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财经脉搏,洞察投资热点

专业财经资讯平台 实时追踪全球金融动态

双贴息新政来袭,借款人心头大石落地:省钱更省事

双贴息政策落地,借款人迎来省钱+省心双重利好

双贴息政策助力借款人节省成本,简化操作流程,实现省钱又省心的融资体验。

   继《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发布之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这两项贷款贴息政策进行了详细介绍。 从政策内容来看,这两项措施旨在通过财政手段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融资负担,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需求。对于服务业经营主体而言,贷款贴息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增强其抗风险能力;而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财政贴息则降低了贷款成本,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这些政策的出台,体现了政府在稳增长、促发展的背景下,持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和民生改善的决心。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申请条件是什么?具体办理流程复不复杂?如何确保贴息资金真正用于支持消费?在近日的发布会上,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了市场关切。 从政策设计来看,个人消费贷款主要面向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自然人,通常要求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合法的收入证明以及稳定的就业状况。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则更注重经营实体的合规性、盈利能力及还款能力,需提供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等相关材料。整体来看,这两类贷款的申请流程相对清晰,但具体操作中仍需根据地方政策和金融机构的要求进行调整。 办理流程虽不算复杂,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申请人可能因材料准备不全或信息不对称而遇到阻碍。因此,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是推动政策落地的关键。同时,为确保贴息资金真正用于支持消费,相关部门已建立资金使用追踪机制,并通过大数据比对、实地核查等方式加强监管,防止资金挪用或滥用,切实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指出,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旨在进一步加强财政与金融的协作,引导更多信贷资源精准投放至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及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在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同时,通过激发消费活力,推动经济循环更加畅通。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对象,是指居民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时,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这包括单笔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支出,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用于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的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致相当于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的三分之一,政策实施期限为一年。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主要面向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重点支持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行业。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期限为1年,每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单户最高可获得1万元的贴息支持。 从政策内容来看,这一措施旨在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增强服务业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形成有力支撑。在当前经济复苏的关键阶段,这样的政策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消费回暖。同时,明确的贴息上限也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避免资源过度集中,确保更多企业能够受益。 

   根据此前公布的政策,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贷款经办机构为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分别是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和中银消费金融。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无缘首批名单,而在银行之外,还有4家消费金融公司入围。对此,廖岷介绍,为保证政策服务于有真实借款需求的个人消费者和服务业经营者,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贷款经办机构的信息系统非常重要,为此这项政策选择的都是全国范围经营、客户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廖岷还称,这两项政策到期后,财政部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和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

   关于消费金融公司入围的情况,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分析指出,与传统银行相比,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覆盖的消费场景更为多样,服务的客户群体也更加广泛,能够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与名单中的全国性银行形成有效补充。同时,政策明确要求贴息资金必须真正用于消费行为,这与持牌消金公司所具备的业务能力及其积累的客群特征高度契合。

   市场普遍关注的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其申请条件相对宽松,旨在实现广覆盖和低门槛。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表示,这两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并未设置复杂的申请流程,力求让民众“省钱又省心”。只要满足一些基本且必要的条件,即可享受政策支持,从而更精准地发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作用。 从政策设计来看,这种简化流程、降低准入门槛的做法值得肯定。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政策的覆盖面,也体现了政府在推动经济复苏过程中更加注重实效与便利性。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更容易享受到政策红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首先,居民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于红表示,从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里,无论是日常生活性的小额消费,还是买车、装修、购置家具家电或手机电脑等较大额度的商品消费,或者是旅游、养老、生育、教培、医疗等服务消费,只要是在相关机构获得了消费贷款,其中实实在在花出去用于消费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贴息支持,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多笔消费可以叠加享受。

   关于执行的具体规则,于红介绍,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也可以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是3000元。

   于红表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如果借款人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一些非消费领域,或是其他违规套利行为,这不属于政策的支持范围,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

   对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的条件,于红表示,核心是要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是今年3月16日公开发布的,对于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这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而言,从今年3月16日到年底的时间里,只要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而且已收到贷款资金的这些经营主体,都可享受最长1年的贴息,贷款期限不足一年的,按照实际期限来进行贴息。

   于红强调,贷款资金必须依法合规地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扩展经营场所、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增加业务类型、开展员工培训、推进产品开发等,重点是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增强服务供给能力,不得用于投资理财或套利行为。

   于红介绍,这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操作的便捷性,贴息资金的申请与审核等环节,均由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办理,旨在最大程度减少借款人的操作负担,提升政策落地的效率。 从实际执行角度看,这种由专业机构和地方政府主导的操作模式,有助于提高政策执行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也能有效避免因流程复杂而影响政策效果。同时,这也反映出政府在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更加注重实效与用户体验,体现了政策设计的人本理念。

   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的同时,只需要增加一个操作,就是要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对于已经签订的贷款,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来取得借款人的相关授权。

   享受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借款主体同样不需要进行贴息的申请,只需要按照正常的信贷流程在银行办理贷款就行。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贴息资金以后,对经营主体已经支付的利息,一次性向经营主体返还对应的贴息资金;对于经营主体未来需支付的利息,贷款经办银行在后续按期收取时,直接扣除对应的贴息资金。

