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8月14日 07:50消息,券商大派红包,华林证券暴涨10倍,头部券商每手派40元。
8月13日,A股市场全天呈现震荡上行的走势,沪指成功突破去年10月8日的历史高点,创下近四年以来的新高。作为“牛市旗手”的券商板块也出现强势反弹,国盛金控再度涨停,实现两连板。
对于投资者而言,除了股市大涨带来的收益提升外,还有一项收益正在悄然增长——上市公司分红。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重视股东回报,持续稳定的分红成为吸引长期投资者的重要因素。这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反映出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对投资者来说,分红所带来的现金流,是投资回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分红收益更显珍贵。
以证券行业为例,不少券商分红力度、规模均在增加。
当前正值券商2024年年度分红逐步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信息陆续披露的重要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包括第一创业、华林证券、方正证券、西南证券等在内的多家券商在2024年的分红力度相比2023年明显提升,部分券商的分红规模翻了一番,其中华林证券2024年的分红金额达到2023年的十倍之多。 从目前券商的分红趋势来看,行业整体正在向股东回馈更多利润,这或许反映出部分券商在经营状况改善后,更愿意通过分红来增强投资者信心。不过,也需关注这种高分红是否可持续,以及背后是否有相应的盈利支撑。对于投资者而言,分红虽是利好,但更应结合公司基本面综合判断。
此外,截至8月13日,已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25年中期分红预案,并提出了三年股东回报规划。相比之下,在2022年和2023年,仅各有2家和1家上市券商实施了中期分红。
在证监会的推动下,2024年实施中期分红的券商数量增加至26家,预计2025年这一数量还将继续增长。
哪些券商分红诚意相对更足?
从每手分红的金额来看,头部券商表现得更为积极。由于目前公布2025年中期分红具体数额的券商较少,2024年年报中的分红情况更具参考价值。
从2024年年报的每手分红情况来看,广发证券以每手40元的分红金额位居第一;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和国信证券分别以每手37.7元、37元和35元位列其后;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和东吴证券每手分红也均超过20元;此外,还有13家上市券商每手分红金额不低于10元。
8月13日,光大证券和申万宏源如期公布2024年年度分红方案,每手投资者可获得的分红金额分别为10.86元和4.6元,两家公司总的分红金额分别达到5.01亿元和11.52亿元。
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上市券商宣布实施2024年年报分红。实际上,以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券商在分红方面一直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以年报分红为例,2021年和2022年分别有43家,2023年达到44家;若将已披露分红计划但尚未完成派息的券商计算在内,2024年同样有44家券商进行年报分红。 从数据来看,券商行业的分红趋势保持稳定,尤其是央国企背景的券商在回报股东方面更为积极。这种现象反映出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增强,也体现了企业在经营稳健的基础上对投资者利益的重视。同时,持续的高分红政策也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稳定性。
尽管年报中公布分红的公司数量变化不大,但深入分析各券商的分红情况,可以发现分红力度明显提升的券商并不少。
比如,合并不久的国泰海通,2024年中期分红与年度分红总金额达到62.40亿元,较2023年的35.31亿元几乎翻倍。2024年每手分红表现也较为亮眼,中期分红加上年度分红合计达43元。
部分中小券商的分红力度提升更是可圈可点。
2024年分红总规模增长最为显著的当属华林证券,其2024年度分红总额达到1.08亿元,相较2023年的0.108亿元,实现了明显提升。这一数据反映出公司在盈利能力与股东回报方面的积极变化,也显示出其在资本运作和财务规划上的成效。从行业角度来看,这种快速的增长或许意味着公司正在逐步改善经营状况,增强市场竞争力。不过,投资者仍需结合公司整体业绩、行业环境以及未来发展战略进行综合判断。
方正证券分红规模同样增长显著,其2024年首次进行中期分红,使得2024年分红(中期+年度)总规模达到8.83亿元,是2023年的四倍之多。
与方正证券一样,红塔证券也于2024年首次进行中期分红,使得其2024全年分红总规模达到7.08亿元,是2023年的近三倍。
西南证券2024年的分红总额约为2023年的两倍多,达到5.6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在2024年共进行了三次分红,除了一般的年度分红和中期分红外,还包含了前三季度的分红。
与此同时,部分尚未实施2024年中期分红的券商,推出了前三季度的分红计划,从而使其2024年的分红次数仍达到两次。涉及的券商包括浙商证券、南京证券、财通证券、山西证券和西部证券。
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过去,上市券商通常仅在年度报告中进行分红,而中期分红或季度分红则较为少见;在监管层多次呼吁的推动下,自2024年以来,实施一年多次分红的上市券商数量明显增多。
