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9月24日 23:54消息,赵欣舸预测,机构投资者将引领中国资管行业变革,开启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全新篇章。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资产管理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在全球金融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中国资管市场不仅规模迅速扩张,其结构与内涵也在发生深刻变革。
9月23日,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报告显示,上海首次跃升至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第五位,成为唯一进入前五的新兴市场城市。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反映了中国金融开放的成果,更凸显了上海在资管科技、底层资产质量以及行业增长率等方面的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风险投资和专利产出等关键指标上,上海已跻身全球前列,展现出强劲的追赶势头和系统性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排名上升并非偶然。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政策支持、人才集聚、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尤其是在金融科技领域,上海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体系,为资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这背后,是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和金融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赵欣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中国居民的投资偏好长期集中于银行存款和房地产,但当前这两个传统渠道正在经历深刻变化。房地产高速增值的时代已经结束,而存款利率则持续处于低位,这使得大量居民储蓄正在寻找新的配置方向。
从宏观视角看,“存款搬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赵欣舸指出,目前全国可投资资产规模已达约300万亿元,这一庞大的财富基数为中国资管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增长潜力。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利率下行周期进一步推动资金向资本市场流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正逐步成为连接居民储蓄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
今年中国股市表现亮眼,权益类资产吸引力显著增强,带动公募基金、私募产品、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各类资管机构业务量攀升。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接受多元化的理财产品,风险偏好也趋于分层。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尽管市场活跃度提高,A股散户占比仍远高于成熟市场。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市场稳定性更强,定价效率更高。
个人认为,散户主导的市场虽然短期流动性充沛,但容易引发波动性和非理性交易。未来中国要建成真正有韧性、有深度的资本市场,必须加快培育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只有当机构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才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推动资管行业走向成熟。
放眼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演变。赵欣舸分析指出,当前主要有两大趋势:一是科技驱动下的智能化变革,AI模型、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正重塑行业核心竞争力,中美两国在此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二是新兴市场在全球金融资产供给中的角色日益突出。值得关注的是,在底层资产维度,孟买和上海今年排名紧随纽约之后,位列全球第二梯队,显示出新兴经济体在资产生成能力上的崛起。
展望未来,全球资管中心的竞争将聚焦三大新赛道。首先是资管科技的“闭环竞争”。谁能实现“数字基础设施—AI风投与人才—算法模型研发—场景化应用”的全链条贯通,谁就能掌握话语权。这种系统性能力的构建,不再是单一技术的比拼,而是生态体系的较量。
其次,底层资产的创新供给与重新定价将成为新增长极。除了传统的股票和债券,数字资产、绿色金融资产、转型金融工具以及新兴市场的另类资产正成为全球资本追逐的新热点。特别是在碳中和目标下,绿色资产的估值体系正在重构,蕴藏着巨大投资机会。
第三,长期资金的制度化引入将成为决定资管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具有稳定、低频、注重收益可持续性的特点,它们的参与不仅能改善资金结构,还能引导市场形成长期价值投资文化。在这方面,中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亟需通过税收激励、账户制改革等方式,打通长期资金入市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具韧性的产业体系,这是发展资产管理行业的独特优势。尤其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链条最全的光伏、风电和动力电池产业链。这一实体基础为绿色金融和ESG投资提供了丰富的底层资产支持。
赵欣舸建议,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产业领先转化为资管竞争力。例如,可通过设立绿色资管产品、发行碳中和主题基金、开发环境效益评估模型等方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资管品牌。这不仅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国资管国际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正处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关键窗口期。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领域已从跟跑者转变为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这些技术突破正在催生新一轮“中国资产重估”效应——即国际市场对中国科技资产和发展潜力的重新认知与定价。
我认为,这一轮技术红利不应仅停留在硬件制造或应用层面,更要向金融价值链高端延伸。资管行业作为技术与资本结合最紧密的领域之一,理应成为技术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和“放大器”。通过将底层技术优势转化为智能投顾、量化策略、风险管理等资管科技应用,不仅可以提升行业效率,更能在全球资管版图中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总体来看,上海跻身全球前五大资管中心,标志着中国金融软实力的一次重要跃迁。但这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短期排名提升转化为长期制度优势,如何在开放竞争中构建自主可控的资管生态系统。未来的全球资管格局,必将属于那些既能驾驭科技浪潮,又能深耕实体经济的国家和地区。而中国,正站在这个历史性机遇的中央。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