   资金流向也是市场的关切之一,如何确保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廖岷回应称,财政贴息资金的使用管理要遵循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的原则。为此,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将按要求做好贴息政策的审核、拨付、清算等各项工作,对贴息资金实行全流程管控,同时还建立了政府部门和经办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贴息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政策执行期满后,财政部门将会同金融监管总局,组织对贷款经办机构贴息资金的申请、审核、清算等情况开展核查,对发现的情况,财政部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借款人的合理使用是政策落地生效的重要环节。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对于居民而言,申请个人消费贷款应选择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贴息政策带来的实惠;同时,应根据自身和家庭的实际消费需求来申请贷款,量力而行,适度使用,避免因贷款额度高、利率低或有补贴而盲目申请,导致个人债务负担过重。经营主体也应确保贷款资金用于合法合规的经营活动,居民则应将消费贷款用于合理消费,不得违规用于投资理财等非消费用途。 从当前政策导向来看,鼓励消费与防范风险并重,强调的是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只有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避免资源浪费和潜在风险积累。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增强风险意识,理性对待信贷政策,做到用之有度、用之有效。

   董希淼还称,金融机构应摒弃对规模和速度的过度追求,将贷款利率维持在合理区间,提升业务的商业可持续性。同时,应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风险控制模型与算法,基于消费者的就业状况、收入水平、负债情况及信用记录等多维度信息,精准评估其还款能力,从而提高风险防控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此外,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贷款用途及资金流向的监管,防止贷款被挪用,确保贴息资金不被违规套取。在信贷审批过程中,应深入分析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提升需求匹配的精准度,增强审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有效遏制过度授信和“多头借贷”等问题,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出台后,6家国有大行和多家股份制银行迅速跟进,表示将按照相关要求,结合实施方案及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业务流程。自2025年9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将开始实施贴息政策。 这一政策的落地,体现了政府在推动消费、支持民生方面的积极态度。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降低个人消费贷款的成本,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同时,银行的快速响应也显示出金融机构对政策导向的高度敏感与配合度。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实施,预计将对消费市场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银行积极执行贴息政策,展现出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快速反应能力、市场化运作的灵活性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作为政策传导的关键环节,银行通过及时发布通告并明确市场化、法治化推进的原则,不仅体现了对监管要求的严格遵守,也反映出其主动利用政策红利拓展业务的积极态度,同时彰显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消费回暖和企业纾困的社会责任感。

   在薛洪言看来,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共同实施产生了“供需双轮驱动”的协同效果:个人消费方面,通过降低信贷成本,释放了汽车、家居等大额消费需求,为服务业经营者带来更多的订单;而服务业企业则借助贷款贴息减轻融资负担,增强生产和服务供给能力。这种互动形成了“消费需求扩大—企业收入提升—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增长—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打通经济运行中的堵点。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特别推荐
黑翼资产急刹车?百亿量化私募上新速度现两极分化

2025-09-20 01:02

招商信诺高层换帅 王颖将执掌董事长新航向

2025-09-20 00:00

券商监管再升级,5家机构分支机构违规遭严查

2025-09-19 23:59

华泰证券:降息落地金价高台跳水?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黄金底

2025-09-19 22:54

徽商银行APP推荐产品热衷量化选基,广银高收益产品回报走低

2025-09-19 22:51

国家电网内生新掌门,英大证券迎变革新篇章

2025-09-19 22:50

德意志银行刘佳:港股科技股正经历价值重构浪潮

2025-09-19 22:47

《信托新规来袭:张杨解读回归本源的颠覆性变革》

2025-09-14 10:44

红相股份审计风波引关注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及责任人遭处罚

2025-09-14 10:37

《信托业迎重磅变革:主业回归重塑业务版图》

2025-09-14 09:38

资管出海新图景!基金业亮相投洽会引关注

2025-09-14 09:37

兴民智通控股权生变?5200万股再遭拍卖引关注

2025-09-14 09:33

江苏银行领跑城商行,长三角四小龙共筑3万亿新高地

2025-09-03 10:53

天价劳资纠纷引爆舆论,光大证券能否逆袭百亿营收?

2025-09-03 10:52

瑞银预警:10月底或成A股转折点,两大主线暗藏机遇

2025-09-03 10:48

通信板块盈利回暖,机构重仓凸显投资新风口

2025-09-03 09:51

中信金融资产盈利超61亿,冲刺行业标杆新高度

2025-09-03 09:49

ETF巨头增速放缓,中小机构逆袭登榜:公募上半年盈利新变局

2025-09-03 09:48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金银板块迎新机遇

2025-09-03 08:35

两融余额再创新高,增量资金强势涌入股市热潮

2025-09-03 08:33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与这些优秀平台共同构建财经信息生态

科金社
www.wjgs222.cn 访问网站
科技快讯
news9999.cn 访问网站
文化潮流网
www.kouc.cn 访问网站
量子财讯
www.360shoulu.com 访问网站
查看更多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持续增加中,欢迎与我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