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再降,3个月期跌破1%,储户收益持续缩水。
银行存款利率继续下探。
7月23日,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的6月银行存款利率报告显示,定期存款利率持续下滑,中长期存款利率全面迈入“1”字头区间,其中3个月期限的平均利率较上月下降了5.5个基点。
银行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
数据显示,2025年6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各期限的平均利率分别为:3个月期为0.949%,6个月期为1.156%,1年期为1.287%,2年期为1.372%,3年期为1.695%,5年期为1.538%。从数据来看,短期存款利率相对平稳,而中长期存款利率则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尤其是3年期利率明显高于其他期限,显示出银行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有所增强。不过,5年期利率略低于3年期,这一现象或许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经济预期和利率走势的不确定性。整体来看,当前存款利率水平仍处于较低区间,对于储户而言,选择存款期限时需结合自身资金使用需求与收益预期进行综合考量。
与5月份相比,3个月期利率下降了5.5个基点,6个月期利率下降了5.6个基点,1年期利率下降了5.2个基点,2年期利率下降了5.6个基点,3年期利率下降了1.6个基点,5年期利率下降了3.5个基点。
此次存款利率的下调,早已经被市场所预期。今年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以上LPR为3.5%,1年期LPR为3%,均比之前下调了10个基点。同一天,国有六大行及招商银行宣布自即日起下调存款挂牌利率,降幅最高达25个基点。5月21日,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跟进调整存款利率,随后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相继加入下调行列。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指出,进入6月后,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趋势继续延续,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开始加入调降行列。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由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持续下降,银行净息差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大,存款利率下行或将成为中长期的发展方向。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银行业和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的最新情况。今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降至1.43%,较去年第四季度末下降了9个基点。
“短期来看,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已经基本消化,存款利率下调落地后,对债市的推动作用可能较为有限。不过从中长期角度看,存款利率的下调有助于改善资金成本,进而推动债券收益率下行。浙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梁凤洁表示。
大额存单依旧存在倒挂
除了存款之外,此前备受青睐的大额存单,其平均利率也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市场利率整体走低,银行在吸收资金方面的手段不断调整。大额存单曾是银行吸引中高端客户的重要工具,但如今其吸引力有所减弱,主要体现在利率水平的下滑上。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储户的收益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自身的理财策略,以应对日益趋缓的利息回报。
数据显示,2025年6月,大额存单各期限利率公布,其中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179%,6个月期为1.391%,1年期为1.477%,2年期为1.462%,3年期为1.768%,5年期为1.700%。从数据来看,3年期与5年期的利率仍存在倒挂现象,反映出市场对长期资金的需求相对疲软。 这种利率结构可能意味着银行在中长期资金的定价上更为谨慎,或是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尽管3年期利率高于5年期,但这种倒挂现象在当前环境下并非罕见,也可能是金融机构在平衡流动性与收益之间的策略选择。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选择大额存单时,需结合自身资金使用计划和风险偏好,合理配置不同期限的产品。
和5月份相比,大额存单各期限平均利率均下降,3个月期下降5.96BP,6个月期下降6.74BP,1年期下降8.39BP,2年期下降18.67BP,3年期下降30.01BP,5年期持平。
存款期限越长,利率下降的趋势越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大额存单与定期存款之间的利率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部分大额存单的利率已与普通定期存款相差无几。从整体市场利率的走势来看,艾亚文预计大额存单的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大额存单利率持续走低,导致其销售情况也明显下滑。一家股份银行广州分行的负责人表示,普通定期存款与大额存单之间的利差已经非常有限,而普通定期存款的起存金额更低,因此选择购买大额存单的客户数量相比以往大幅减少。 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储户在选择存款方式时更加注重灵活性和收益的平衡。随着利率下行,大额存单原本具有的利率优势逐渐被削弱,这使得其吸引力下降。同时,普通定期存款门槛低、操作灵活,更符合多数投资者的需求。这种趋势反映出居民储蓄行为正在向更注重实用性和便捷性的方向转变。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近期银行下调大额存单利率,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亟需优化负债结构,降低高成本存款的占比;二是央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一政策对包括大额存单在内的各类存款产品利率产生了直接影响;三是当前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银行在揽储方面的压力有所缓解。总体来看,未来大额存单的发行规模可能会逐渐减少。 从当前经济环境和政策导向来看,银行调整大额存单利率是顺应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一方面,随着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降低,银行需要通过优化自身资产负债结构来维持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充裕也使得银行不再像过去那样迫切依赖高利率产品吸引资金。这种趋势不仅反映了银行业自身的经营策略变化,也体现了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未来,投资者在选择存款类产品时,可能需要更加关注利率走势和资金配置的灵活性。
艾亚文表示,储户对长期存款的偏好增强,许多银行再次调低中长期存款利率。银行通过减少长期存款的利率,以规避未来利率下降周期中因高息负债锁定而带来的风险。预计未来市场利率将持续走低,若继续发行高利率的长期存款,将压缩净息差。同时,资产端收益的缩减也在促使银行对负债端的定价进行调整,优化负债结构,以应对存款定期化所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
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拉长
监测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03天,较上个月增长13天,较去年同期增长4天;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1.78%,环比下降7BP;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14%,环比下降11BP。
从不同类型的银行来看,6月份,国有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70天,较上月增加5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99%,环比下降19个基点;股份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90天,较上月增加4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15%,环比下降8个基点;城市商业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64天,较上月增加56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17%,环比下降8个基点;外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334天,较上月减少71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34%,环比下降1个基点。
2025年6月,挂钩不同标的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情况显示,挂钩汇率的产品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1.77%,较上月下降24个基点,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05%,环比下降7个基点;挂钩黄金的产品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1.78%,环比下降2个基点,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01%,环比下降6个基点;而挂钩指数、基金及股票的产品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2.00%,环比上升1个基点,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5.40%,环比上涨8个基点。
艾亚文认为,年初部分银行加强吸收存款的力度,存款利率出现一定回升,但随着“开门红”效应逐渐消退,银行存款利率普遍回落。央行通过引导市场预期,遏制银行以高息吸引存款的行为。总体来看,利率大概率将继续走低,受市场利率处于低位、政策利率调整预期以及银行负债成本控制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这种趋势可能会长期存在。目前,银行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