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9月24日 23:57消息,余额宝降费引发关注,风向标变动或提升投资者收益,货币基金吸引力增强。
作为公募基金行业中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天弘余额宝的一举一动始终牵动市场神经。9月23日,天弘基金发布公告称,经与基金托管人中信银行协商一致,决定将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的托管费率由0.08%年费率下调至0.07%,调整即日生效。这一降费动作不仅标志着行业“巨无霸”首次打破多年费率稳定格局,更被业内视为货币基金费率全面下行的重要信号。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天弘余额宝管理规模高达7932.19亿元,稳居公募基金单一产品首位。在主动权益、指数及债券基金陆续完成批量降费后,大规模货币基金终于也加入这场降费浪潮。此次天弘余额宝调降托管费,虽仅下调0.01个百分点,但其象征意义远大于数字本身——它意味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已从主流产品延伸至现金管理类核心资产,进入深水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次降费后,天弘余额宝的托管费率仍为0.07%,略高于Wind统计的货币基金平均托管费率0.06%/年,其管理费率(0.3%)和销售服务费率(0.25%)也均高于行业均值,但这恰恰反映出头部产品仍有进一步让利空间。而随着监管引导和市场竞争加剧,未来是否会在管理费等更多维度上继续下调,值得持续关注。
事实上,9月23日当天,并非只有天弘余额宝一家宣布降费。易方达基金、国新国证基金也同步发布旗下货币基金费率调整公告。其中,国新国证现金增利的管理费率由0.30%降至0.20%,托管费率由0.10%降至0.07%;易方达保证金收益则自9月26日起,将管理费率由0.20%下调至0.15%,托管费率由0.08%降至0.05%。多家机构几乎在同一时间采取行动,显示出本轮货币基金降费已形成趋势性共振。
此外,东证融汇资管、兴证资管、长江证券资管也于近日公告调低旗下货币基金管理费适用费率。这类调整并非永久性降费,而是基于合同约定的“触发式”机制。例如,当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低于一定阈值时,为防止每万份收益转负导致交收风险,管理人主动下调管理费率以减轻净值压力。兴证资管金麒麟现金添利、长江货币管家、东证融汇现金管家等产品均已因该机制分别将管理费率阶段性下调至0.30%或0.25%,待条件恢复后再回调至原水平。
这种“动态费率”机制的启用,其实揭示了一个现实:当前货币基金面临的不仅是外部竞争压力,更是底层资产收益持续走低带来的生存挑战。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指出,目前多数货基七日年化收益率已跌至1%左右,叠加活期存款利率不断下行,若不通过降费缓解成本侵蚀,投资者实际回报将愈发微薄。在此背景下,降费已成为提升产品吸引力的必要手段。
从政策层面看,监管对公募基金“让利于民”的导向日益明确。证监会此前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引导行业适时下调大规模指数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的相关费率。可以说,天弘余额宝此次降费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顺应监管方向的必然举措。尤其在一个以散户为主的理财市场中,降低交易成本、增强普惠属性,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拉长时间维度观察,今年以来货币基金降费趋势已逐步显现。据Wind数据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约16只货币基金下调管理费,11只调低托管费,近30只调降销售服务费。截至9月23日,货币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销售服务费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0.239%、0.059%、0.129%,相较2024年底的0.246%、0.060%、0.137%全面回落。费率“三降”背后,是整个行业向精细化运营转型的缩影。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降费并非万能药。短期内,费率下调确实有助于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增强货基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竞争力。但从基金公司角度看,利润空间被压缩已是事实。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持流动性管理能力、维持申赎稳定,是对投研体系与后台运营的双重考验。若一味比拼低价而忽视风控和服务质量,反而可能埋下系统性隐患。
格上基金研究员毕梦姌认为,天弘余额宝此次降费具有强烈的风向标意义。历史上,该基金从未主动下调过任何费率,如今迈出这一步,预示着行业竞争逻辑正在发生根本转变——从“规模驱动”转向“成本优化+客户体验驱动”。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头部货币基金跟进调整,整体费率中枢有望进一步下移。
站在投资者角度,每一次费率下调都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让利。虽然单次降幅看似微小,但在复利效应和庞大资金体量下,长期积累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每一分钱的成本节约,都是对真实收益的守护。更重要的是,降费强化了公募基金服务大众的普惠金融定位,让更多普通投资者享受到专业理财工具的价值。
总体来看,天弘余额宝的降费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公募基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它既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也体现了监管层推动行业回归本源的决心。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基金公司以降费为契机,提升投研能力、优化服务体系,在良性竞争中实现投资者、机构与市场的多方共赢。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