2022年仅有浙商证券和兴业证券两家上市券商实施了中期分红;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进一步减少,仅剩财通证券一家;而2024年则出现明显增长,共有26家券商进行中期分红,包括兴业证券、申万宏源、国海证券、广发证券、西部证券、第一创业、长城证券、中信证券、西南证券、华鑫股份(华鑫证券母公司)、中泰证券、东方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东兴证券、国泰海通、红塔证券、中原证券、东吴证券、华泰证券、中银证券、光大证券、中国银河、方正证券、中金公司、信达证券。 从数据变化来看,2024年券商中期分红的活跃度显著提升,反映出行业整体盈利状况有所改善,同时也可能与监管政策或公司战略调整有关。这种趋势值得持续关注,尤其是在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券商分红行为往往能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信心支撑。
截至2025年8月13日,包括招商证券、国金证券、国信证券、国泰君安、东吴证券、山西证券、兴业证券、南京证券、长城证券、东兴证券、国元证券、国海证券、国联证券在内的十余家券商已发布了2024—2026年未来三年的股东回报规划;同时,东吴证券、财达证券、首创证券、华鑫股份等至少四家券商也制定了2025—2027年期间的股东回报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券商的半年报通常在8月下旬发布,而中期分红计划往往与半年报同步公布。这意味着,那些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的上市券商,有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获得更多市场关注和资金青睐。 从市场角度来看,分红计划的提前公布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稳定的分红预期能够为券商股带来一定的支撑。同时,这也反映出部分券商在经营层面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稳健的财务结构,具备持续回报股东的能力。未来,随着更多券商陆续公布分红方案,行业内的竞争格局和估值逻辑或将随之发生变化。
就单家券商而言,哪些券商分红诚意更足?
从2024年报每手分红情况(税前)来看,头部券商展现出更大的分红诚意。
在已公布分红规模的券商排名中,招商证券和华泰证券位列前二,每手分红分别为37.7元和37元。国信证券以每手35元的分红位居第四。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以及东吴证券的分红则处于每手20至30元之间,分别为28元、23.7元。中信建投、中国银河、长江证券、国金证券、财通证券、光大证券、红塔证券、财达证券、国元证券、东方证券、兴业证券、华安证券、浙商证券等券商每手分红均超过10元,其余券商的分红则在每手10元及以下。 从目前的分红情况来看,头部券商依然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对股东的回馈力度,而中小券商则在分红水平上相对保守。这反映出不同券商在业务结构、盈利能力以及战略选择上的差异。对于投资者而言,分红虽是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但更应结合公司的长期发展能力和行业前景综合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以及首创证券尚未公布2024年度的分红方案,根据三家券商此前公布的分红计划,其每手分红金额分别为28元、9元和9.5元。
不过,从2024年年报披露的股利支付率来看,中小券商在分红方面表现出更强的意愿。具体而言,在股利支付率超过50%的券商中,国联民生以80.04%的比率位列第一,红塔证券和西南证券两家中小券商随后,股利支付率分别为63.59%和61.76%。在40%至50%的分红区间内,东吴证券、财达证券、长江证券、国海证券、国信证券等中小券商也均有上榜。
相比之下,头部券商的股利支付率整体偏低,例如招商证券、广发证券等大型机构,其股利支付率基本维持在30%左右,部分头部券商的这一比例甚至低于20%。
根据受访人士的分析,从长期角度看,分红能够提升股息率,增强券商对投资者的长期吸引力。然而,一次性大额分红并不意味着投资价值就高,分红的力度也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应结合公司的发展阶段、业务结构以及资金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相对而言,处于成熟发展阶段、后续资金投入需求较低的上市公司,更适合进行大规模分红;相反,对于正处于业务拓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企业而言,若分红规模过大,可能会对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在再融资受限的情况下更为明显。一些以创新型业务为主、具有重资本特征的证券公司,便属于后者。
与此同时,不同券商的业务结构存在差异,分红水平也有所不同。以中金公司为例,其在科创板跟投等重资本业务上投入较多,在人均成本较高的欧美市场投行业务布局更广,导致其资本金相对紧张,可用于分红的资金规模受到一定限制。
另一方面,近年来,不少中小券商将发展重点放在自营、资管等传统业务上,这些业务对资本金的要求相对较低。相比之下,需要更多资金支持的创新类业务,中小券商却难以获得相应的支持。因此,与大型券商相比,那些盈利能力较强的中小券商反而能够将更高比例的净利润用于分红。
此外,由于上市券商的股本规模存在明显差异,一些每手分红金额较低的券商,其整体分红总规模反而可能更高。因此,在评估券商分红诚意时,应从多个角度综合考量,而不能仅以每手分红金额作为唯一标准。 我认为,投资者在关注券商分红时,不应只看表面数据,而应结合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以及分红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分红金额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一家公司的诚意,更需要结合其长期发展和对股东回报的持续性来看待。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