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财经脉搏,洞察投资热点

专业财经资讯平台 实时追踪全球金融动态

暑运62天收官:日均2亿人次跨区域流动,见证出行热潮

暑运62天破纪录:日均2亿人次奔涌,流动中国点燃夏日热浪

财经那些事2025年09月03日 09:46消息,暑运62天日均2亿人次跨区域流动,出行热潮彰显文旅活力。

   为期62天的2025年暑运于8月31日正式落下帷幕。随着学生返校、家庭出游潮退去,交通运输迎来了阶段性收尾。然而,这一个暑运所释放出的出行热度,远超预期,不仅刷新多项历史纪录,也折射出中国居民旺盛的出行需求与消费活力。

   9月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暑运初步统计数据: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119亿人次,日均流动量高达1.92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3%。其中,公路自驾出行量达到87亿人次,占总流动量的73%,依然是国民出行的绝对主力。铁路方面共发送旅客约9.4亿人次,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47亿人次,水路客运量预计超过6694万人次,各项指标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铁路集团与各大航空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暑运无论是铁路还是民航,运输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这一“量价背离”的现象值得深思——旅客数量节节攀升,但票价却未同步上涨,甚至出现下滑。这背后,是运力加速释放、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者理性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国铁集团公布的数据,7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43亿人次,同比增长4.7%;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达7.02亿吨,同比增长4.8%,客货运量双双刷新历史同期纪录。与2019年暑运7.35亿人次相比,今年增幅显著。这一增长不仅得益于高铁网络持续加密和普速线路优化,更源于旅游专列、跨境列车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例如,广深港高铁暑运期间发送跨境旅客达616万人次,中老铁路跨境旅客达3.5万人次,外籍旅客总量达348.4万人次,同比增长23.9%,显示出中国铁路国际吸引力正在稳步提升。

   铁路运力也在同步扩容。暑运期间,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330列,同比增长8%;旅游列车开行579列,同比增长31%。运力供给的主动增加,有效缓解了高峰压力,也为多元化出行需求提供了支撑。从数据看,铁路已不再仅仅是通勤工具,正逐步转型为融合旅游、文化、跨境交流的综合服务平台。

   民航方面同样交出亮眼成绩单。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025年暑运期间,民航执飞客运航班总量达105.4万班次,日均1.7万班次,同比增长3.2%。其中国内航班增长2.0%,国际航班增长13.2%。境内航司承运旅客量预计达1.4692亿人次,首次突破1.4亿大关,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4%。国际航线恢复势头尤为明显,国际客运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9%,部分热门目的地甚至实现反超。

   然而,“旺丁不旺财”成为今年民航暑运的真实写照。尽管客流创新高,但收益并未同步提升。数据显示,2025年暑运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为846元(含燃油附加费),同比下滑6.4%,相比2019年暑期也下降8.6%。这一现象反映出航司在激烈竞争下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尤其是在热门航线上,低价促销频现,虽然刺激了出行需求,但也压缩了利润空间,对航司的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比之下,国际航线表现更为稳健。东南亚和东亚市场仍是出境主力,占国际出港总量的75.1%。赴日、韩、泰航班量位居前三,其中赴日本航班恢复率超过100%,成为唯一全面超越2019年水平的主要目的地。而赴泰国航班恢复率仅为53.8%,显示出市场恢复的不均衡性。柬埔寨、美国、菲律宾等国航班仍未恢复至2019年五成水平,说明远程航线仍面临需求不足、航权谈判、运营成本等多重挑战。但值得注意的是,赴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英国、阿联酋、哈萨克斯坦、老挝、意大利、蒙古等地的航班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预示着新的国际出行格局正在形成。

   东方航空在国际市场上表现突出,暑运期间执行国际及地区航班2.7万班次,运输旅客449.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8%和13.6%,显示出其国际网络布局的成效。东航的案例表明,精准把握出境游复苏节奏、优化航线结构、提升服务品质,是航司在后疫情时代实现国际业务突破的关键。

   暑运虽已结束,但旅游消费的热度并未降温。途牛数据显示,8月底至9月下旬的错峰游预订量持续攀升,旅游业正逐步摆脱“暑期一过、市场即冷”的传统周期。这一转变,标志着消费者出行观念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会用“时间魔法”来延长旺季、避开高峰、降低成本。

   市场数据显示,9月26日前,北京飞往多个城市的机票价格低至2折以下,部分航线票价仅三四百元。酒店价格更是大幅回落,例如三亚海棠湾的高端度假酒店,暑期标价4000元,9月初仅需1800元即可入住,价格“腰斩”现象普遍。这种显著的价格差异,催生了庞大的错峰游市场,也让旅游消费更具弹性与可持续性。

