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9月24日 22:54消息,银河证券称钢铁业稳增长新政出台,龙头企业发展迎来机遇,行业盈利有望反转。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正式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为4%左右。该方案聚焦“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与“行业转型升级”,被视为推动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中国银河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在供给侧“反内卷”政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钢铁行业正加速向优质龙头企业集中,行业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
回顾2021年,我国以“双碳”目标为导向,通过能耗双控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实施钢铁产能调控,首次实现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当年全国粗钢产量降至10.35亿吨,同比减少约2.8%。在“强需求+严控产”的双重驱动下,钢材价格持续走高,行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数据显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全年利润总额达4240.9亿元,同比增长72.1%,创下历史新高。这一轮供给侧改革不仅缓解了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效率与质量,为后续结构性调整奠定了基础。
此次发布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并非简单延续过去的限产逻辑,而是更加强调“精准调控”与“系统升级”。这意味着未来的产能管理将更加科学化、动态化,避免“一刀切”带来的市场波动。更重要的是,方案明确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发展作为核心任务。这表明政策导向已从单纯的“控产量”转向“提质量”,旨在构建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现代钢铁产业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方案》特别强调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事实上,近年来多家头部钢企已在智能化改造方面率先布局。例如,宝钢股份累计投入超2亿元,建成国内钢铁行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国产化算力中心,并计划于2025年推动300余个AI应用场景落地;首钢股份则上线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推进智慧客服、制度专家等八大AI场景建设;杭钢股份也在稳步推进杭钢云IDC项目和浙江云项目建设。这些实践标志着“AI+钢铁”正在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
从政策演进来看,2024年1月,工信部等九部门已联合发布《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钢铁行业应基本实现由局部应用向系统性、全局性数字化转变。如今,《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再次强化这一方向,说明国家层面对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决心坚定。可以预见,未来谁能在数字技术与生产流程深度融合上抢占先机,谁就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占据有利地位。
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节点。过去依赖低成本、高投入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内卷式”竞争不仅压缩利润空间,也阻碍技术创新。而“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推进,正是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引导资源向技术先进、管理高效的企业集聚。在此背景下,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将持续受益。
然而,我们也需清醒认识到,政策落地效果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地方执行力度可能存在差异,部分区域或出于短期经济增长压力放松产能监管;另一方面,下游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需求恢复尚不稳固,若需求端持续疲软,即便供给收缩也难以支撑价格和利润长期回升。此外,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价格波动依然剧烈,给企业成本控制带来不确定性。
总体来看,《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出台,释放出强烈的结构性改革信号。它不仅是应对短期经济压力的稳定器,更是推动行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加速器。对于企业而言,与其被动等待市场回暖,不如主动拥抱变革,在技术升级与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唯有如此,才能在这场“反内卷”的行业重塑中脱颖而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