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那些事2025年08月05日 07:42消息,新发国债利息恢复征收增值税,国债利率定价基准作用进一步提升。
近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含当日),对此后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及金融债券所取得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本次政策调整在实施路径上采用了“新老划断”的方式。根据公告,2025年8月8日前已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包括该日期后继续发行的部分)的利息收入,将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债券到期。这一安排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对市场稳定性和投资者权益的考量,有助于减少政策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同时,也反映出政府在推进财税改革过程中,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期性,为市场主体提供更清晰的制度环境。
此次政策调整的背景之一是,在国债发行初期,为提升投资者认购的积极性和国债资金的筹集效率,培育国债市场,我国曾出台国债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的政策。2016年“营改增”改革实施后,该政策调整为免征增值税,并将地方债利息收入以及金融机构持有金融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一并纳入免征增值税的范围。
国债、地方债和金融债是银行及资产管理机构重要的持仓品种,此次政策调整势必会对它们的税后债券市场收益产生影响。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师东旭指出,自8月8日起新发行的债券,银行等机构的自营投资将适用6%的税率,而资管类产品则适用3%的税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此次增值税政策恢复实施后,理财、信托、公募基金等资产管理产品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将明显低于银行自营部门,未来银行通过委托外部公募基金进行相关债权投资的积极性可能会有所增强。
个人投资者方面,国家税务总局官网于8月1日发布的一项政策指引指出,自然人购买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以及金融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可依据相关规定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即截至2027年12月31日,对于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财政部主管媒体《中国财经报》发文解读称,此次政策调整采用“新老划断”原则,存量债券及后续续发部分的利息收入仍免征增值税至到期,整体对市场影响有限。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政府债券与金融债券存量和新发行规模分别为122万亿元和33万亿元,新发行债券规模占存量规模的比例不足30%。
《中国财经报》还援引专家观点称,影响债券市场利率影响因素由多种因素组成,且市场定价处于动态调整。当前债券市场以机构投资为主,对市场具有理性判断,不会因某一政策变化有太大浮动。此外,金融机构开展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存单等同业往来业务取得的利息收入可继续适用相关增值税免税政策,对相关机构也没有影响。
记者注意到,经过周末发酵,国债等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的消息对债市影响的影响整体较为有限,整体市场波动处于可控范围。截至8月4日国债期货收盘,30年期主力合约涨0.08%,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2%,5年期主力合约跌0.01%,2年期主力合约基本持稳。现券方面,截至发稿,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小幅上行,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1收益率上行1.25bp报1.7075%,30年期国债活跃券230023收益率上行1.75bp报1.9275%。
多位机构人士表示,此次政策调整是为适应当前形势变化,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市场统一的税收体系。例如,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固收分析师孙彬彬指出,在债券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市场规模有限,可能出现发行失败、延期甚至流标等现象。因此,为了配合财政和金融政策的支持,我国对部分债券品种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然而,随着我国债券市场不断壮大,债券发行和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此前出台的债券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目标已基本达成,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
又如,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告诉记者,过去对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免税,旨在提高投资者认购积极性和资金筹集效率,快速壮大债券市场。但随着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资产荒”背景下国债等资产吸引力大幅提升,免税政策历史使命已基本实现,有必要根据形势变化缩小不同债券之间的税负差异,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制度。
再如,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周沅帆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政府债券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已占据债券市场的较大份额,国债“金边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银边债券”的良好声誉也已深入人心。因此,当前已无需再通过税收减免政策来刺激政府债券的发行与流通。同时,随着我国政府债券利息兑付规模逐年上升,若对大量政府债券利息收入继续实行免税政策,将不利于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
伍超明还称,此次政策调整有助于防范债券市场风险的过度积累,进一步强化国债利率作为定价基准的作用。此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推动债券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市场扭曲现象,亟需进行调整和纠正。恢复对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征收增值税,一方面有助于削弱国债等债券资产的吸引力,防止资金过度集中于债市,从而降低利率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更充分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定价基准功能,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5月,央行曾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提出,从税收制度看,债券市场税收制度设计也会对债券市场价格形成和国债利率基准作用的发挥产生影响。比如,国债等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免税,公募基金和理财资管产品交易价差又有税收减免优势,短期交易意愿也会更强,一些不免税的公司债等还可能对标免税的、国债利率水平,进一步加大债券市场收益率的短期波动。
有债市分析人士表示,若能缩小不同债券品种之间的税负差异,将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定价基准的作用。目前,由于利率债享有免税优势,在债市上涨行情中被部分投机机构过度炒作,导致其交易价格持续攀升;而一些流动性较差的信用债个券则因持有风险较大而遭到冷落。此次政策调整有望全面提升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短期内,该政策可能刺激市场对老券的需求;从长期来看,债市中交易盘相较于配置盘的活跃度或将增强,市场定价将更加充分,信用债等资产的配置价值也有望提升。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谭逸鸣指出,此次政策调整可能旨在引导资金流向,提升资金配置效率。自2024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就长债收益率快速下行及潜在利率风险与市场进行沟通,此次政策调整或有助于适度降低债券相对于其他资产的吸引力,从而促使部分资金转向风险资产和实体经济等更具增长潜力的投资领域。 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债券市场的持续走强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其他资产类别的表现空间,尤其对实体经济融资形成一定压力。因此,政策层面适时作出调整,既是对市场趋势的回应,也是推动资源更有效配置的重要举措。这种引导有助于增强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多位债券市场人士表示,此次调整在短期内或带来一定的交易机会,但从长期看对债市影响总体中性。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较大,新发债券占比相对有限,加上政策采取了新老划断的方式,因此此次恢复征收增值税的影响较为有限。同时,由于利息收入适用增值税的最低税率,恢复征税不会对投资新发债券的资管产品投资者造成显著负担。未来仍需关注政策对市场参与者的传导效应以及债市长期的定价变化。
多位交易人士和研究机构专家向记者表示,由于新老债券的划分政策,存量债券(老券)在税收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新发行债券(新券)与老券之间的利差可能进一步扩大,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抢购老券的现象。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由于相关政策在8月8日后才开始执行,因此在该日期之前交易的老券仍具备一定的税收优势。由于新券的定价机制尚未明确,部分配置型机构可能会选择适度增持老券。不过,相较于这一短期影响,三季度经济基本面的数据变化更为重要。孙彬彬也指出,债市在经历短期冲击后,未来走势将主要取决于宏观总需求、"资产荒"的演变以及货币政策的取向和流动性状况。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及固收分析师指出,在当前环境下,银行可能会增加更大规模的委外投资。目前,公募基金在投资信用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债券时所获得的资本利得无需缴纳所得税,而其他机构如银行自营、券商资管、理财子公司等则需缴纳25%的所得税。这意味着,对于银行而言,若委托公募基金进行资产配置,可享受利息增值税减半、资本利得增值税减免以及所得税双重优惠的多重优势。
明明进一步表示,由于新发行的国债利息将被征收增值税,因此在一级市场发行时,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收益率。考虑到货币政策需要与财政政策加强协同,为配合国债发行、控制政府融资成本,预计央行仍将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营造有利于后续政府债券顺利发行的环境。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