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8月30日 12:52消息,刘珺详解工行中报,以匀速平衡理念助力经济稳定发展。
“工商银行所承担的是主力军银行的角色,即作为主力军、压舱石和稳定器。如果稳定器的运行速度过快,其稳定作用可能反而难以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始终认为,匀速或许才是最有效的,平衡也许才是最优的选择。一直以来,我们坚持这一理念,推动工商银行的转型以及更高质量的发展。”8月29日,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会上表示。
在此次线上业绩说明会上,刘珺从财务、市场对比以及经营管理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工商银行2025年中期报告的表现,阐释了工行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身的确定性答案。
刘珺表示,管理层一直高度重视营业收入,因为这是工商银行在各个市场中发挥影响力的重要基础,而这种影响力的背后,是公司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他强调,对于营业收入,不仅要关注其规模,更要注重其质量。 在我看来,这一观点体现了管理层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理解。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单纯追求规模增长已不再具备长期优势,如何提升收入的质量、优化结构、增强盈利能力,才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这种重视质量的导向,有助于推动银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保持稳健前行。
2025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090.82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扭负转正,为近三年同期最好表现”,且过去四个季度中三个季度录得同比营收正增长,“说明工商银行营收增长迎来企稳并转向的信号”。
谈及营收结构,刘珺表示,对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大型商业银行来说,利息净收入犹如“主食”一般关键。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微幅下降0.1%,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在国有大行中表现较为突出,为整体营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他进一步分析,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双重策略:“一方面,我们坚持‘平衡量价’原则;另一方面,在LPR下调后,同步调降存款挂牌利率,有效熨平了净息差波动。”这不仅体现了工商银行在负债端的成本控制能力,确保息差与利息收入稳定,更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支持市场在合理价格中枢之上开展业务。”
2025年上半年,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达到955亿元。其中,佣金收入为670亿元,同比下降0.6%,“随着一次性政策因素影响逐渐消退,中间业务收入的降幅正在快速收敛”;其他非息收入则为285亿元,同比增长38%,在整体收入结构中的占比显著提升,显示出较强的增长潜力。 从数据来看,虽然佣金收入仍面临一定压力,但降幅收窄表明相关业务正在逐步恢复。而其他非息收入的大幅增长,则反映出银行在多元化收入来源方面的努力初见成效。这种结构性调整对于提升银行抗风险能力和长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资产质量持续巩固。6 月末,工商银行不良率1.33%,较年初下降1个BP;拨备覆盖率217.71%,全口径拨备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刘珺重申,工商银行在不良率的控制以及拨备覆盖率提升方面,走出了一个比较好的“喇叭口”形状。同时,他认为“站上1万亿元拨备余额新台阶,对大型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从市场同业对比的角度来看这份中期业绩,刘珺表示:“从近两年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成为工商银行的股东应该是一件较为令人满意的事情。”
从股价来看,刘珺引用数据进行说明,他表示:2024年工商银行A股和H股股价分别上涨了44.8%和36.4%,2025年上半年涨幅分别为9.7%和19.4%,均超过银行板块整体涨幅,在大型银行中表现同样突出。
针对“大船掉头难”的疑问,刘珺明确:“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金融力量,我们一定是和国民经济同向在前进,尽量不要做掉头的动作。若工商银行实现超常增长率,国民经济端不会全是正向反映,这是工商银行的责任和担当。”
分红层面,工商银行一直坚持持续稳定的分红政策,与股东共同分享价值创造的成果。2024年度现金分红金额达到1098亿元,继续位居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首位;2025年计划实施中期分红504亿元,且分红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截至8月28日,工商银行A股和H股的股息率分别为4.2%和5.8%。刘珺分析指出,工商银行股票具有较强的固定收益属性,其股息率不仅高于长期资金的负债成本,与部分理财产品相比也具备竞争力,依然是值得考虑的优质投资选择。 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高股息率的蓝筹股在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更具吸引力。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大行,盈利稳定、分红持续,其股息率表现反映出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在低利率环境下,这类资产的价值愈发凸显,尤其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而言,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工商银行的目标是世界一流现代银行,是现代金融强国建设中的领军银行。” 刘珺强调,“国际化、综合化不仅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应对低息差环境、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必选项。”
刘珺进一步阐释,境内分行作为“大本营 和“主根据地”,为集团发展提供稳定动能输出;而国际化与综合化业务则如同“新根据地”,是工商银行培育的“二次能源”和“新增长曲线”,正持续为集团贡献增量价值。目前两项业务合计占集团营收和税前利润的比重已分别达 9.8%和13%,较去年全年水平均实现显著提升。
在综合化业务领域,工商银行正全面推进 AIC 股权投资试点,实现“18个试点区域基金签约全覆盖”,并在基金设立规模与项目投资体量上保持市场领先。“目前集团资产中‘债权占比仍然较高,”刘珺指出,“我们将把握政策机遇窗口,为客户提供更多股权及类股权投融资产品组合,着力提升资产负债表的活性,构建更多元的收入结构。”
在谈及国际化战略时,刘珺表示,工商银行正加快将“人民币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这一本土优势拓展至海外市场,通过构建境内外人民币资产投资与交易的新平台,积极稳妥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今年上半年,我们又新增一家人民币清算行,目前总数已达到12家,”他特别指出,“同时,多家全球客户委托我们担任人民币资产托管机构,在主权财富基金的托管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面对全年净利润能否转正的提问,刘珺再次强调:“工商银行始终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发展,同向发力。希望全年业绩在数字上相比半年度有所提升,这种进步是实实在在的,体现了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以及推进金融改革的年度成果。” 从当前经济环境来看,银行业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在稳增长、防风险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工行此次表态,既展现了其对自身经营状况的信心,也反映出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审慎判断。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净利润的稳步回升,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
从业绩数据到战略布局,工商银行中报折射出国有大行的定位思考:以“匀速平衡”为方法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既做经济大盘的“稳定器”,也当改革创新的“先锋队”。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