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9月20日 00:00消息,招商信诺高管调整,王颖拟任董事长,公司迎来新发展。
一家银行系险企即将换帅。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招商银行副行长王颖拟接替王小青,出任招商信诺董事长及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委员,该提名已通过股东会审议。相关任职资格仍需监管机构核准。
王颖在招商银行工作已满28年,目前是该行四位副行长之一,主要负责零售业务板块,拥有南京大学硕士学位。
一个月前,记者曾报道,随着招商银行原副行长王小青调任招商金控,他已不再担任招行及其控股子公司的所有职务,包括其兼任的三家招行子公司董事长职位,分别为招商信诺人寿、招商信诺资管和招商基金,目前这三家公司的“一把手”职位仍处于空缺状态。
招商信诺人寿是10家银行系险企之一,由招商银行和美国信诺健康人寿保险公司(Cigna)各持有50%的股权。作为其资产管理平台,招商信诺资管由招商信诺人寿控股约87.35%,显示出其在资产管理领域的主导地位。 从行业角度来看,招商信诺人寿的股权结构体现了中外合资在保险领域的深度合作,既有国内银行的渠道优势,也有国际保险巨头的专业经验。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提升公司在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和服务能力上的综合竞争力。而招商信诺资管的高持股比例,则进一步强化了其在投资运作中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有利于推动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记者注意到,招商信诺人寿与招商信诺资管的董事长通常由同一人担任。自招商信诺资管于2020年10月成立至今,已历经两任董事长,分别为曾任招商金控总经理的刘辉,以及现任招商金控总经理的王小青,他们在任职期间均同时担任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董事长。
本次,招商信诺人寿的董事长一职将由王颖接任。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询问,招商信诺人寿回应表示,招商信诺资管作为独立法人实体,其董事的变动情况应以该公司正式公告及监管核准结果为准。而招商基金方面,目前尚未正式公布董事长的人选。
目前,招商信诺人寿的高管架构为“一正一副三助理”。常颖担任总经理一职,刘隽担任副总经理,刘雯菁、张鹏、顾育匡三人则分别担任总经理助理。此外,公司还设立了董事会秘书、审计负责人、首席合规官及总精算师等关键职位。其中,常颖同时兼任子公司招商信诺资管的副董事长。
根据招商银行2025年中期报告,招商信诺人寿的总资产达到2366.89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08亿元;招商信诺资产管理的总资产为11.16亿元,上半年净利润为0.71亿元;招商基金管理的总资产为153.91亿元,上半年净利润7.89亿元。
前8月原保费收入增速转正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波动后,招商信诺前八个月的业务增速实现转正,呈现出逐步回暖的态势。记者了解到,截至2025年8月底,招商信诺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42.2亿元,同比增长8.34%;净资产规模达到174.40亿元,同比增长58.63%。
今年8月,招商信诺人寿总经理常颖在论坛上指出,未来企业或将呈现出头部公司寡头化、尾部公司边缘化、中部公司平庸化的竞争格局。面对这一趋势,招商信诺强调要突破中部公司的平庸化困境,必须走大健康领域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并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这种“两极分化、中间停滞”的格局已初现端倪。头部企业凭借资源、品牌和技术优势不断巩固地位,而尾部企业则因缺乏竞争力逐渐被市场淘汰。对于处于中间地带的企业而言,若不能找到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因此,招商信诺选择聚焦大健康产业,不仅是应对市场变化的战略选择,更是顺应全球医疗健康领域发展趋势的必然之举。通过打造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和产品体系,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招商信诺人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大健康战略是招商信诺双方股东的共同决定。美方股东Cigna明确将其战略重点放在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领域;中方股东招商银行希望招商信诺能够发展成为一家在健康领域具备明显优势的保险公司。
在全球低利率环境持续加深的背景下,保险行业面临利差损风险上升、投资收益压力增加等多重挑战。在此形势下,招商信诺表示,将在行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加快实施大健康战略,通过差异化的的发展路径来应对低利率周期带来的影响。
据悉,这一战略从三个方面推进:首先,积极降低负债成本,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放弃高保费、高利率的固收类产品,其中固收类产品新单年化保费到2025年上半年已降至零;其次,按照监管要求,加快推动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银保渠道的分红险占比从2021年的6%提升至2024年的70%,并在2025年进一步攀升至95%以上;第三,积极推进大健康业务转型,加速发展健康险和相关健康服务。目前,高端医疗团险的市场份额已增长至37%,个人短期健康险的新单年化保费同比上涨超过60%。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这种战略调整体现了保险业在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引导下的主动求变。减少对固收类产品的依赖,转向更具市场弹性的浮动收益产品,有助于提升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时,加大对健康险和健康管理的投入,不仅符合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方向,也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增长点。这种转型既是对客户需求的回应,也是行业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