷款规模出现下降,不良率略有上升;信用卡业务不良率则与上年末保持一致。 从数据来看,南京银行在个人贷款业务上保持稳步增长,但不良率的上升也反映出部分领域的风险正在积累。尤其是在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方面,需要进一步关注其背后的经济环境和借款人还款能力变化。尽管当前整体风险可控,但银行仍需加强风控措施,确保信贷质量不因扩张而受到影响。
在财富管理业务领域,受益于上半年资本市场回暖,各家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实现小幅增长。上半年,江苏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1.86亿元,同比增长5.15%;宁波银行该项收入为28.05亿元,同比增长4.04%;南京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8.02亿元,同比增长6.07%;而上海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0.60亿元,同比出现5.96%的下降。
南京银行业务部门负责人在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南京银行已完成总行零售板块的组织架构改革,构建起“1个客群经营与管理赋能中心”和“4个核心利润单元”的发展格局。代销手续费收入达到5.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全行零售贷款规模较年初增加117亿元,增幅达4%。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