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熊猫债发行创两项历史纪录,境外投资者持有占比近六成。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近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20亿元人民币的2年期熊猫债券,票面利率为1.64%。此次发行受到市场热烈追捧,境外投资者认购比例接近六成,包括多家曾参与亚投行美元债发行的境外央行和机构投资者。 此次熊猫债券的成功发行,不仅体现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亚投行的认可,也反映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境外投资者积极参与,说明亚投行在全球基础设施融资中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同时也为人民币资产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配置选择。这一举措有助于增强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由中国发起并设立、总部设在北京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其宗旨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为未来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自2016年1月正式开始运营以来,亚投行已从最初的57个创始成员扩展至目前全球110个成员的国际多边开发机构。熊猫债是指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是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拓宽人民币跨境融资渠道、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工具。
作为在债券发行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开发机构,其已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7笔熊猫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165亿元。此次发行共获得64亿元人民币的认购订单,实现3.2倍的超额认购,创下了亚投行熊猫债发行历史上的最高纪录。最终定价较国家开发银行同期限债券的利差为7个基点,成为亚投行近三年来在熊猫债市场中实现的最窄发行利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易大幅拓展并深化了亚投行的投资者群体,吸引了超过30家机构参与,创下单次亚投行熊猫债发行中参与机构数量的新高,其中包括12家新加入的投资者。其中,一些此前曾认购亚投行美元债的央行和官方机构是首次进入在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彰显了熊猫债的国际吸引力。
近年来,随着制度安排不断完善,资金使用更加灵活便利,熊猫债券市场的深度广度持续拓展。截至目前,熊猫债券累计发行规模已突破一万亿元,发行机构超90家,涵盖国际开发机构、外国政府、境外金融机构及非金融企业,区域覆盖亚、欧、非、北美、南美五大洲,包括熊猫债券在内的人民币国际融资,规模在国际上排名第二。
在发行端,今年以来,亚投行、新开发银行、非洲进出口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以及奔驰、拜耳等知名企业在华发行熊猫债券,显示出中国市场对全球资本的持续吸引力。匈牙利政府和摩根士丹利已分别获得50亿元和100亿元的注册额度,并计划近期启动发行,进一步体现了国际主体对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与期待。 从当前形势看,熊猫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升,也表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随着更多海外机构进入这一市场,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为国内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活力。同时,这也预示着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正朝着更加多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
在投资端,熊猫债券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了优质的人民币资产,凭借其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等优势,持续吸引各类投资者,推动了投资者结构的多元化。目前,外资银行及境外投资者持有的熊猫债券规模已接近四分之一。近年来,巴西书赞桉诺集团、非洲进出口银行等机构已成功发行熊猫债券,巴西财政部、非洲金融公司等也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发行工作,显示出熊猫债券在促进中巴、中非等国际金融合作中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 从当前发展态势看,熊猫债券不仅为国际资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配置选择,也在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互联互通方面发挥了桥梁作用。随着更多海外机构参与其中,熊猫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为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发行反映出亚投行的信用在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市场中不断提升,”亚投行司库长诺德礼(Domenico Nardelli)表示。他提到,一些此前参与过亚投行美元债券发行的央行和官方机构如今也进入了熊猫债市场,同时各类商业银行和新投资者也积极参与其中,这令团队感到十分鼓舞。此次发行的结果充分展示了亚投行在建立积极的投资者沟通机制以及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方面所做出的持续努力。
记者还获悉,中资与外资银行的资金管理部门是本次发行的主要推动者,占最终配售比例的88%;中国人民银行及官方机构认购了10.5%;其余部分由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完成。在最终配售中,境外投资者占比57.5%,境内投资者占42.5%。其中,境外商业银行的认购比例最高,达到47%;其次是境内外资银行(27%)、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10%)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4%)。
亚投行供图
分析人士表示,熊猫债市场的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形成双向促进作用。一方面,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被更广泛地使用,加之人民币国际化机制不断完善,增强了境内外主体持有、使用人民币的信心,从而推动了熊猫债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熊猫债市场的发展也增强了人民币的投融资功能,有利于推进人民币进一步成为国际结算、计价、储备货币。
熊猫债近年来实现了显著的发展,这既得益于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所具有的相对低息优势,也离不开相关制度优化政策的持续推动。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可以自由汇往境外,标志着熊猫债募集资金转出境外不再受限,资金使用更加灵活。这一政策有效提升了熊猫债企业募集资金的便利性,结合2023年以来国内较低的利率环境,进一步推动了熊猫债市场的快速扩张。 从市场发展角度看,政策的持续优化为熊猫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反映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稳步推进。未来,随着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市场机制更加成熟,熊猫债有望在吸引外资、促进跨境资本流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024 年1 月,交易商协会修订《外国政府类机构和国际开发机构债券业务指引》,以进一步简化定向发行相关要求,对外国政府类机构和国际开发机构发行熊猫债进行规范,提升境外主体在境内债券市场的融资便利性。2024 年 6 月,交易商协会持续优化熊猫债发行机制,在发行环节引入“边际区域灵活配售”“时间优先”“底层申购订单共享”等创新机制,助力跨国企业发行定价市场化、透明化。
2024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 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提到未来要“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具体措施包括“支持更多境外央行、国际开发机构、跨国企业集团等优质发行主体在境内发行熊猫债”。
自2024年9月起,交易商协会相继发布了《关于开展境外机构债券定价配售机制优化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及《境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2023版)》等文件,为熊猫债在注册发行、定价配售及信息披露等方面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
就在不久前的7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优化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过程中涉及的熊猫债资金管理流程,并将其纳入“绿色通道”进行管理。
发行人结构优化成为2025年上半年熊猫债市场发展的另一大亮点。交易商协会指出,今年上半年,国际开发性机构和跨国企业的熊猫债发行占比同比上升了23个百分点。中长期限熊猫债的发行占比达到74%,较去年同期增长20个百分点,显示出发行人结构的显著改善。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和绿色发展的方面,上半年境外机构共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和绿色债券等创新产品86亿元。
南京银行资金运营中心的王慧指出,在当前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熊猫债市场依然拥有显著的融资成本优势。随着政策支持不断优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以及再融资需求的增加,熊猫债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吸引更多外资机构参与人民币债券市场。此外,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等创新型债券产品也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在目前国内结构性资产短缺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熊猫债带来的新投资机会将更加关注。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