   不仅是国内游,出境游也进入“捡漏”窗口期。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9月10日至20日,从北京出发往返泰国曼谷、韩国济州岛、首尔、吉隆坡、河内、雅加达等热门城市的往返机票均在2000元以内,性价比极高。对于预算有限但渴望出境的游客而言,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黄金时段。

   从人群结构看,错峰游主力正悄然变化。途牛数据显示,50岁以上的年长群体在错峰游用户中占比较高,他们更注重舒适度与性价比,倾向于选择气候宜人、节奏舒缓的赏秋线路。林芝、恩施、阿勒泰、阿坝州、婺源、桂林、呼伦贝尔、阿拉善、香格里拉、漠河等秋景胜地成为热门选择,赏秋主题旅游产品预订热度持续走高。

   与此同时,年轻一代则展现出更强的“假期规划力”。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合体”,形成8天长假,更具吸引力的是,只需请假3天,即可拼出12天超长假期。去哪儿数据显示,9月26日至10月1日,热门国家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四成;10月8日至12日,返程国际机票预订量同比激增1.2倍。越来越多旅客选择“晚回”而非“早走”,因为延迟返程往往能享受更大折扣。以北京往返曼谷为例,10月12日返程比10月8日便宜近九成,而提前至9月26日出发,票价也比10月1日便宜七成。这种“拼假经济”正在重塑长假出行模式。

   从消费主体看,上班族已成为国庆出境游的主力军。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国际机酒预订人群中,上班族占比超八成,其中23-30岁群体占48%,31-40岁占32%。更值得关注的是,首次出境的年轻人比例显著上升。去哪儿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首次预订国际机票的旅客中,18-22岁人群占比同比增长两倍,22-30岁人群占比翻番。这说明,新一代年轻人对国际旅行的接受度和参与度正在快速提升,他们更愿意将出境游视为自我成长与视野拓展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消费行为。

   总体来看,2025年暑运不仅是一次出行高峰的再现,更是中国旅游市场结构性变革的缩影。运力提升、国际航线复苏、错峰出行兴起、年轻群体崛起,多重因素正在推动旅游业迈向更加成熟、多元和可持续的发展阶段。未来,如何在“量”的增长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如何平衡运力投放与收益管理,如何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将是交通与旅游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特别推荐
重磅!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这些变化将影响每个人的钱袋子

2025-08-11 19:25

2025年7月核心CPI持续上扬,PPI环比跌势趋缓

2025-08-09 11:03

开学倒计时一个月 免保教费政策重磅升级引关注

2025-08-07 14:00

免费学前教育将全面推开?国务院吹风会释放重磅信号

2025-08-07 11:58

下半年经济政策发力,多部门释放关键信号

2025-08-05 08:44

国债利息征税重启,利率定价新风向突显

2025-08-05 07:42

三新经济崛起:2024年贡献超18% GDP,新动能引领未来

2025-07-31 14:22

北京出新招:15项政策发力,多孩家庭购房获重磅支持

2025-07-31 12:57

十四五税收改革新蓝图:创新驱动未来财税发展

2025-07-28 12:11

对话新境界 行动创未来

2025-07-27 11:04

钢价淡季不淡背后的逆袭密码

2025-07-26 12:00

国常会释放重磅信号:免费学前教育将全面铺开?

2025-07-26 10:43

《破局内卷:价格法修订或将重塑市场新秩序》

2025-07-25 08:56

山东高温预警升级,酷暑来袭引关注

2025-07-25 08:12

存款利率再降,3个月期跌破1%创新低

2025-07-24 07:31

平台税务透明化:打通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一步

2025-07-21 15:15

二十届中央巡视最后一站即将收官,15省区市迎政治体检

2025-07-20 09:14

央企名单更新!国务院国资委重磅发布2025年1号公告

2025-07-20 08:19

广州社零总额年均增4.5%!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四年崛起新引擎

2025-07-19 12:44

稳外资再升级:税收抵免+土地优化,政策组合拳释放新动能

2025-07-19 12:41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与这些优秀平台共同构建财经信息生态

科金社
www.wjgs222.cn 访问网站
科技快讯
news9999.cn 访问网站
文化潮流网
www.kouc.cn 访问网站
量子财讯
www.360shoulu.com 访问网站
查看更多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持续增加中,欢迎与我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